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金融是硅谷银行金融集团(SVB Financial Group,以下简称“SVB 集团”)在全球最为著名的标签,因此,有人便自然把硅谷银行倒闭与科创金融模式紧密相联。本报告在仔细分析后发现,SVB 集团“投贷联动”模式与此次危机无关,即使在硅谷银行关闭时,该服务模式仍有效地保障了较优的贷款质量。不仅如此,甚至可以说,正是由于硅谷银行自 2020 年之后偏离了其所擅长的科创金融展业模式,科创类贷款占比持续显著下降,而难以调仓迅速出售的持有到期类证券占比成倍上升,才有今日之祸。与贷款具有较高的存款派生效应不同,证券投资几乎没有存款派生效应。贷款下降也影响到负债的增长。同时,在 SVB 负债端存款中,未受保险存款占存款总额的比重 2021 年、2022 年该比重分别高达 87.74%、87.52%。当市场风吹草动时,其存款的稳定性就会迅速恶化、流动性风险急剧上升。根据美联储的银行分类监管规定,对硅谷银行不需要执行《巴塞尔协议 III》所要求的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与流动性覆盖率(LCR)等部分流动性监管指标要求。
必须客观指出的是,SVB 在服务高成长性企业的能力方面,确实可圈可点,有颇多值得借鉴之处。SVB 集团的“投贷联动”模式具体可分为三种:一是硅谷银行直接为高成长性企业提供风险贷款(Ventured Debt),并仅向获得了风险投资的企业提供贷款,既保证贷款企业的质量,又保证了还款的融资性现金流,此类贷款附带认股权证;二是硅谷银行还直接为各类 PE/VC 提供信贷,确保这些基金承诺对企业的出资能够保证及时兑现,这或许也是我国在鼓励科创的金融支持政策方面可以吸收借鉴的;三是在硅谷银行集团旗下的硅谷资本对初创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时,硅谷银行会配套提供信贷资金。
SVB 集团在支持科创企业方面形成了成熟的风险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一是不同业务条线之间实现严格的资金隔离;二是硅谷银行会参照 PE/VC 机构的筛选结果进行信贷投放;三是硅谷银行要求其给予授信的企业和投资于该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在本行开户,以便监测企业现金流状况,并且要求账户留存一定数量的资金以防范风险;四是开发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品,重点关注企业的融资性现金流情况,确保能够适时回收贷款;五是与被投企业签订第一受偿顺序条款,这样即使企业破产清算也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硅谷银行的损失。硅谷银行在科创金融贷款方面严格的风控模式,保证了 SVB 集团直至 2022 年末仍保持了 0.18%的不良贷款率。
硅谷银行于美西时间 2023 年 3 月 10 日被加州金融保护与创新部门关闭,并于 2023 年 3 月 27 日被第一公民银行收购。虽然此前我们在《硅谷银行的生死三重门——硅谷银行缘何行至关闭?》[1] 就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关闭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但是由于硅谷银行金融集团(SVB Financial Group)在科创金融方面表现突出,甚至在出事儿之前就是硅谷银行的唯一标签,因此,有人想当然地就仍将此次危机便当地直接归因于硅谷银行的“投贷联动”等科创金融模式。
为此,本文对硅谷银行的科创金融业务模式进行深入分析,试图弄清楚了其是否对最终倒闭有影响。
一、硅谷银行金融集团是如何服务高成长性企业?
