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研究】3个月HIBOR升至年内最高——香港金融市场周报(20231120-1124)
宏观经济:美国11月服务业PMI意外上升、欧元区11月PMI仍处收缩区间。11月LPR报价维持不变、近期一系列地产市场利好政策出台。日本核心通胀、PMI数据均低于预期。香港、新加坡10月通胀明显升温。
金融市场:港元资金面整体偏紧,港元短期拆息全线升至5%以上、3个月HIBOR创新高;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维持相对充裕,短端利率继续小幅下调、而长端资金需求小幅回暖;短期需求支持下,港汇进一步走升。中资离岸债发行明显回暖,利好政策提振地产板块美元债表现。
后市展望:临近年底,政策面或仍将对中债市场形成利空扰动,10年国债收益率仍存上行动力。美联储纪要表态仍谨慎,10Y收益率近期或再度上探60日均线测试突破有效性。美元指数缺少方向性驱动,人民币短线升值速度较快,有可能技术性回调,注意把握结汇窗口。美元美债收益率震荡、科技股高位回落带动避险情绪小幅升温或是推升黄金的主要原因。原油方面,2024年第一季度前库欣地区累库风险较大以及美国经济数据的周期性走弱继续限制油价反弹空间。
后续关注内地10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美国第三季度GDP修正值、ISM制造业指数、新屋销售、PCE,欧元区调和CPI。
耐用品订单环比由升转跌。美国10月耐用品订单环比跌5.4%、逊于预期的跌3.1%,9月环比升4%,主要受到交通及运输工具的需求疲弱影响,与前周公布的10月零售销售数据(环比转跌0.1%)走势相符,反映需求放缓。密歇根大学11月消费者情绪指数终值连跌4个月。美国密歇根大学11月消费者情绪指数终值降至61.3(预期60.6、前值60.4),消费者1年通胀预期终值升至4.5%(预期4.4%、前值4.4%);5年通胀预期终值升至3.2%,与初值持平。
11月制造业PMI回落至收缩区间、服务业PMI意外上升。标普全球公布,美国1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初值降至49.4(预期49.8,前值50);服务业PMI初值意外微升至50.8,高于10月的50.6;综合PMI初值持平在50.7。信心方面,调查显示美国企业对营商环境的不确定性在加剧,对未来一年前景的预期降至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企业近三年半来首次裁员,服务业就业分项指数初值降至49.7,创2020年6月份以来新低、逆转了之前的扩张态势。
欧元区11月PMI初值小幅回暖、衰退风险仍存。欧元区11月制造业PMI初值较前值43.1回升至43.8,优于预期的43.4,自2022年7月以来一直处于收缩区间;服务业PMI初值升至48.2(预期48.1、前值47.8),综合PMI初值报47.1,好于预期46.8和前值46.5,但已是连续六个月低于荣枯线。德国11月综合PMI初值升至47.1、优于市场预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状况均有所改善,新订单下降幅度更为温和;法国11月综合PMI初值略微降至44.5、不及市场预期,制造业和服务业同样受到需求疲软的影响。英国11月PMI高于预期。制造业PMI初值上升至46.7,高于预期的45.0。而11月服务业PMI跃升至50.5、重返扩张区间。

