中美贸易摩擦合集
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反复,谈判在曲折中前行,全球贸易体系重塑。在此,我们汇总整理了2019年以来我们对中美贸易及全球贸易体系的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一个无差别的WTO(20190301)
2019年1月美国向WTO总理事会提出构建一个无差别WTO的需求,对比,本文从有差别待遇条款出发,分析无差别WTO构建对中国的可能影响。
有差别待遇条款最早始于GATT第18条,随后伴随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加入,WTO多边协定中部分体现了对发展中国家的优待,具体体现在货物贸易领域中“幼稚产业”保护条款;农业中微量出口补贴;贸易救济措施中的减轻义务;知识产权保护中过渡期保护;服务贸易允许发展中国家成员给予特定服务部门保护等。
中国入世谈判中,被动放弃了特殊和差别待遇条款,如在《补贴与反补贴协定》中“在可申诉补贴方面不享受发展中成员的优惠待遇”,再如在《农业协定》对发展中国家允许的微量补贴百分比为10%,但中国仅为8.5%等,我们梳理当前仍适用于中国的特殊和差别待遇条款发现,《服务贸易协定》中允许发展中国家给予特定服务部门一定保护,这给予了中国在某些具体服务部门设置了部分限制。而一旦无差别WTO构建,中国在服务贸易方面需遵守国民待遇原则,且给予其他会员的服务需对等。这意味着,服务行业市场准入门槛降低甚至是完全放开。根据《入世协定》,这些服务部门为广告服务、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内水运输、计算机订座系统服务有限制;佣金代理和批发服务、零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不包括咨询)、部分保险服务、部分银行及金融服务、部分证券服务、部分海运服务、航空运输服务、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
(作者:蒋冬英、李苗献、鲁政委)
贸易纠纷与对外投资:日本的经验(20190325)
在贸易摩擦加剧、要素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之下,中国或加速对外直接投资。从内外部环境看,当前中国与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有诸多相似之处,本文研究日本20世纪80年代末前后的对外直接投资发现:
第一,在区域选择上,20世纪80年代末“贸易摩擦规避型”对外直接投资兴起,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向美国、欧洲等发达经济体集中;90年代随着全球化再分工,日本对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发展中经济体投资增加;
第二,在行业选择上,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布局伴生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即伴随国内经济结构服务化及制造业结构升级,对外直接投资向服务业及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集中。
第三,在直接投资收益上,日本对美国非制造业投资收益表现显著优于制造业,其中对美国批发、金融等行业直接投资收益相对较高。
由此,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给中国以下启示:
第一,日本对美直接投资有效规避贸易壁垒的同时也有助于减少日美间货物贸易顺差,这启示着增加对美直接投资或能有效平衡中美贸易;
第二,得益于其海外产业布局同步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日本对外产业布局并未显著挤出国内相关产业;与国内产业结构相比,我国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比重略高而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却相对不足;
第三,日本对美国直接投资收益显示其非制造业投资收益表现显著优于制造业,当前我国对美国直接投资收益结构与之类似。由此,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不宜过度强调制造业而忽视非制造业。
(作者:蒋冬英、李苗献、鲁政委)
中国当前市场开放与发达经济体差距有多大?(20190425)
应国内改革和外部环境收紧要求,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当前工作重点。对此,本文对标素有“富人俱乐部”之称的OECD成员国韩国和墨西哥,研究中国直接投资和资本市场开放程度与二者的差距发现:
第一,在直接投资市场方面,中国与韩国、墨西哥加入OECD之时的开放差距主要集中在采矿业、信息传输运输和文体娱乐等行业;而在农林牧渔业、电力、燃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交通运输等行业开放程度基本持平;且在金融业市场准入门槛较韩国与墨西哥更低。
第二,在资本市场开放方面,中国通过QDII、RQFII和QDII制度对合格机构投资者范围和投资额度及其上限做出相应规定,而彼时的韩国则已完全开放本币计价的国内证券市场;墨西哥则是开放了本币计价的债券市场。这意味着对标OECD成员国标准,我国在资本市场开放如本币计价的国内证券市场仍有较大空间。
(作者:蒋冬英、李苗献、鲁政委)
“华为事件” 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定量分析—基于投入产出法的测算(20190602)
伴随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美国对华贸易摩擦手段正由加征关税转为遏制中国核心高新技术发展。美国对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遏制或通过影响其产出而影响我国经济增长。为此,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不同情景下科技遏制对中国名义、实际GDP增速的影响发现:
在基准情景假设下,华为对美洲销售收入损失对我国名义和实际GDP影响较为可控;在极端假设情景下,即华为所有销售收入均损失,我国名义GDP及实际GDP损失将上升。若进一步假定美国对我国遏制由少数企业扩围至行业,且美国对中国所有输美产品加征25%的关税,则我国名义GDP及实际GDP下滑幅度上升。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测算没有考虑因为美国的遏制,国内加紧科技攻关、加速国产替代所带来的行业增长缓冲。
(作者: 蒋冬英、 方琦、鲁政委)
惩罚性关税撤销后,一切可以回到从前吗?—中美轮胎特保案为例(20190604)
尽管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但中方对贸易磋商的大门仍然敞开,这或意味着我们仍可对惩罚性关税取消抱有些许期待。理论上,惩罚性关税的取消将改善两国的贸易环境,进而从营商环境和相对价格两方面修复双边贸易关系。那么,当惩罚性关税撤销后,一切能否回到从前?