硅谷银行金融集团(SVB Financial Group,以下简称“SVB 集团”)是一家银行控股公司(Bank Holding Company),1999 年在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基础上组建而成。SVB 集团是美国一家服务于新兴成长型企业的银行集团,专注于科技、生命科学等高成长性行业,为相应行业的企业、相应投资机构及这些企业或投资机构的高管等高净值个人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
在组织架构方面,SVB 集团按照客户群体以及融资方式将业务主要分成四个部分,包括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硅谷私人银行(Silicon Private)、硅谷资本(Silicon Capital)以及硅谷证券(Silicon Securities)。其中,硅谷银行实际指的是硅谷银行面向企业和商业客户端的机构金融服务条线;硅谷私人银行则指的是硅谷银行的私人银行(Private Banking)和财富管理(Wealth Management)部门,主要面向各类高净值客户,以上两个部分实际均在同一持牌法人银行——硅谷银行旗下,而硅谷银行为 SVB 集团的核心机构。硅谷资本指的是 SVB 集团下的创投基金等各类私募基金管理人,为独立的法人实体,由 SVB 集团控股;硅谷证券则是 SVB 集团下的独立法人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机构,为 SVB 集团全资子公司。截至 2023 年 4 月 21 日,硅谷银行已被第一公民银行收购,硅谷资本、硅谷证券未受影响、仍正常运营。
在主要客群方面,SVB 集团主要服务于高成长性企业、PE/VC 等创投基金,以及此类企业或基金的高管等高净值客户,SVB 集团的客户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第一,科技和生命科学/医疗健康等科技创新型企业。主要包括技术和硬件(如半导体、通信、数据等)、企业和消费者软件/互联网(如基础设施软件、应用程序等)、生物制药、健康科技、医疗保健等行业及领域。对于此类客户,SVB 集团以硅谷银行为核心,协同其他下属子公司,提供覆盖企业初创期、成长期以及成熟期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其中,硅谷银行将向此类客户提供的服务大体分为三类:
一是硅谷银行初创银行业务条线(SVB StartUp Banking),为企业成长周期处于“早期”(Emerging)阶段的客户提供服务。硅谷银行一般将年销售收入 500 万美元以下,主要从事研发工作,只向市场提供少量产品或服务的初创企业归为该条线的服务对象。该类企业的融资主要来源于家人和朋友资金、“种子”资金或“天使”投资者资助,或者仅经历了一轮风险投资。硅谷银行协同 SVB 集团的其他部门一般向该类企业提供创业贷款、“投贷结合”等金融产品,此外还可为其介绍其他投资者、提供创业辅导等。
二是硅谷银行早期业务条线(SVB Early Stage),为企业成长周期处于“中期”(Mid-stage)和“后期”(Later-stage)客户提供服务。硅谷银行一般将年销售收入 500 万美元至 7500 万美元之间,在市场上拥有更成熟的产品或服务,并且处于扩张期的企业归为该条线的服务对象。该类企业主要依赖风险投资为其提供的资金,部分客户可能已经 IPO 或即将 IPO。硅谷银行协同 SVB 集团的其他部门向该类客户提供的主要服务涵盖流动资金贷款、夹层融资、中期担保融资等,同时还为客户定制投资方案,提供资产管理等。
三是硅谷银行公司业务条线(SVB Corporate Banking),主要服务于成熟的大型企业。2022 年,近 50%的由风险投资资金支持的美国初创企业是 SVB 集团的客户[2]。硅谷银行一般将年销售收入超过 7500 万美元,在市场上能够提供多元化产品及服务的成熟大型企业列为该条线的服务对象。该类企业能够较为成熟的依赖各类资本市场和各种商业银行获得多样化的融资,为了满足这类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硅谷银行协同 SVB 集团的其他部门积极向这些企业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方案。
第二,私募基金(Private Equity)、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及创投基金客户。此类客户中有很大的比例是 SVB 集团服务的高成长性企业的投资者。为其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不仅包括直接向其提供贷款,还包括为其提供存款、资金管理以及多币种金融解决方案等综合化金融服务,以满足 PE/VC 客户跨境资本流动带来的各类金融需求。