内地:11月LPR报价维持不变。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4.2%,与10月报价持平、符合市场预期。今年以来,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累计下降20bp、10bp,推动企业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
香港:10月通胀水平升至1年来新高。香港10月CPI同比升幅加快至2.7%、明显高于预期的2.1%和前值2.0%。剔除政府一次性纾困措施影响,10月基本通胀率为1.7%,较9月低0.1个百分点。各类CPI组成项目价格均出现升幅,10月烟酒物价(同比+18.3%)升幅显著,衣履(+6.3%)、外出用膳及外卖(+3.9%)、杂项服务(+3.3%)、房屋(+2.7%)及交通(+2.3%)等均明显上升。各类吸引人才措施下本地消费延续回暖、私人租金有望进一步回升;若明年香港特区政府进一步减少交通及电费等补贴、劳动力维持短缺,物价或仍有上升压力,但整体通胀预计将保持温和。
政策方面,香港拟推出国债期货合约。香港证监会周内宣布,香港拟推出中国国债期货合约;港交所正进行相关准备工作,包括建议修改相关规则,交易所将尽快公布相关细节及推出日期。继互换通及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期货合约后,国债期货有望进一步为海外投资者增加对冲人民币利率风险的工具;同时有望提升市场流动性,巩固香港作为全球领先离岸人民币枢纽地位。港交所衍生产品市场将于12月实施多项持仓限额优化措施。其中,股票期权及期货市场持仓限额制度将有修订,股票期权方面将由现行的3级模式增至5级模式,由5万张至25万张合约不等。股票期货持仓限额模式则由每个到期月份5000张合约,改为设定净持仓限额的5级模式,由5000至2.5万张合约不等。同时,适用于小型恒指、小型国指合约的额外持仓限额将被移除。另外,港交所多只人民币(香港)货币衍生产品持仓限额将提升,举例美元兑人民币(香港)期货及期权现货月持仓合共对冲值(长仓或短仓))限额,由现在的2000增至1.5万。相关修订待监管机构批准后,将于12月22日生效。
日本:核心通胀数据低于预期。日本10月不包含生鲜食品价格在内的核心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升2.9%(预期3%、前值2.8%),连续19个月超出日本央行的通胀目标。10月整体CPI同比升3.3%(预期3.4%、前值3%),而剔除新鲜食品和能源价格影响后,CPI同比升4%。最新制造业PMI低于预期。日本11月制造业PMI降至48.1,为今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服务业PMI略有改善,而综合PMI下降0.5至50,为今年最低水平。通胀小幅升温或抑制实质薪资进一步增长、PMI数据疲软亦支持日央行短期内维持利率水平不变。
东南亚:新加坡核心通胀9个月以来首次加快,制造业产值终止12个月跌势。新加坡10月核心CPI同比升3.3%,高于9月及市场预期的3%,主要受到服务、零售和其他商品价格上涨,以及电力和天然气成本增加的影响。10月整体CPI同比增长4.7%(预期4.5%、前值4.1%)。10月新加坡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7.4%;其中,占制造业产值权重最大的电子业表现继续改善,10月产值同比扩张14.8%,延续前一个月12.7%的涨幅;交通工程业10月产值同比增长12%。高基数效应减退、马来西亚10月进出口跌幅放缓。受石油与电子产品需求下滑的拖累,马来西亚10月出口同比4.4%、但跌幅较9月的13.7%明显放缓;10月农产品出口同比连跌12个月后转升3.3%,主要受到天然橡胶出口走高带动。10月进口同比下滑0.2%(9月同比-11.1%),令贸易顺差缩减至128.7亿林吉特。

中资美元拆借方面,周内离岸中资银行间美元流动性平稳;周内美元成交期限主要集中在中短期。周内隔夜美元参考报价5.33%、1周美元报5.43%,1个月美元报5.60%,3个月美元报5.96%。2个月和3个月美元参考价格分别为5.85%和5.96%,1年期参考报价6.04%;长期资金市场成交清淡。美元Repo方面,1周、2周、1个月及3个月分别收报5.27%、5.34%、5.58%、5.82%,均较前周小幅上升2bp左右。
港元拆借方面,周内资金面偏紧,港元短期拆息全线升至5%以上。年末临近叠加外围市场感恩节假期等因素影响,周内港元短期限资金交投相对活跃、各期限利率均明显上调。截至11月24日,隔夜、1个月、3个月港元拆息分别报5.07%、5.38%、5.64%,周度分别变动+36.8bp、+34.4bp、+21.9bp,其中反映银行资金成本的3个月HIBOR创23年以来高位,与按揭利率挂钩的1个月拆息为近2个月以来新高。金管局数据显示,周内个别银行通过贴现窗向金管局借入9.04亿港元流动资金,为11月以来首次;此前,金管局10月共4次透过贴现窗向银行借出总规模16.83亿港元的流动资金。消息面,《星岛日报》引述市场分析指,汇丰银行近期大规模买入港元、并仅拆出短期资金,成为中长期HIBOR上升及有银行向金管局寻求短期流动性支持的主要原因。
离岸人民币方面,周内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维持相对充裕,短端利率继续小幅下调。1周、1个月及1年CNH HIBOR截至周尾分别收报2.89%、2.90%、3.29%,周度分别变动-29.7bp、-31.98bp、-8.3bp。周内人民银行维持LPR不变,境内SHIBOR窄幅波动、短期利率小幅上行。离-在岸人民币短端利差收窄。

