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兴声 | 第2期:一场探索外汇市场的大冒险


说起汇率研究,大概很多朋友都会望而生畏。不同于多数市场研究者只需着眼本国市场,外汇市场的研究者不仅要通晓“古今”,还要博览“中外”。如果你也一直想弄懂汇率,又不知道从何入手,那么,眼前的这本书正是你所需要的!
费曼说:“如果你不能向其他人简单地解释一件事,那么你就还没有真正弄懂它。”当我拿到这本新鲜出炉的书稿时,我清楚地知道,这本书凝结了兴业研究外汇商品团队过去数年来的研究成果,那背后是无数个皓首穷经的夜晚和经历过市场检验的逻辑。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并不以高傲的专家学者自居,而是以简洁通俗的字句,配以优美清晰的图表,把大家关心的问题讲明白。所谓“深入浅出”,大概就是研究者将得来不易的复杂道理,以简明的语言讲述,得以和更多读者交流。
如果你是对外汇市场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可以帮你对于汇率的理解由“入门”到“精通”。在教科书的经典理论基础之上,本书结合中国市场汇率改革以来的经验,对于汇率的形成机制理论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符合中国市场实践的汇率研究框架。这套框架从经济周期理论出发,既包括了利差和国际收支等传统的汇率影响因素,还考虑了市场生态、交易者行为等市场微观因素,同时总结了人民银行的逆周期调节政策工具箱。你会看到一个更加立体、丰富可感的外汇市场。
如果你是金融机构外汇交易和 FICC 业务的从业人员,可能对本书记录的中国外汇市场变迁感同身受,本书将帮你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对外汇市场金融工具的运用更加“出神入化”。本书的研究扎根于金融机构的外汇交易和 FICC 业务,许多研究主题原本就是为了回答业务部门的困惑、提炼业务经验,相信各位同业读来格外亲切。本书可以和实际业务形成对照,相信可以碰撞出更多火花。不限于人民币汇率,本书还介绍了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的分析框架,助各位纵览多种货币、驰骋全球市场。
如果你是关心汇率的企业朋友,这本书将介绍什么是“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帮你从容应对汇率波动。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入,了解汇率市场、管理汇率风险也日渐成为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朋友的必修课。本书也向企业朋友传递了“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并结合不同的企业类型和经营场景,介绍各类外汇风险管理工具的实际运用。
真正的好书,掩上书卷,仍令人回味,引人思考。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外汇市场也将向着市场化、国际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我们一定能看到更多有关外汇市场的精彩研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邀请您和我们一道踏上这趟大冒险!

新书脉络
第一章为人民币汇改历史沿革与发展方向。该章节首先详细回顾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演变路径。2015 年“811 汇改”后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又经历了三次小改革,确立了“前日收盘价+前日篮子货币变动+逆周期因子”的中间价定价机制,其中逆周期因子也是央行逆周期工具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作为市场的亲历者,盘点了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发展历程。2014 年与人民币告别单边升值趋势所对应的是,商业银行可以开始为企业提供买卖双向的衍生品交易,以此为开端,境内外汇代客交易市场蓬勃发展。最后,以与境外成熟外汇市场对比为基础,畅想了未来人民币外汇市场发展前景。
第二章把团队成立以来积累的人民币汇率分析实践经验中最精华的部分结集,从宏观到中微观,详细构建了人民币汇率分析框架。宏观视角下,外部影响中最为重要的因子是美元指数,然而 2021 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呈现出长达半年的背离。为此本书引入了境内美元利率这一新变量。微观视角下,本书详细分析了我国国际收支分项背后的资金流动内涵,着重介绍了近些年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新变量——外资跨境投资行为背后的影响因素。最后,作为市场化影响因素之外的重要补充,本书还剖析了我国外汇市场逆周期工具箱的变化,并将其与海外市场上常用的宏观审慎措施(MPM)和资本流动管理措施(CFM)进行对比。
第三章介绍了除人民币以外的几种主流货币的分析框架,包括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美元因其国际本位币地位在外汇市场分析乃至大类资产配置中具有特殊地位,而欧元作为美元指数篮子中权重最大的货币,其运行趋势多与美元呈镜像关系。美元指数核心的定价因素包括美国与非美经济体(特别是欧洲)货币政策差异与基本面差异。在特殊时期比如全球大衰退以及美元流动性危机阶段,美元指数呈现出避险货币特征。日元也是典型的避险货币,但其背后的避险原理与美元并不相同。日元、瑞郎乃至低利率时代的欧元作为避险货币,其背后的机制在于本土低资产回报率驱动居民大量出海配置外币资产,而当海外“风吹草动”时资金抛售海外资产、回流本土,进而呈现出“避险升值”的特征。2022 年以来,鉴于日本坚持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政策,叠加美元利率快速上行,日元避险属性有所褪色,日元主要随美债收益率上行而流畅贬值。不同于美元、欧元、日元的市场化自由浮动特征,港币采用盯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作为小型开放经济体,其在“不可能三角”中选择了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非独立货币政策的组合。
第四章在前三章的基础上,给企业朋友撰写了汇率风险管理的实操手册。本书指出应谨记“风险中性”是一切汇率风险管理实践的前提。尽管在第二、第三章介绍了大量的方法论尝试预测,但市场中总是充满了“黑天鹅”“灰犀牛”,并且市场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背离基本面逻辑。分析师的主营业务是预测这个市场,但作为主营业务并非外汇交易的实体企业,使用衍生品投机与“裸敞口”同样危险,久赌必输。因此,在坚持“风险中性”的基础上,本书详细介绍了境内外汇市场上几种常见的外汇衍生品,包括远期、外汇掉期(FX Swap)、货币掉期(CCS)与期权等。

第 1 期:寻找“长周期”与“慢变量”
转载声明
转载申请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021-2285275113262986013liliulin@cib.com.cn
-
汤灏021-2285263013501713255tanghao@ci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