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G-SIBs未来TLAC及资本工具发行规模测算

关键字: G-SIBs , TLAC缺口
2023-10-21
陈昊
兴业研究公司金融监管高级研究员
金融业研究部
鲁政委

根据相关监管规则,我国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应于2025年1月1日前达标第一阶段的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要求,然而当前我国4家G-SIBs距TLAC达标仍有一段距离。考虑到除了利润转增资本、增加可计入资本的超额拨备计提两种方式之外,仅有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资本工具或创新发行TLAC工具两种方式来填补TLAC缺口,我们测算了2025年初之前我国4家G-SIBs的潜在TLAC缺口,从而研判当前值2025年初之前我国G-SIBs资本工具及TLAC工具发行量。

根据我们的假设,在基准情形下,若不考虑二永债到期或赎回的情况,我国4家G-SIBs需在2025年初发行1.94万元资本工具或TLAC工具补足TLAC缺口并留出一定缓冲垫;而在极端情形下,上述工具的发行量可能位于1.34万亿元至2.53万亿元之间。而在此之前,4家G-SIBs滚动12个月的二永债发行量最高值仅为1.03万亿元,且占到了全市场发行量的70%以上。由此可知,2023年10月至2024年底前,TLAC工具及二永债或将迎来发行“井喷”。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TLAC工具和二级资本债在新版资本管理规则下风险权重均为150%,其最主要差别在于是否能补充资本及偿付顺序。因此,监管部门或更多引导4家G-SIBs以发行资本工具而非创新TLAC工具的方式来补足TLAC缺口。

完整版内容仅限 用户查阅

兴业银行员工使用登记手机号登录兴业研究app即可查看全文

直接登录

转载声明

转载申请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
    021-22852751
    13262986013
  • 汤灏
    021-22852630
    13501713255
查看简介及免责声明


兴业研究

下载或打开APP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打开

企业微信号已复制,请前往企业微信添加销售好友

您的手机不支持自动复制,请在企业微信手动输入***,添加销售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