借鉴中美轮胎特保案经验,惩罚性关税取消后,我国轮胎对美国出口并未明显修复。其背后原因何在?对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又有何启示?
(作者:蒋冬英、李苗献、鲁政委)
市场化应对挑战—评“汇率操纵”指控(20190806)
8月6日,美国财政部指控中国汇率操纵,为1994年以来首次,境外美元兑人民币冲高后回落。受央行离岸即将发行央票影响,境内外美元兑人民币止升。
2016年起美国财政部将汇率操纵的认定方法量化,中国并不符合汇率操纵的全部标准。然而正如最新一期美联储汇率半年报中所言,“汇率偏差”成为人民币汇率“原罪”,汇率操纵则作为中美贸易博弈的筹码。
历史上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曾被指控汇率操纵。从历史经验看,相关经济体被指控期间双边贸易失衡一定程度收敛,同时伴随外汇市场改革和资本账户自由化;被指控期间经济体汇率变动方向并无明显规律。
汇率操纵相关制裁措施需经双方沟通一年后实施,需关注特朗普借汇率操纵额外加征关税或签署行政命令。面对汇率操纵指控,人民币汇率需坚持市场化波动,扩大汇率弹性,同时完善外汇市场化改革。
(作者:张梦)
贸易阴云下的“三个世界”与“两大优势”(20190904)
无论目前的中美贸易摩擦结局如何,其都将会成为一个永载史册的“大事件”:中美之间的关税高墙已令“一个平的世界”贸易体系一分为三,即美国与除中国之外的全球其他地区(本文称之为“第一世界”)、中国与除美国之外的全球其他地区(本文称之为“第二世界”)、高关税的中美之间(本文称之为“第三世界”)。中美贸易摩擦令“第三世界”竖起了税率超过20%的关税高墙,但前两个世界仍在低关税下平稳运转,面向这两个世界足够强的贸易多元化能力,将极大提升我国在逼仄的第三世界的回旋余地。
同时,中美贸易摩擦,也为我国带来了“化危为机”的外部压力:一是,加速过剩产能的出清,为我国产业集中度提升带来机遇;二是,由于美国在技术领域的出口管制,也激发了我国企业在发展进口替代技术方面的热情。
(作者:蒋冬英、鲁政委)
中美汇率协议猜想—基于IMF的均衡汇率估算(20191018)
11月16日至17日中美或签署汇率协议,可能以《美墨加协定》为范本,强调加强外汇干预数据透明度,并在出现竞争性贬值时设定汇率目标。与广场协议存在很大差别。
IMF ARTICLE IV报告是认定是否出现竞争性贬值的重要参考依据。IMF采用EBA体系评估实际有效汇率,具体分为宏观平衡法、均衡实际汇率法和外部可持续性法。2015年以后IMF评估人民币汇率不再低估,而是与基本面和政策预期保持一致。
我们借鉴IMF评估体系构建了高频监测模型,其结果是2019年前两个季度人民币汇率相对基本面呈现高估。
(作者:郭嘉沂、张梦)
中美汇率协议:到底会是怎样的?(20191027)
中美第十三轮谈判提及就汇率议题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并未披露具体细节,本文就美方公开表态寻找中美汇率协议的可能细节。具体对以下几个问题作出回答:
第一,从美方的公开表态看,人民币升值是美方的核心诉求吗?第二,如果以美加墨协议为范本,中美汇率协议的核心要点有哪些?第三,在IMF框架下,人民币汇率水平是否会低估,人民币汇率制度未来改进方向在哪?
(作者:蒋冬英、鲁政委)
世界贸易体系:从“布雷顿森林”到“牙买加”(20191211)
2019年12月11日,世界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上诉机构因仅剩一名成员而正式陷入停摆状态。
一方面,根据《争端解决谅解协议》,上诉机构停摆并不意味着争端解决机制彻底崩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发生纠纷后仍可通过磋商及专家组协商一致,但无法通过上诉机构进行复审。另一方面,上诉机构停摆将使部分评审团报告搁浅,继而使部分案件悬而未决,这或动摇成员国对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信心。
一旦上诉机构持续停摆,世界贸易组织多边体制或面临瓦解的困境,这或许是国际贸易体系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向“牙买加体系”过渡的开端,即国际贸易体系由有序化、规则化的状态进入一种权力导向的松散无序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下,一方面,美国或继续向其他经济体挥舞单边贸易制裁大棒以争取贸易利得;另一方面,在申诉无门的状态之下,发展中经济体或 “报团取暖”以应对贸易霸权;由此区域性贸易体系或将取代以世贸组织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系。
(作者:蒋冬英、鲁政委)
论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的经济与汇市影响(20191214)
2019年12月13日晚间,中方发布新闻发布会,确认中美已就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
本次协议达成从时点和内容上均超出市场预期,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让等议题达成一致或是重要推力。中长期内有助于我国推进结构性改革,并缓解通胀压力和出口下行压力。
汇率和透明度方面并未提及设置汇率目标的具体细节,关税下调路径亦不明晰,市场修复乐观情绪,离岸美元兑人民币重回7上方。展望后市,人民币汇率交易逻辑回归基本面,稳中有升待春节,此外协议签署有助于全球风险偏好继续保持高位。
(作者:郭嘉沂、蒋冬英、张梦)
转载声明
转载申请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021-2285275113262986013liliulin@cib.com.cn
-
汤灏021-2285263013501713255tanghao@ci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