美债:周内感恩节假期影响下美债收益率波动较小、周尾PMI数据公布后美债收益率小幅上行。周内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4.45%附近波动,截至当地11月24日,2年、5年、10年期美债收益率周度微升4bp左右,周尾分别报4.92%、4.49%、4.47%。本周关注2、5、7年期美债发行情况。
中债:市场对后期政策刺激预期走强,抑制中债多头情绪,中债收益率整体上行。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会议强调,要落实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的要求,着力加强信贷均衡投放,统筹考虑今年后两个月和明年开年的信贷投放,以信贷增长的稳定性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周内央行净投放资金4060亿人民币;一年期存单收益率周度上行6bp至2.63%;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上行4bp至2.70%,10年期国开活跃券收益率上行6bp至2.77%。
离岸债市场:中资美元债方面,周内共有6只中资美元债完成定价,发行金额共20.2亿美元,以金融债为主。二级市场,近期一系列地产市场利好政策出台。一是监管部门将拟定50家房企“白名单”、提出银行涉房贷款“三个不低于”等,有望提供融资端支持,帮助化解房企信用风险;二是一线城市需求端支持政策接续推出,包括广州11月21日取消地价上限、深圳11月22日降低二套首付比例和调整普宅标准等;三是推动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周内广州启动全国首个城中村改造地方性法规条例立法工作,有望进一步提振购房需求。相关政策利好带动近期地产板块股债交投情绪,Markit iBoxx中资美元债地产高收益指数周度上涨约5%。离岸人民币债方面,7只离岸人民币债完成定价、发行金额约42.5亿人民币,主要为城投债。


港汇延续走强、创近11个月新高。港元短期需求支持下,美港利差进一步收窄、套息交易减少,港汇周内维持偏强走势。截至周尾美元兑港币报7.7936、港汇周度走升升至2022年12月末以来最强。港元周度延续走强约0.05%。周内港股通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出4.06亿港元。
美元阶段性回调背景下离岸人民币延续走升。美元指数最新回落至103.4左右、人民币中间价恢复弹性空间;香港金管局公布,周内人民银行周内在港发行300亿人民币3个月期央票、总申请额为602.52亿元人民币,另发行150亿人民币1年期央票,中标利率2.98%,总申请额为301.7亿元。离岸人民币掉期交易维持活跃。周内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次日掉期点数波动中枢由前周的5pips上行至0.5bips;长端离岸人民币需求小幅升温,一年掉期波动中枢由-1890pips上行至-1775pips。

中债方面,临近年底,政策面或仍将对债市形成利空扰动,信贷前置或增加银行流动性指标压力,挤占债券配置空间,同业存单利率持续高位震荡,年内资金面或维持偏紧,负债端成本居高不下叠加年底机构止盈冲动较强,10年国债收益率仍存上行动力。
美债方面,美联储会议纪要公布后,市场加息预期略有回升,驱动收益率小幅反弹。接下来重点关注美国第三季度GDP修正值和11月ISM PMI。10Y收益率如期在4.4%一线得到支撑反弹,近期或再度上探60日均线测试突破有效性。
人民币汇率方面,美联储和欧央行会议纪要公布后,欧美货币政策前景依然趋同,美元指数缺少方向性驱动;美联储较此前市场预期更加谨慎,加息预期略有反弹,美元指数下行放缓。结汇需求持续释放,出现一定程度踩踏,USDCNY进一步下破7.15。人民币短线升值速度较快,有可能技术性回调7.17~7.20。至农历春节前,结汇需求推动人民币汇率升值,刚性结汇需求及早锁定。
大宗商品方面,近期美元美债收益率陷入震荡,黄金方向性驱动仍然不强。原油方面,OPEC+继续加深减产需要除沙特外的其余产油国加入,即使OPEC+加深减产,主要也是为了缓和2024年第一季度供需过剩的程度。2024年第一季度前库欣地区累库风险较大以及美国经济数据的周期性走弱继续限制油价反弹空间。
转载声明
转载申请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021-2285275113262986013liliulin@cib.com.cn
-
汤灏021-2285263013501713255tanghao@ci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