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研究公司联合气候债券倡议组织面向全球发布《2023年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报告》
5月17日,兴业研究公司联合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面向全球发布《2023年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报告》。自2022年起,该报告已连续发布三年。


《2023 年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报告》显示,
2023 年,
市场人士认为,绿债和转型类债券的发展,要以“明确标准”作为第一要务,应充分考量现阶段我国高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实际需要,明确转型金融的概念、标准、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各方普遍认可的,与产业政策、金融监管政策相协调的转型金融支持项目目录或指引,以划定产业边界,形成政策合力,进而促进企业向低碳转型发展。

数据显示,尽管年度贴标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略有收窄(即-3.5%),
2023 年,德国以 675 亿美元的绿债发行量位居第二,英国的发行量达 326 亿美元,从第七位升至第四位。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是涨幅最大的市场,同比增长 173.3%,首次跻身年度最大绿色债券发行市场排行榜前十。截至目前,中国的累计绿色债券发行量达 3720 亿美元,维持了绿债累计发行量第二大国的地位。
据悉,第二方意见(SPO)仍在中国绿色债券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带有 SPO 发行的债券占比创 66.4%的新高(按发行规模计), 发行人越来越热衷于通过第二方意见这种外部审查方式向投资者展示其可信度。
同期,能源和交通相关融资共占境内发行的绿色债券募集资金总额 84%,比 2022 年增加 10%。在发行人方面,2023 年的绿色债券市场中,84%为非首次发行人,同比增加了 40%,非首次发行的机构中,约 70%来自金融、工业和公用事业领域,其中金融业占比接近 40%。2023 年,由省级国有企业发行的绿色债券增幅超过 24%,非国有企业占比同比下降约 4%。
从发行地来看,2023 年北京继续引领全国绿色债券发行,发行量达 374 亿美元,同比增长略高于 10%。与 2022 年相比,上海的绿色债券发行量大幅增长,增幅高达 170%,其他地区绿色债券发行量也呈现健康增长态势。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和欧盟委员会共同牵头完成《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简称“《共同分类目录》”),对中国和欧盟的绿色金融分类系统(分类标准/绿色债券目录)进行了深入比较。自中国建设银行澳门分行于 2021 年 12 月首次采用《共同分类目录》发行绿色债券以来,中国共发行 219 只符合《共同分类目录》标准的绿色债券,总发行量达 2974 亿元人民币(约 419 亿美元)。
与 2022 年市场相比,2023 年中国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S&S)债券总发行量回升至 137 亿美元,私营部门和政府共同推高了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债券的发行,并集中在可负担的公共基础设施和促进平等两个领域,交易数量多达 154 只,超过了 2021 年疫情恢复的高峰(124 笔),61.9%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债券侧重于可负担的公共基础设施,通常包括社会保障住房或大型公共设施等项目。
举例来看,CBI 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债券数据库中,福建漳州城市投资集团于 2023 年 12 月发行了规模最大的一笔可持续发展债券,该券为可负担的公共基础设施、住房和医疗保健项目提供融资,发行金额为 39 亿元人民币(约 5.37 亿美元);海南省政府于同年 9 月发行了第二大规模的可持续发展债券,金额为 30 亿元人民币(约 4.11186 亿美元),募集资金用于教育、医疗保健、社会适应和韧性等项目。
而从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方面来看,相关发行量仍保持世界前列。此前,为满足传统行业和其他行业的低碳转型融资需求,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等创新产品应运而生,自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于 2018 年发行中国首只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以来,来自中国发行人的 SLB 数量逐年递增。目前,中国继续保持全球累计只数最大 SLB 发行地的地位,已发行 53 只 SLB,总规模为 57 亿美元。2023 年,中国 SLB 发行规模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意大利和智利。
2022 年 7 月,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发布了《中国绿色债券原则》(CGBP),规定绿色债券的募集资金需 100%用于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产业、绿色经济活动等相关的绿色项目。该原则发布后,2023 年发行的 98%的中国绿色债券满足这一规定。气候债券倡议组织鼓励中国针对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债券亦采取募集资金需 100%用于符合规定条件项目的规则。
当前,气候融资还有大量的需求和投资机遇,在政策、标准、产品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业内期待看到中国在可持续金融领域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这不仅有助于中国实现其双碳目标,也有利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并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
「我们非常乐于看到中国的绿色、社会和可持续债券市场发展日趋成熟并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预计债务工具将在中国绿色转型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未来,期待一个‘更可信’的转型金融市场为电力、钢铁、化工、农业等高碳排放行业的去碳化提供额外的资金。另外,为气候韧性融资也将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可持续债券市场报告提供了对于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持续发展的重要洞察,并强调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发展,包括政策指引、市场成熟度及与国际标准的进一步接轨等方面。我们非常期待继续与行业伙伴展开密切合作,进一步开拓中国的可持续金融市场,积极助力企业的转型之旅。」
「2023 年,中国继续保持了在全球可持续债券市场的领先地位,在市场规模与产品创新领先的同时,得益于中国绿色债券政策制度不断完善,中国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债券占比也快速提升。展望 2024 年,中国绿色金融基础标准与顶层制度都迎来更新,以适应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阶段,这也将给中国绿色与可持续债券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转载声明
转载申请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021-2285275113262986013liliulin@cib.com.cn
-
汤灏021-2285263013501713255tanghao@ci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