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战略定位转变的风险与挑战

关键字: 煤电 , 风险
2023-10-01
肖鑫利
兴业碳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高级研究员
兴业碳金融研究院
钱立华
兴业研究公司首席绿色金融研究员,兴业碳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兴业碳金融研究院
鲁政委

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出现“运动式减碳”风潮,煤电成“众矢之的”。但随着2021年电荒、2022年西南“缺水”限电后,全社会对能源安全保供与煤电兜底保障的看法与认识更加理性,煤电投资回暖是正视传统电源在新型电力系统中作用的客观结果。煤电迎来新一轮增长热潮,其中2022年新增核准装机规模近乎达到2021年的5倍,2023年新建热潮持续,预计全年装机规模超1亿千瓦。其中,东部地区出于电力保供目的,是本轮煤电复苏的前期主力,西部地区随着新能源大基地的建设,也将煤电作为大基地的重要配套工程,由此带来西部地区煤电核准的加快。

在“双碳”背景下,我们认为,煤电装机在短时间内急速攀升并不具有持续性,且将对煤电行业发展引发风险与挑战。一是煤电机组经济性面临更大压力,近两年煤电利用小时数出现波动主要原因在于西南水电出力不足,大量机组建成并网后将不可避免带来利用小时数的下降,而煤炭价格虽然有所回落,但由此带来的煤电机组运行经济性问题依然存在;二是煤电审批原因需进一步理清,煤电机组、燃气机组、需求侧管理均是应对冬夏尖峰负荷的主要手段,单纯依靠煤电机组发挥顶峰作用经济性存在问题,且新增机组发挥顶峰、备用、调节等作用需要明确,煤电战略定位转变后需要明确总量约束与产能优化年份、路径。三是深度调峰引发多元挑战,深度调峰的经济性、安全性都是制约煤电改造的关键因素,未来资产搁浅的风险也较大。四是煤电价值无法通过市场体现,上游煤炭高价压力较难疏导,电力市场交易品种无法体现煤电多功能作用。

在此背景下,需要政府统筹协调全国煤电规划建设,避免大范围产能过剩风险;持续完善电力市场配套机制,拓展煤电成本回收渠道;创新煤电运行模式,增强与储能、储热、新能源等各类电力系统主体的协同配合,增强稳定性与灵活性;以金融产品创新助力煤电行业可持续发展,同时重点加强对煤电项目的风险管控力度。

完整版内容仅限 用户查阅

兴业银行员工使用登记手机号登录兴业研究app即可查看全文

直接登录

转载声明

转载申请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
    021-22852751
    13262986013
  • 汤灏
    021-22852630
    13501713255
查看简介及免责声明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打开

企业微信号已复制,请前往企业微信添加销售好友

您的手机不支持自动复制,请在企业微信手动输入***,添加销售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