其中,对 PE/VC 发放的贷款主要为“资本催缴信贷额度(Capital Call Lines of Credit)”。虽然 PE/VC 成立之后,各类 GP 和 LP 能够承诺提供大量的资金供其投资,但由于实际运作过程中 PE/VC 的投资往往分批进行,GP 和 LP 等投资人的资金转入也是分阶段流入。而在 PE/VC 实际运作过程中,PE/VC 不仅可能面临日常运作的花销,还可能面对稍纵即逝的投资机会。因此,美国的 PE/VC 往往可以 GP 和 LP 未来承诺转入的资金为担保,向银行申请授信,以便在急需资金时能够随时获取流动资金,避免短期资金短缺,该类授信及信贷即被称为“资本催缴信贷额度”。
第三,高端酿酒客户。主要是位于美国西部的优质葡萄酒生产商。
第四,私人银行客户。主要包括高成长企业的高管以及 PE/VC 专业人士。
在业务模式方面,SVB 集团依托其多年深耕硅谷高科技产业以及拥有多种金融牌照等优势,探索出了一套服务高成长性企业的“投贷联动”金融模式。具体来看,可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一是硅谷银行直接为高成长性企业提供风险贷款(Ventured Debt),为其提供债权融资。硅谷银行在风险投资开始的首轮或者第二轮时,可以协同 PE/VC 跟进目标企业,并在企业需要资金时发放风险贷款(Venture Debt)。一般而言,风险贷款额度为企业最近一轮股权融资金额的 25%至 35%,具体贷款的类型和规模与企业业务规模、筹集的股权数量与质量、筹集债务的目的等息息相关。风险贷款的还款来源主要依赖于企业后期所募集获得的风险资本,即企业融资性现金流,而非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因此,硅谷银行关注的是企业未来筹集股权融资以支持公司增资和偿还债务的能力,而不是企业的历史现金流或未来开展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
此外,不同于传统贷款,硅谷银行在发放风险贷款时,往往还同时获得企业部分认股权证,以便在企业公开上市或被并购时行使该权利,这使得风险贷款具有银行贷款和股权投资双重属性。风险贷款附带认股权证的目的主要在于缓释风险:当企业上市成功或持有的股权价值增加时,持有的认股权证能够带来额外收益,这部分收益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向初创期成长型企业提供贷款所承担的风险。
二是硅谷银行直接为各类 PE/VC 提供信贷资金,间接支持创业企业。硅谷银行与各类 PE/VC 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给 PE/VC 提供信贷资金。面向 PE/VC 的贷款主要是上文提到的资本催缴信贷额度。
三是硅谷资本对初创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硅谷银行配套提供信贷资金。对于 SVB 集团非常看好的企业,硅谷资本将通过旗下各类私募投资基金向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同时硅谷银行配套向企业提供部分信贷资金。硅谷资本主要采用两种直接融资模式:直接参与,即参股目标企业,但是参股比例一般低于其他 PE/VC 的比例;间接参与,即以 FOF 的形式,借助投资其他 PE/VC 对目标企业进行投资。
在风险管理方面,由于科技创新等高成长性企业伴随着高风险的特征,SVB 集团在投贷联动的模式中也探索了一套较为成熟的风险管理特别是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在实践中,硅谷银行及 SVB 集团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风险:
一是不同业务条线之间实现严格的资金隔离。SVB 集团将硅谷银行的商业银行业务与硅谷资本的股权投资进行严格隔离。股权业务资金一般来自于资本市场募集、基金项目等,严禁挪用商业银行资产。相应地,严格禁止商业银行业务挪用股权基金资产。
二是参照 PE/VC 机构筛选结果发放信贷资金。一般而言,SVB 集团只向接受过风险投资基金的企业(Venture backing)提供贷款。这相当于,在开展相关业务之前,各类知名 PE/VC 已经对相关企业进行了甄别和筛选,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性。此外,部分 PE/VC 还会参与到企业的经营中,SVB 集团还可以通过其同时提供金融服务的 PE/VC,间接地了解到信贷资金的使用情况,有利于降低道德风险。
三是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品,重点关注企业的现金流情况,适时回收贷款。为解决高成长性企业(特别是处于发展早期或中期的企业)盈利能力有限且缺乏抵押品的问题,硅谷银行主要从两方面入手:积极开发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质押的贷款产品;更加注重企业的现金流,关注企业筹集股权融资以支持公司增资和偿还债务的能力,在企业获得股权投资或再融资时,即选择退出融资、回收贷款。此外,SVB 集团还同时要求其给予授信的企业以及投资于该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在硅谷银行开户,便于监测企业现金流状况,并且要求账户留存一定数量的资金以防范风险。
