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产业链重塑趋势:产业转移的视角
本文基于FDI和增加值贸易数据,从狭义和广义的产业转移视角描绘当前全球产业链重新摆布的特征和趋势,进而探讨我国的产业链在当前全球产业链重塑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从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分布的变化趋势来看,全球FDI流入的国家分布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中国在全球吸纳的FDI份额在2020年后呈现下降趋势,而全球各地区的主要新兴经济体吸纳的制造业FDI份额则逐步上升。欧盟国家的制造业投资呈现出区域化加强的趋势。美国近年来在扩大引进制造业外资的同时,也在大力推动高技术制造业的投资回流。从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变化趋势来看,绿色领域跨境投资的快速兴起使其成为全球FDI流入规模最大的领域。
从广义的全球产业转移趋势来看,全球的生产分工格局逐渐呈现出以中、美、欧为中心,周边多个新兴经济体承接多样生产环节的多国、多中心趋势。
在当前全球产业转移的趋势下,我国面临的不同形式的产业外迁也将对我国带来不同的挑战和机遇。
第一,互补型的产业外迁有利于我国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即使在总量贸易数据上,越南等新兴国家的出口份额对我国的出口份额形成了替代,但是在更能体现产业链利益分配的增加值贸易中,我国在同越南等国的产业链合作中取得了更为显著的出口收益增长,我国在产业链中的供给主导地位也在不断增强。
第二,虽然印度对我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竞争型产业链外迁调整,但我国在产业链竞争力上仍对其具有明显优势。印度产业链的本土化特征更强,使其对我国供应链的依赖较小,这也使得印度在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过程中扮演着替代中国生产能力的角色。相较于印度,我国在生产效率、营商环境和绿色发展方面都更具优势。
第三,国际经贸形势和政策的变化也会促使我国企业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扩大我国的国际合作范围。美国对华的限制策略并未动摇全球多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对来自我国中间品供给的依赖格局。我国企业可以通过同更多的国家建立深层次的供应链合作关系,从而降低发达经济体对华限制战略的直接影响。
第四,美欧国家加强高端制造业回流本土的趋势对我国产业链攀升形成一定的影响。而应对高端产业链转移的关键是需要通过自主创新提高我国在产业链核心环节上的科技实力,打破欧美经济体的技术封锁,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
从应对产业外迁的对策来看,其核心仍是不断加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影响力和科技实力。一方面,坚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扩大开放,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高质量发展中不断提升我国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现“用市场换技术”向“以市场驱动技术”的转变。

完整版内容仅限
用户查阅
兴业银行员工使用登记手机号登录兴业研究app即可查看全文

转载声明
转载申请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021-2285275113262986013liliulin@cib.com.cn
-
汤灏021-2285263013501713255tanghao@ci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