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研究2023年重要报告成果集锦

2023-12-31
兴业研究

一、维持合理息差政策呼吁与银行经营策略

对于境内银行业净息差不断走低的情况,我们在2023年7月发布的《净息差的转折点——2023年中银行业与监管展望》半年度展望中明确呼吁,为了确保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充足、资本根基牢固,应当保证银行业拥有合理稳定的息差。考虑到当前我国已是G20中分业经营经济体范畴内净息差最低的经济体,以及我国银行业在信贷投放支持实体经济过程中需要消耗资本的情况,各方应积极努力助力银行维持合理的息差。而在2023年8月,人民银行在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通过专栏的形式明确“商业银行维持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需保持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这样也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印证了我们的观点。

与此同时,我们从境内外政策当局和银行个体的经验两个角度入手,发布了《德国银行业如何应对长期低利率与低息差》《负债成本控制暨稳净息差:同业经验》等一系列报告,为境内银行如何在低息差环境下选择经营策略提供借鉴。

部分相关报告:

《净息差的转折点——2023年中银行业与监管展望》

《合理的净利润水平仍需呵护——2023年二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点评》

《德国银行业如何应对长期低利率与低息差?》

《负债成本控制暨稳净息差:同业经验》

《如何以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应对净息差收窄压力?—主要全国性银行2022年年报纵》

《如何资产端发力稳息差?—主要全国性银行2023年第一季度报纵览》

《为何有银行资产收益率与负债成本率逆势而动?——2023年主要全国性银行中报纵览》

二、跟踪境外银行业风险事件与国际监管趋势

2023开年伊始,欧美部分大中型银行在快速加息的环境下出现了经营风险。3月,在境外银行出现风险事件之时,我们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在事件发生当天便结合此前研究积累剖析其出险原因及潜在影响,发布《硅谷银行的生死三重门—硅谷银行缘何行至关闭?》《为何股票价值不归零而AT1工具减记至0?—瑞银收购瑞信简评》等报告,并发布《嘉信理财如何应对硅谷银行破产冲击?》《签名银行中似曾相识的错配魅影—兼论美国监管部门当前应急措施的逻辑》等报告密切跟踪相关事件对欧美其他银行的潜在冲击。

与此同时,我们还持续跟踪国际监管趋势动态,在2023年下半年对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出台的《有效银行核心监管原则》发布《十年磨一剑——新版〈有效银行核心监管原则〉有哪些修改?》报告;针对国际监管机构对2023年初银行业风险事件的反思,发布《危机过后,监管要求将如何完善?——BCBS对2023年欧美银行业动荡的反思》报告。

部分相关报告:

《硅谷银行的生死三重门—硅谷银行缘何行至关闭?》

《嘉信理财如何应对硅谷银行破产冲击?》

《为何股票价值不归零而AT1工具减记至0?—瑞银收购瑞信简评》

《签名银行中似曾相识的错配魅影—兼论美国监管部门当前应急措施的逻辑》

《瑞信的阿克琉斯之踵何在?》

《危机过后,监管要求将如何完善?——BCBS对2023年欧美银行业动荡的反思》

《十年磨一剑——新版〈有效银行核心监管原则〉有哪些修改?》

三、业务机遇和潜在风险提示

学以致用,研究的最重要目标在于能赋能业务,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把握潜在业务机遇、规避潜藏的业务风险提供有效参考。2023年,我们结合政策导向,针对数字人民币收单、柜台债机构业务、银保业务、带押过户等潜在业务机遇发布了《数字人民币收单业务机会分析》等一系列报告。同时,面向《资本新规》等重要政策出台、TLAC规则等重要政策落地等对银行业务的潜在影响,发布了《资本新规下,银行投资资管产品风险权重变化几何?》《我国G-SIBs未来TLAC及资本工具发行规模测算》等相关报告。结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我们还通过《建设“金融强国”重点何在?》文章,剖析了未来我国金融业的发展重点。

而在金融业务强监管、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逐步深入的背景下,我们也发布了《电子债权凭证:模式与风险》《哪些地方中小行经营指标值得警惕?—2022年地方中小银行年报综述(一)》等系列报告,助力金融机构识别和规避潜在风险。

部分相关报告:

《数字人民币收单业务机会分析》

《柜台债机构业务迎发展良机——评银行间债市柜台业务有关事项通知》

《当前银行提升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三板斧”》

《带押过户:模式与业务机会》

《资本新规下,银行投资资管产品风险权重变化几何?》

《资管产品及房地产资本计提规则显著优化——解读〈新版资本管理办法〉》

《电子债权凭证:模式与风险》

《建设“金融强国”重点何在?》

《我国G-SIBs未来TLAC及资本工具发行规模测算》

《构建“股贷债保”联动的科技型企业融资体系—解读2023年6月16日国常会》

《基金投顾牌照扩容有望—评证监会基金投顾业务管理规定》

《地方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压力大》

《哪些地方中小行经营指标值得警惕?—2022年地方中小银行年报综述(一)》

《海外银行业地方中小行结构变化镜鉴——A股上市地方中小银行2023年三季报综述》

《资管产品及房地产资本计提规则显著优化——解读〈新版资本管理办法〉》

四、面向个体银行与区域银行业开展同业对比深度研究

在低利率环境下,由于银行业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情况,境内银行经营的分化逐步加大,不同类型的银行也在发挥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努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各放异彩”创出不同的行稳致远发展前路。在境内,我们选取了部分银行,发布了《链式协同释放公司业务潜能——中信银行与其他股份制行对比》《平安银行:公私错配与科技赋能》《宁波银行:均衡发展度周期》等报告,针对其公开信息对其经营模式、战略导向和业务侧重等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其他银行机构发展和银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在境外,我们紧密结合“科技金融”大文章的要求,以硅谷银行为样本,发布《硅谷银行:成于科创,死于偏离科创》,探寻境外科技金融模式的可借鉴之处。