四是与被投企业签订第一受偿顺序条款。在与企业签订贷款合同时,硅谷银行一般会明确要求必须作为债权人清偿的第一顺位。这样,即使企业破产清算也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硅谷银行的损失。
二、危机导火索:科创金融占比降低,证券投资快速上升
由上文分析可知,SVB 集团主要利用“投贷联动”模式打造科创金融服务体系以服务高成长性企业,对美国的技术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企业-创投机构-商业银行生态圈。
但是,近年来,在 SVB 集团资产端,代表其业务优势及服务特色的科创金融类贷款占总资产比重持续下降,可供出售证券(Available-for-Sale)和持有至到期证券(Held-to-Maturity)等证券投资占比上升。
由于硅谷银行是 SVB 集团中的核心机构,并且其主要提供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因此 SVB 集团资产结构的变动主要由硅谷银行业务变化引起。具体从数据来看,SVB 集团贷款净额占比从 2018 年末的近 50%下降至 2022 年末的 31.16%,而可供出售证券和持有至到期证券占比从 2018 年末的 40.89%上升至 2022 年末的 55.43%。2022 年末,SVB 集团可供出售证券和持有至到期证券占比已超过贷款净额占比。结合总资产增长情况来看,SVB 集团在资产高速扩张的 2020-2022 年,其资产端持有至到期证券占比快速提升。
此外,自 2019 年开始,硅谷银行贷款净额在总资产中占比与纳斯达克指数走势的关系与 2019 年之前明显不同,在 2019 年以前,SVB 集团贷款净额占比与纳斯达克指数走势基本一致。但是 2019 年后两者之间的走势却是相反的,即纳斯达克指数走高但 SVB 贷款却有所放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 SVB 集团整体业务重心较科创金融出现了偏移。
从 SVB 集团贷款分布来看,虽然近年来各类贷款结构相对稳定,但贷款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出现了显著下降。根据图表 7 提供的主要客群分类,SVB 集团对 PE/VC 发放贷款占比最高,从 2019 年末至 2022 年末,该占比持续维持在 50%以上。此类贷款主要为资本催缴信贷额度(Capital Call Lines of Credit),其还款资金主要来源于有限合伙人(LP)在所管理的基金中获得的资本偿还。此外,近年来,科技和生命科学/医疗健康行业发放贷款占比有所下降,私人银行贷款占比有所提升。但是,正如图表 6 所展示的,从 2019 年开始,贷款在 SVB 集团总资产中的占比出现了下降趋势,2021 年甚至一度降低到了接近 30%,与之对应,按照会计准则难以调仓的持有到期证券占比大幅提高至 46%左右,而在 2020 年之前这一比例只有大约 20%。
从对科技和生命科学/医疗健康行业贷款的情况来看,近年来风险相对较高的投资者依赖型贷款以及用于并购的现金流依赖型贷款占贷款总额比重下降,风险相对较低的创新型工商业贷款占比上升。
SVB 集团根据应收账款的类别将贷款分为投资者依赖型(Investor Dependent loans)、用于并购的现金流依赖型(Cash Flow Dependent loans)以及创新型工商业贷款(Innovation C&I loans)。
投资依赖型贷款主要投向于初创期、成长期企业,此类企业一般尚未盈利或盈利能力较弱,贷款的偿还主要依靠后续企业的股权融资、被收购或 IPO 所产生的融资性现金流。
用于并购的现金流依赖型贷款主要用于 PE/VC 发起的并购业务,其资金的偿还主要依靠企业经营性现金流,金额相对较大。
创新型工商业贷款一般投向成长期企业和成熟企业,其资金的偿还主要取决于借款人的现金流或资产负债表。对于依赖借款人现金流的贷款,一般要求借款人维持足以偿还所有债务的现金流;对于依赖借款人资产负债表的贷款,一般要求借款人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应收账款及存货)能够覆盖贷款本息。
相较而言,对于企业现金流或资产负债表有相关要求的现金流依赖型贷款与创新型工商业贷款的风险低于投资者依赖型贷款。近年来,投资者依赖型贷款、用于收购的现金流依赖型贷款占比有所降低。2022 年末,对初创期企业贷款占贷款总额比重已降至 2.63%。创新型工商业贷款占比有所上升,2022 年末,该占比已接近 12%。
