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化降本与高端需求双驱动,行业迎新机遇——特种工程塑料专题系列报告综述篇
本篇报告为特种工程塑料综述篇,主要对基本概念、行业上下游、行业政策、国内外发展历程及趋势等进行梳理。
特种工程塑料是“塑料金字塔”顶端的产品。特种工程塑料是指可以在150℃以上高温环境下长期使用、综合性能较高的一类工程塑料,其生产规模相对于通用塑料和通用工程塑料比较小,但各项性能更为优异,具备更高的商业附加值,主要包括聚苯硫醚(PPS)、聚砜(PSF)、聚醚醚酮(PEEK)、液晶聚合物(LCP)、耐高温尼龙(PPA)、聚酰亚胺(PI)六大品类。
产业政策:一以贯之而与时俱进的政策支持。 “八五”计划至“十四五”计划期间,国家根据特种工程塑料行业面临的具体挑战与机遇,制定了相应的支持政策以及各阶段具体发展目标。
发展现状: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发展不均衡、小步快跑。我国特种工程塑料产业化起步较晚,与国外有较大差距,目前对国外依存度较高,依然处在产业化早中期阶段。PPS、PI、PEEK等塑料及制品的产业化在近年有所提速,PPA、LCP、PSF等品种仍然处于技术开发、应用研究、产能爬坡阶段。
上下游概况:头重脚轻中间弱。上游原料自给充足。下游高端应用渗透率较低,但随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新能源、高端装备、电子电器、高端医疗等行业加快发展,这一现状有望改善。中游特种工程塑料生产环节,存在自给率不高而企业产能利用率又较低的结构性矛盾,普通产品领域产能过剩,而中高端产品领域存在较大供给缺口。
行业驱动因素:产品性价比提升与下游高端应用渗透率提升共同驱动。技术提升、国产化带来产品性价比提升和中国制造业结构转型所带来的下游高端应用渗透率提升将会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共同推动特种工程塑料行业加速发展。
行业壁垒:进入壁垒高,树脂合成、改性具有技术壁垒,应用开发及验证塑造客户壁垒。特种工程塑料树脂的合成通常具有较高的技术/工艺壁垒,是最核心的环节;面对不同的下游应用,树脂通常需要经过一定的改性,该环节亦较为关键;应用开发需要大量经验、技术的积累以及长期的客户端应用认证,以满足不同下游行业客户定制化需求。
未来机遇:主要在中高端产品领域的国产替代。目前国内供给端与需求端存在较为明显的错配。在供给端,普通产品产能过剩,中高端品类产品依赖进口;在需求端,市场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随着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快速增加。以更具性价比的国产替代产品满足市场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将会是中国特种工程塑料行业未来的机遇。
风险提示:(1)目前行业存在普通产品产能过剩、中高端产能不足的结构性风险;(2)中高端特种工程塑料材料技术壁垒高,国产化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3)若中高端特种工程塑料产业化和性价比改善不及预期,则其下游需求增长也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

完整版内容仅限
用户查阅
兴业银行员工使用登记手机号登录兴业研究app即可查看全文

转载声明
转载申请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021-2285275113262986013liliulin@cib.com.cn
-
汤灏021-2285263013501713255tanghao@ci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