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与成本压力双缓解—兴业绿色景气指数(GPI)报告(2023年4月)

关键字: GPI , 绿色环保产业 , 景气指数 , 客户调研
2023-05-01
方琦
兴业碳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高级研究员
兴业碳金融研究院
钱立华
兴业研究公司首席绿色金融研究员,兴业碳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兴业碳金融研究院

2023年4月兴业绿色景气指数GPI(总第六十四期)于2023年5月1日发布。

调研显示,2023年4月绿色产业景气度上升。从分项指数看,本月绿色产业需求回暖、生产提速;资金和成本压力均有所缓解。

分行业来看,本月 GPI调研结果显示,环境监测、可再生能源、节能技术推广服务行业景气提升。

分企业规模来看,本月GPI调研结果显示,大型和小型绿色环保企业景气度提升,不同规模企业景气分化程度减小。

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二十大报告则进一步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兴业银行作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是我国绿色金融的先行者,从2006年首笔能效贷款落地至今,已经在绿色金融领域悉心耕耘了十七年,拥有完整的绿色金融产品线,积累了诸多绿色金融细分行业的客户。依托这些客户基础,兴业研究公司进行问卷调查,并据此构建“兴业绿色景气指数(GPI)”,旨在及时跟踪绿色产业发展的景气程度、前瞻未来趋势。

2023年4月GPI指数为总第六十四期,我们每月持续发布指数及分析,敬请关注。

1、绿色产业景气度上升。2023年4月GPI指数为52.9%,较上月上升了1.5个百分点。从分项指数来看,本月绿色产业需求回暖,新订单指数和在手订单指数分别较上月提升了2.4和1.3个百分点;生产提速,生产指数较上月提升了2.2个百分点。总体来看,2023年以来,绿色产业综合景气度有明显回暖,与我国总体经济走势显示出一定的同步性,GPI综合景气指数与我国名义GDP增速走势基本一致,2023年一季度我国名义GDP增速5.48%,高于上季度的3.48%,而2023年一季度平均GPI综合景气指数也较上季度也明显抬升(见图表2)。

2、绿色产业资金与成本压力有所缓解。本月GPI调研显示,绿色产业成本指数与上月基本持平,处于历史相对较低水平,近来PPI同比持续走低,GPI成本压力也有所缓解(见图表3)。资金周转方面,调研显示本月绿色产业资金周转情况转好,资金指数环比上升2.6个百分点,重回荣枯线以上,我们发现GPI中小企业资金指数与企业债信用利差显示出一定的负相关性,当小企业GPI资金指数上升时,资金状况变好,信用风险降低,5年期AA+级企业债信用利差也随即收窄,当小型企业GPI资金指数下降时,资金状况恶化,信用风险上升,5年期AA+级企业债信用利差走阔,部分时候中小企业GPI资金指数的变动要领先于信用利差。而近期,小型企业GPI资金指数转好,5年期AA+级企业债信用利差也持续收窄(见图表4)。

3、环境监测、可再生能源、节能技术推广服务行业景气提升。本月,生态环境部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生态质量监督监测工作方案(2023-2025年)》,强调生态质量监测是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领域,要建设好全国生态质量监督监测网络与业务支撑体系;国家能源局发布《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深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并首次正式提出风电、光伏新增1.6亿千瓦左右的装机目标;工信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度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的通知》,进一步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降本增效,同时发改委在本月修订发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进一步提升节能审查工作效能。推动本月环境监测、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发电、节能技术推广服务行业GPI景气指数分别较上月提升了2.8、1.8和0.3个百分点。

4月13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国生态质量监督监测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会议指出,生态质量监测是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领域,是生态环境部门有效行使生态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的重要支撑。制定《工作方案》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补齐生态保护监管短板弱项的有益探索,对推进环境监测向生态环境监测转型发展,更加精准、科学支撑生态保护修复监督具有重要意义。《工作方案》发布实施后,要坚持监督监测定位,充分发挥遥感监测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协同做好生态质量遥感监测与地面监测、监测评价与质控,统筹推进全国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布局和监测样地布设,加强与中国科学院等部门和单位协作交流,充分调动资源与力量,建设好全国生态质量监督监测网络与业务支撑体系。

4月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国能发规划〔2023〕30号),部署2023年全年能源工作。《意见》提出深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巩固风电光伏产业发展优势,持续扩大清洁低碳能源供应,积极推动生产生活用能低碳化清洁化,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巩固拓展绿色低碳转型强劲势头。《意见》提出主要目标包括,煤炭消费比重稳步下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8.3%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51.9%左右,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5.3%。稳步推进重点领域电能替代。并在近五年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年度重点工作中首次正式提出风电、光伏新增1.6亿千瓦左右的装机目标。

4月21日,工信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度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的通知》,进一步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降本增效,促进工业节能和绿色低碳发展。《通知》指出,在 2021年、 2022年工作基础上,对钢铁、焦化、铁合金、水泥(有熟料生产线)、平板玻璃、建筑和卫生陶瓷、有色金属(电解铝、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炼油、乙烯、对二甲苯、现代煤化工(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合成氨、电石、烧碱、纯碱、磷铵、黄磷等 17个行业企业,开展行业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以及电机、风机、空压机、泵、变压器等产品设备强制性能效标准执行情况专项监察,原则上“十四五”前三年应对本地区上述行业企业实现节能监察全覆盖。

4月6日,国家发改委修订发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以进一步提升节能审查工作效能。《办法》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一是在节能报告编制和审查中增加项目单位产品化石能源消耗、单位增加值(产值)化石能源消耗、化石能源和原料用能消费量、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和供给保障情况等内容,充分体现了有效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等新要求,有利于提高能源产出率,保障高质量发展合理用能需求。二是对于具备碳排放统计核算条件的项目,《办法》提出应在节能报告中增加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降碳措施、碳排放情况对所在地完成降碳目标任务的影响,从源头推进节能降碳,为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奠定了工作基础。同时,本次《办法》修订更加注重提升节能审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一方面对节能审查工作管理职责、管理任务、管理要求等作出了更加详细、具体的规定,另一方面调整优化了省级节能审查管理权限,以提高节能审查制度的可操作性、合理性、科学性和规范性。[1]

4、大型和小型绿色环保企业景气度提升。分企业规模来看,本月GPI调研结果显示,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景气指数分别较上月上升了1.1和2.2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景气度与上月基本持平。不同规模企业景气分化程度减小。

注:
[1] 资料来源:提升节能审查工作效能 有力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专家解读文章之二,国家发改委[EB/OL],2023/4/7[2023/4/30] https://www.ndrc.gov.cn/xxgk/jd/jd/202304/t20230407_1353397_ext.html

转载声明

转载申请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
    021-22852751
    13262986013
  • 汤灏
    021-22852630
    13501713255
查看简介及免责声明

兴业研究

下载或打开APP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打开

企业微信号已复制,请前往企业微信添加销售好友

您的手机不支持自动复制,请在企业微信手动输入***,添加销售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