以单个客户贷款金额为标准进行分类,对单个客户发放金额较大的贷款占贷款总额比重较高,并且此类贷款质量较优。2022 年末,SVB 集团对单个客户发放大于 2000 万美元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达到 63.07%,这其中包含 863 个客户,并且此类贷款中没有处于非应计状态的贷款(accrual status)。所谓非应计状态贷款,通常是指在本金或利息支付逾期 90 天时处于非应计状态(除非本金和利息有很好的担保并且正在合作过程中)。结合贷款类别来看,对单个 PE/VC 发放的贷款、对单个企业发放的创新型工商业贷款金额较大,超过 3000 万美元以上的贷款占比较高;对单个私人银行客户提供的贷款金额较少超过 500 万美元。
但需要说明的是,SVB 集团资产端客户主要为高成长性企业以及服务此类企业的 PE/VC,导致其负债端存款也集中于该类企业且集中度较高,在缺乏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下更容易遭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正如前文所述,一方面,SVB 集团在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时,对企业账户的流动性资金具有一定要求;另一方面,高成长性企业以及 PE/VC 为确保有充足资金开展投资研发、并购等活动,也需要在银行账户中留存大量流动性较好的存款。两方面原因导致了在 SVB 集团负债端的存款中无息活期存款占存款总额的比重较高,2021 年这一占比基本维持在 65%。但是,从 2022 年第二季度开始,SVB 集团整体存款规模开始下降,其中无息活期存款降幅更大,导致其占存款总额的比重由 2021 年末的 66.52%下降至 2022 年末的 46.65%。值得注意的是,在 SVB 负债端存款中,未受保险存款占存款总额的比重亦较高,2021 年、2022 年该比重分别高达 87.74%、87.52%,当市场出现流动性风险或银行个体声誉风险事件时,其存款的稳定性就会迅速恶化,使其流动性风险急剧上升。
此外,按照我们此前在 3 月 11 日发布的《硅谷银行的生死三重门——硅谷银行缘何行至关闭》报告中分析[3],根据美联储的银行分类监管规定,硅谷银行当前不需要满足《巴塞尔协议 III》所要求的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与流动性覆盖率(LCR)等部分流动性监管指标要求。根据美联储的分类原则,截至 2022 年年底,硅谷银行属于第四类银行(Category IV),且其加权短期批发性融资额并未超过 500 亿美元,因此其并不需要计算和遵循 LCR 和 NSFR 等流动性监管指标,仅需每月向监管机构报送监管报表、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即可。
综合来看,在联邦基金利率上升的过程中,由于负债端存款快速流出时,SVB 集团未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最终导致出现挤兑现象。
三、投贷联动模式为资产质量“保驾护航”
美西时间 2023 年 3 月 10 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宣布关闭硅谷银行。结合我们此前的研究可以发现,硅谷银行破产主要在于其资产负债结构错配造成的流动性风险、大规模债券持仓浮亏以及未能在资本充足率计算中体现债券浮亏对资本的侵蚀[4],与其资产端通过投贷联动等模式所投放的科技创新相关贷款其实并无关联,即使在硅谷银行关闭之时,其投贷联动的服务模式仍有效的保障了其贷款质量较优。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其 2019 年后持续减少了硅谷企业贷款占比、提高了难以调仓的持有到期类证券占比,才最终导致了风险。
从贷款质量来看,硅谷银行不良贷款率处于较低水平,且近年来贷款资源向风险较低的领域转移。
近年来,SVB 集团不良贷款率呈现下降趋势,并且维持在较低水平。截至 2022 年末,不良贷款率仅为 0.18%。不良贷款主要包括非应计状态的贷款、逾期 90 天或以上的应计利息贷款以及其他止赎资产。
2022 年末,从不同类型的贷款来看,SVB 集团对 PE/VC 发放的贷款、用于收购的现金流依赖型贷款不良贷款率较低,基本接近 0%;相较而言,投资者依赖型贷款不良贷款率较高,为 1.07%。2019 年末至 2022 年末,SVB 集团减少对信贷质量较差贷款的投放,投资者依赖型贷款占贷款总额比重下降 4.22 个百分点。对 PE/VC 发放的贷款、私人银行贷款占比提升幅度较大。
从资产端来看,SVB 集团投贷联动模式不仅不是导致硅谷银行被关闭的原因,甚至直到硅谷银行被关闭时还有效地保障了其资产端贷款的质量。如前文所述,SVB 集团在服务高成长性企业时,结合投贷联动模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信用风险管理办法,能够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