与此同时,我们还以地域为切入口,发布《内蒙古中小银行经营如何?——内蒙古银行业情况梳理》,探寻银行在不同区域经营和发展的潜在机遇和挑战。

部分相关报告:

《链式协同释放公司业务潜能——中信银行与其他股份制行对比》

《平安银行:公私错配与科技赋能》

《宁波银行:均衡发展度周期》

《平安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经验考察》

《硅谷银行:成于科创,死于偏离科创》

《内蒙古中小银行经营如何?——内蒙古银行业情况梳理》

五、银行存贷款价格、结构的变化趋势研判

随着近年来我国银行净利息收入在营收中占比的提升,银行存贷款价格变动对于银行营收和利润的影响也在提升,因此对存贷款价格和结构进行准确研判也将有效赋能银行经营。

对于存款,4月,我们发布《近期部分中小银行存款利率下调的可能源起与可行应对》准确研判了当时中小银行存款利率下调的原因,并在此后得到监管部门记者会表述的验证。在5月发布的《协定存款与通知存款利率下调影响几何?》文章中,我们明确指出若仅依靠两类存款的利率下调,将难以维持银行合理的息差,因此研判未来自律机制还将引导中长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此后6月大行正如所料的下调了不同期限存款利率。在9月4日发布的《存量首套房利率和存款利率双降对净息差影响几何?》我们明确指出9月1日下调存款利率的举措将难以在存量首套房利率下调之后确保银行业净息差保持在合理稳定区间,因此未来自律机制仍将引导短中长期存款利率下调,并加强对创新企业活期存款监管力度。此后,12月份大行果如所料再度降低存款利率,而监管部门领导也在《中国金融》刊发的《更好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文章中明确要求“加强存款利率招标自律管理,研究对协议存款等利率较高存款产品自律管理”。

针对银行贷款,我们发布《境内主要上市银行对公贷款行业投向比较》《银行对公贷款行业投向的境外镜鉴》等报告,借鉴境内外同业经验,对企金不同行业贷款投放前景进行预判,赋能银行赛道选择。

部分相关报告:

《近期部分中小银行存款利率下调的可能源起与可行应对》

《协定存款与通知存款利率下调影响几何?》

《存量首套房利率和存款利率双降对净息差影响几何?》

《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如何有序退出?—部分境外经济体的镜鉴》

《境内主要上市银行对公贷款行业投向比较》

《银行对公贷款行业投向的境外镜鉴》

《主要股份制银行贷款占比提升成效几何?》

六、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的发展方向研究

随着数据成为了新一代的生产要素,数字经济的发展成为了未来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考虑到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我们发布《数字经济:定义与规模》深入研究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潜力。结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的要求,我们发布《数字金融:内涵与机遇》报告,剖析数字金融的定义,解析数字金融的未来发展前景。

与此同时,我们还深入研究数据跨境,发布《数据跨境:概念、场景与监管方向》等系列报告;面向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业务和监管要求,发布了《开放银行发展与监管的国际镜鉴》《智能投顾:发展情况与监管考察》等系列报告,为银行业务跨境和数字化转型进行赋能。

部分相关报告:

《数字经济:定义与规模》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数据跨境:概念、场景与监管方向》

《欧盟数据跨境监管:缘起、要求与实践》

《数字金融:内涵与机遇》

《开放银行发展与监管的国际镜鉴》

《全国数据交易平台梳理与商业银行业务机会分析》

《智能投顾:发展情况与监管考察》

七、农村金融与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转型趋势研究

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三农”领域也蕴藏着银行的大量业务机遇。为了深入发掘房地产大变局下潜在的新型抵质押物,我们发布《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难点与突破》等报告,并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等监管政策《金融助力农业强国建设—从中央“一号文件”看金融参与乡村振兴业务机会》探寻农村金融的潜在业务机遇。

与此同时,以省联社为代表的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转型。我们跨越山海、遍历各大洲,纵览了欧洲、北美洲、南美洲、亚洲等主要经济体合作性金融机构的发展经验,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转型提供参考。

部分相关报告:

《金融助力农业强国建设—从中央“一号文件”看金融参与乡村振兴业务机会》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难点与突破》

《聚焦农业强国建设,强化金融服务能力—银保监会35号文下的商业银行业务机会》

《美国80年代的农业金融危机及其监管改革》

《欧洲农业金融考察》

《葡萄牙农业合作性银行体系考察》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及监管考察》

《芬兰合作性银行体系考察》

《法国合作性银行体系考察》

《日本农业合作金融体系考察》

《日本合作性银行考察——信用金库》

《荷兰合作性银行考察》

《韩国社区信用合作社考察》

《巴西合作性银行体系考察》

《印度合作性银行体系考察》

2023已缓缓过去,2024的全新篇章正徐徐打开。功不捐唐,2024年我们将日拱一卒、精进研究,期望能为广大读者贡献更多兼具可读性和深度的研究报告,更好赋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

转载声明

转载申请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
    021-22852751
    13262986013
  • 汤灏
    021-22852630
    13501713255
查看简介及免责声明

兴业研究

下载或打开APP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打开

企业微信号已复制,请前往企业微信添加销售好友

您的手机不支持自动复制,请在企业微信手动输入***,添加销售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