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企业:商业模式与竞争格局
经过一系列管理体制改革,2001年以来我国港口逐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港口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我国港口企业实施一般经营许可,未设经营和收费期限。政策未对港口经营设置准入门槛,并鼓励各类资本参与我国港口建设。港口经营的壁垒在于港口建设的强规划性和优质港口资源的稀缺性。
商业模式:港口企业核心商业模式为通过向下游客户收费回收前期投入的港口经营设施投资额,收入关键指标为收费费率和吞吐量,其中吞吐量主要由腹地经济需求决定。
港口费率及趋势:不同于公路和铁路收费主要实行政府定价,我国港口收费主要采用市场调节价,且不设收费期限,市场化特征更明显。理论上,考虑到港口收费调整对海运物流成本影响相对可控,叠加我国港口收费的高性价比(高效率、低费率)以及市场调节价的收费机制,我国港口收费存在上行空间;而实际上,政策端出于对优化营商环境、让利实体企业的考虑,港口收费即便上行、幅度也会很小;正因为此,目前我国港口费率的调整尚未完全消化成本端涨幅,港口企业毛利率整体呈缓慢下降态势。
竞争格局及趋势:我国港口企业以地方国企为主导,为缓解区域内港口过度竞争带来的经营和债务压力,2015年以来以省为单位持续推进区域内国有港口企业整合。省级港口整合将大概率带来正面效益,有利于提高港口的盈利水平和资产价值。港口整合的完成意味着我国港口未来的竞争将是以省为单位的竞争,省内港口规划、财力和腹地经济将对区域内港口企业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

完整版内容仅限
用户查阅
兴业银行员工使用登记手机号登录兴业研究app即可查看全文

转载声明
转载申请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021-2285275113262986013liliulin@cib.com.cn
-
汤灏021-2285263013501713255tanghao@ci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