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撬动的5bp—评央行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
相关阅读:《议息后美元阶段性利多出尽》
2017年12月14日,央行逆回购和MLF操作利率上行5bp。其中,7天逆回购利率从2.45%上行至2.50%;28天逆回购利率从2.75%上行至2.80%;1年期MLF利率从3.20%提高至3.25%。
12月14日,美国加息靴子落地后,中国央行调高逆回购利率和MLF利率5bp。此次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上调有两个特点。第一,上调幅度收窄。在2017年2月和3月,逆回购利率的上调幅度均为10bp。而此次上调幅度仅5bp。第二,与MLF超量续作相配合。在12月6日续作1880亿元MLF基础上,12月14日央行再开展2880亿元1年期MLF操作,对冲月内到期后加量投放1010亿元流动性,显著高于11月份80亿元的增量。
无论是上调幅度的收窄还是MLF的超量续作,都显现出此次货币政策微调力度较为温和。我们认为,这是三个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第一,利率上调意在引导信贷合理扩张、控制宏观杠杆率。2017年12月14日,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负责人表示,“此次央行逆回购、MLF利率上行幅度小于市场预期,但客观上仍有利于市场主体形成合理的利率预期,避免金融机构过度加杠杆和扩张广义信贷,对控制宏观杠杆率也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2017年11月的新增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分别达到1.1万亿和1.6万亿,双双均超出市场预期,反映出信用扩张速度仍然不慢。同时,时值岁末,为抑制金融机构每年年初的信贷投放冲动、防止2018年初再次出现天量信贷,有必要适度提高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强化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立场。
第二,与2017年初相比,目前人民币贬值压力已经显著减轻。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受人民币贬值预期影响,央行外汇占款月均减少约2710亿。在美联储2016年12月和2017年3月两次加息的背景下,为避免中美利差扩大加剧人民币贬值压力,央行于2017年2月和3月分别调高逆回购利率10bp。
而目前人民币贬值压力已经显著减轻,2017年9月和10月央行外汇占款连续两个月出现小幅回升。在这一背景下,大幅上调逆回购利率以应对减轻汇率压力的必要性不大。
第三,国内经济呈现温和放缓态势,但企业利息负担有所上升。一方面,2017年第三季度,实际GDP增速从第二季度的6.9%小幅放缓至6.8%。2017年11月工业增加值增速从10月的6.2%小幅下行至6.1%,已连续两个月出现下降。另一方面,工业企业利息支出增速从2017年2月的1.0%提高至2017年10月的5.2%。此时如果大幅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可能进一步增加企业的利息负担,给经济带来下行压力。
尽管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小幅上行,但货币市场利率受到的冲击相对有限。
第一,目前货币市场利率显著高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在金融去杠杆的影响下,2016年9月以来货币市场利率与政策利率之间的差距显著扩大。DR007与央行7天逆回购利率之差从2016年8月的8bp扩大至2017年11月的44bp。2016年9月至2017年11月间,DR007与7天逆回购利率之差平均为34bp。
在这一背景下,7天逆回购利率小幅上行5bp,将使市场利率与政策利率之差有所收窄,但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冲击较为有限。
另一方面,央行维持银行间流动性平稳的目标并未改变。在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同时,MLF进行了超量续作。对此,2017年12月14日,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考虑到岁末年初银行体系流动性需求增强,人民银行将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障银行体系合理的季节性流动性需求。……此外,预计12月份财政因素将净供给流动性超过1万亿元,明年初普惠金融降准措施落地将释放长期流动性3000亿元左右。对于2018年春节前主要商业银行因现金大量投放而产生的流动性需求,人民银行也已作了安排。总的来看,银行体系跨年、跨春节流动性供应是有保障的。”因此,尽管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小幅上调,银行间流动性仍将保持相对平稳,不会对货币市场利率造成过大的上行压力。
特别提示:本报告内容仅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不包含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投资评级或估值分析,不属于证券报告,也不构成对投资人的建议。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021-2285275113262986013liliulin@cib.com.cn
-
汤灏021-2285263013501713255tanghao@ci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