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结产业静待花开——光伏系列报告之二十七
电池总产能已过剩,新技术的市场空间来自于技术迭代。2022年我国光伏电池片产值超3400亿元人民币,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国。近两年电池片加速扩产,总产能已出现过剩趋势,但电池技术处于迭代期,新技术将有数千亿的替代空间。异质结作为新一代的晶硅电池技术,经济性逐渐改善,未来达到经济性拐点后将带动相关产业链快速发展。
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未来将有更大的增长空间。异质结电池产业链包含电池片制造、辅材制造及产线设备。除电池片制造外,银包铜、ITO靶材、光转膜为主的辅材制造,以及PECVD、PVD为主的产业设备都属于核心环节,未来增长空间更大。
市场空间、竞争格局与核心竞争力分析:
(1)异质结电池制造。2025年异质结电池产值有望突破500亿元,超预期发展将有数千亿的市场规模。电池片制造的产能集中度逐年下滑,行业内出现了较多的新进入者。企业若实现规模化出货,且转换效率、良率等指标处于行业较好水平,则表明有较强的竞争力。
(2)银包铜。2025年银包铜的市场空间有望超50亿元。银包铜浆料企业与传统银浆企业重叠性高。银包铜粉还未开始国产化,市场格局尚未形成,未来或有部分小型企业崭露头角。新产品的下游验证进度快且出货量领先的企业具备先发优势。
(3)ITO靶材。2025年异质结ITO靶材有望创造20-30亿元的增量市场,或超过存量规模。异质结ITO靶材已实现国产化,竞争格局渐有雏形,主要由传统靶材企业切入至光伏领域。在产业化初期,有相关产品布局且有出货记录的企业未来有更大的市场潜力。
(4)光转膜。2025年光转膜市场规模预计超60-90亿元。光转膜的生产工艺与传统胶膜近似,大概率会延续传统胶膜的市场格局,但个别企业会通过领先的技术布局提升市占率。
(5)PECVD和PVD。2025年PECVD和PVD市场需求合计将达到近500亿元。PECVD和PVD企业重叠性高,目前“一家独大”。下游制造商通常会选择有量产验证的设备供应商,早期有出货且持续配合电池片制造商进行优化的设备供应商将建立起一定的技术壁垒。
趋势展望:银包铜优化、无主栅技术、低铟化技术是短期较为确定的发展方向。异质结技术有多种提效降本路径,相比之下,银包铜优化、无主栅技术、低铟化技术等是短期确定性更高的技术路径,其余如铜电镀、热丝CVD等短期的技术难点较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业务机会:(1)电池片制造方面,提效降本后将有大量的扩产需求,异质结的初期投资较高,200-500GW的新增产能需要万亿级别的资金需求,有较大的债权业务机会。长三角地区有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2)辅材制造方面,关注银包铜浆料企业、光转膜企业的增量业务机会,可关注银包铜粉体企业、ITO靶材企业的股权业务机会。相关产业在广东、江苏、安徽、浙江等东南地区具有区域优势。(3)产线设备方面,设备需求有望随着异质结放量迎来高峰,可关注股权及债权业务机会。江苏、福建、上海有较多的相关企业。
风险提示:(1)竞争格局恶化超预期。(2)技术发展不及预期。(3)其他技术发展超预期。

完整版内容仅限
用户查阅
兴业银行员工使用登记手机号登录兴业研究app即可查看全文

转载声明
转载申请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021-2285275113262986013liliulin@cib.com.cn
-
汤灏021-2285263013501713255tanghao@ci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