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息后美元阶段性利多出尽
相关阅读:
美国当地时间12月13日,美联储如期上调联邦基金利率上限25bp,并上调了经济增长预期和中长期联邦基金利率上限,下调了失业率预期。最新点阵图暗示明年仍将加息3次。议息会议前公布的美国11月CPI同比2.2%,与预期持平,核心CPI同比1.7%,逊于预期的1.8%,美元指数开启了日内第一波跌势,伦敦金价迅速拉升。随后传来的参众两院就税改原则达成一致的利好消息也未能拯救美元指数,议息会议结果公布后,美元指数利多出尽,跌幅进一步扩大。伦敦金站上1250美元/盎司,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小幅走低,美股先涨后跌,美元兑人民币低开100余点,其他非美货币普遍反弹升值(见图表 1至图表 3)。
北京时间12月14日,中国央行分别上调公开市场7天、28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至2.5%、2.8%,此前分别为2.45%、2.75%,并解释称利率随行就市上行是反映市场供求的结果,同时也是市场对美联储刚刚加息的正常反应。中国香港金管局调升基准利率25bp。
9月议息会议前我们已经多次提示美联储年内第三次加息的可能性较高。9月议息会议后,市场对于12月加息已经充分预期,因而议息当天反应较为平淡。相较11月声明,本次声明措辞没有明显变化,但值得关注的是两位官员投下了反对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FOMC内部意见的分歧(见图表 4)。尽管美联储上调了经济增长预期(见图表 5),FOMC点阵图也暗示明年仍有3次加息(见图表 5),但市场并不买账,联邦基金利率期货隐含的明年加息概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见图表 7)。
当前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前景的质疑仍源于疲弱的通胀。然而,我们对于美国通胀前景依旧持相对乐观的判断。主要基于以下理由(见图表 8):(1)PPI领先于核心PCE约6个月,且在近月创下新高。(2)随着美国劳动力市场接近充分就业,用工缺口将引领时薪增速稳步提升,菲利普曲线的效用在逐渐恢复。(3)2018年原油价格中枢将有所上移,WTI原油价格中枢保守估计在55美元/桶。上述因素均有助于通胀走高。据此,我们认为2018年美联储大概率会完成2至3次加息。
从期限利差的角度看,美联储通常在10年与2年国债利差小于30bp时才会停止加息,当前这一利差仍在60bp左右。历史上期限利差在这一水平时美联储仍至少完成了2至3次加息。因而,美联储仍有一定的加息空间。若通胀能够稳步回升,同时考虑到联储今年兑现了去年12月FOMC点阵图暗示的加息次数,当前市场低估了美联储加息的决心(图表 9)。
2018年美联储FOMC大换血,新任联储主席Powell和地方联储主席将给货币政策带来怎样的影响?缩表规模扩大会有怎样的冲击?美元指数何去何从?这些悬念仍然有待破解。
3.1 FOMC大换血
在耶伦确认离开美联储后,纽约联储Dudley也将提前退休,再加上此前离职的Fischer,联储前三把交椅悉数离去。明年具有投票权的亚特兰大联储和里士满联储主席均为新面孔,货币政策取向仍然不明(见图表 10)。在新任主席Powell的领导下,货币政策是改弦更张还是延续耶伦的既有路径?目前FOMC多达4个理事席位空缺,特朗普何时提名候选人填补空缺?新任理事又会持怎样的政策主张?我们拭目以待。
3.2 缩表从量变到质变?
相较今年异常温和的被动缩表(今年10月、11月远未达到单月上限,见图表 11),2018年美联储单月缩表上限将显著提升,可能进入主动出售资产的阶段(见图表 12)。考虑到特朗普税改等财政刺激措施将导致中长期国债供给增加,而美联储缩表则使得中长期国债需求减少,中长期美债收益率可能走高,进而对美元汇率形成一定的支撑。
3.3 美元指数阶段性利多出尽
短期而言,随着加息靴子落地和税改传来利好消息,美元指数面临阶段性利多出尽,市场注意力再度转向欧央行和英央行,美元指数短线面临调整压力。中期而言,2018年初美联储可能引导市场接受2018年加息3次;意大利大选可能在2018年3月进行,极右翼势力五星运动粉墨登场,将使得欧元承压,阶段性提振美元指数反弹。长期而言,随着非美经济体央行,尤其是欧央行货币政策转向边际收紧,美元指数将进入趋势性熊市。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021-2285275113262986013liliulin@cib.com.cn
-
汤灏021-2285263013501713255tanghao@ci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