在贷款发放前,SVB 集团通过借助其他 PE/VC 机构对目标企业进行筛选、降低对种子期初创企业的投资、目标企业需接受过 PE/VC 融资等方法,严格准入目标客户。此外,SVB 集团培养了一批在 PE/VC 领域、科技和生命科学/医疗健康领域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研究人员参与信贷审批,提升了对目标企业的识别能力。
在贷款管理中,SVB 集团根据不同高成长性企业的特点发放不同类型的贷款,注重企业的现金流、资产负债表情况,以保障后续资金的偿还。此外,通过将客户少量认股权证作为附加贷款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缓释了整体贷款组合的风险。
在贷款管理后期,要求客户在硅谷银行开户,更好地监测企业资金状况,以提升资金回收的可能性。此外,在贷款合同中,明确 SVB 集团必须作为债权人清偿的第一顺位,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此次危机发生的背后,是 SVB 集团资产业务向金融投资业务转移,偏离其擅长的服务高成长性企业业务,导致无法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冲击。
从上文资产端结构变化可知,2022 年末,SVB 集团资产中 40%以上为可供出售证券和持有至到期证券,该占比已高于贷款净额占比。这种变化显示了 SVB 集团的业务重心从擅长的服务 PE/VC 和科技产业融资需求领域,转向了缺乏优势的证券投资领域。当美联储利率快速上行时,SVB 集团并未进行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是导致遭遇流动性风险的关键因素之一。最终的结果是,硅谷银行在资产质量较优、信用风险较低的情况下,流动性风险暴发导致其被 FDIC 关闭,最终被第一公民银行收购。
注:
[1]资料来源:陈昊,鲁政委,硅谷银行的生死三重门——硅谷银行缘何行至关闭?[EB/OL],2023/03/21[2023/03/11],https://app.cibresearch.com/shareUrl?name=000000008697ebc20186d00c946b0c60
[2]资料来源:硅谷银行官网,https://www.svb.com/venture-funded。
[3]资料来源:陈昊,鲁政委,硅谷银行的生死三重门——硅谷银行缘何行至关闭?[EB/OL],2023/03/21[2023/03/11],https://app.cibresearch.com/shareUrl?name=000000008697ebc20186d00c946b0c60。
[4]资料来源:陈昊,鲁政委,硅谷银行的生死三重门——硅谷银行缘何行至关闭?[EB/OL],2023/03/21[2023/03/11],https://app.cibresearch.com/shareUrl?name=000000008697ebc20186d00c946b0c60。
> 科创金融是硅谷银行金融集团(SVB Financial Group,以下简称“SVB 集团”)在全球最为著名的标签,因此,有人便自然把硅谷银行倒闭与科创金融模式紧密相联。本报告在仔细分析后发现,**SVB 集团“投贷联动”模式与此次危机无关,即使在硅谷银行关闭时,该服务模式仍有效地保障了较优的贷款质量。不仅如此,甚至可以说,正是由于硅谷银行自 2020 年之后偏离了其所擅长的科创金融展业模式,科创类贷款占比持续显著下降,而难以调仓迅速出售的持有到期类证券占比成倍上升,才有今日之祸。**与贷款具有较高的存款派生效应不同,证券投资几乎没有存款派生效应。贷款下降也影响到负债的增长。**同时,在 SVB 负债端存款中,未受保险存款占存款总额的比重 2021 年、2022 年该比重分别高达 87.74%、87.52%。当市场风吹草动时,其存款的稳定性就会迅速恶化、流动性风险急剧上升。**根据美联储的银行分类监管规定,**对硅谷银行不需要执行《巴塞尔协议 III》所要求的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与流动性覆盖率(LCR)等部分流动性监管指标要求。**
> **必须客观指出的是,SVB 在服务高成长性企业的能力方面,确实可圈可点,有颇多值得借鉴之处。SVB 集团的“投贷联动”模式具体可分为三种:一是**硅谷银行直接为高成长性企业提供风险贷款(Ventured Debt),并仅向获得了风险投资的企业提供贷款,既保证贷款企业的质量,又保证了还款的融资性现金流,此类贷款附带认股权证;**二是**硅谷银行还直接为各类 PE/VC 提供信贷,确保这些基金承诺对企业的出资能够保证及时兑现,这或许也是我国在鼓励科创的金融支持政策方面可以吸收借鉴的;**三是**在硅谷银行集团旗下的硅谷资本对初创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时,硅谷银行会配套提供信贷资金。
> **SVB 集团在支持科创企业方面形成了成熟的风险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一是**不同业务条线之间实现严格的资金隔离;**二是**硅谷银行会参照 PE/VC 机构的筛选结果进行信贷投放;**三是**硅谷银行要求其给予授信的企业和投资于该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在本行开户,以便监测企业现金流状况,并且要求账户留存一定数量的资金以防范风险;**四是**开发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品,重点关注企业的融资性现金流情况,确保能够适时回收贷款;**五是**与被投企业签订第一受偿顺序条款,这样即使企业破产清算也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硅谷银行的损失。**硅谷银行在科创金融贷款方面严格的风控模式,保证了 SVB 集团直至 2022 年末仍保持了 0.18%的不良贷款率。** 硅谷银行于美西时间 2023 年 3 月 10 日被加州金融保护与创新部门关闭,并于 2023 年 3 月 27 日被第一公民银行收购。虽然此前我们在《硅谷银行的生死三重门——硅谷银行缘何行至关闭?》[1] 就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关闭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但是由于硅谷银行金融集团(SVB Financial Group)在科创金融方面表现突出,甚至在出事儿之前就是硅谷银行的唯一标签,因此,有人想当然地就仍将此次危机便当地直接归因于硅谷银行的“投贷联动”等科创金融模式。 为此,本文对硅谷银行的科创金融业务模式进行深入分析,试图弄清楚了其是否对最终倒闭有影响。 一、硅谷银行金融集团是如何服务高成长性企业? 硅谷银行金融集团(SVB Financial Group,以下简称“SVB 集团”)是一家银行控股公司(Bank Holding Company),1999 年在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基础上组建而成。SVB 集团是美国一家服务于新兴成长型企业的银行集团,**专注于科技、生命科学等高成长性行业,为相应行业的企业、相应投资机构及这些企业或投资机构的高管等高净值个人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 **在组织架构方面,**SVB 集团按照客户群体以及融资方式将业务主要分成四个部分,包括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硅谷私人银行(Silicon Private)、硅谷资本(Silicon Capital)以及硅谷证券(Silicon Securities)。其中,**硅谷银行**实际指的是硅谷银行面向企业和商业客户端的机构金融服务条线;**硅谷私人银行**则指的是硅谷银行的私人银行(Private Banking)和财富管理(Wealth Management)部门,主要面向各类高净值客户,以上两个部分实际均在同一持牌法人银行——硅谷银行旗下,而硅谷银行为 SVB 集团的核心机构。**硅谷资本**指的是 SVB 集团下的创投基金等各类私募基金管理人,为独立的法人实体,由 SVB 集团控股;**硅谷证券**则是 SVB 集团下的独立法人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机构,为 SVB 集团全资子公司。截至 2023 年 4 月 21 日,**硅谷银行已被第一公民银行收购,硅谷资本、硅谷证券未受影响、仍正常运营。**  **在主要客群方面**,SVB 集团主要服务于高成长性企业、PE/VC 等创投基金,以及此类企业或基金的高管等高净值客户,SVB 集团的客户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第一,科技和生命科学/医疗健康等科技创新型企业。**主要包括技术和硬件(如半导体、通信、数据等)、企业和消费者软件/互联网(如基础设施软件、应用程序等)、生物制药、健康科技、医疗保健等行业及领域。对于此类客户,SVB 集团以硅谷银行为核心,协同其他下属子公司,提供覆盖企业初创期、成长期以及成熟期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其中,硅谷银行将向此类客户提供的服务大体分为三类: **一是硅谷银行初创银行业务条线(SVB StartUp Banking),**为企业成长周期处于“早期”(Emerging)阶段的客户提供服务。硅谷银行一般将年销售收入 500 万美元以下,主要从事研发工作,只向市场提供少量产品或服务的初创企业归为该条线的服务对象。该类企业的融资主要来源于家人和朋友资金、“种子”资金或“天使”投资者资助,或者仅经历了一轮风险投资。硅谷银行协同 SVB 集团的其他部门一般向该类企业提供创业贷款、“投贷结合”等金融产品,此外还可为其介绍其他投资者、提供创业辅导等。 **二是硅谷银行早期业务条线(SVB Early Stage),**为企业成长周期处于“中期”(Mid-stage)和“后期”(Later-stage)客户提供服务。硅谷银行一般将年销售收入 500 万美元至 7500 万美元之间,在市场上拥有更成熟的产品或服务,并且处于扩张期的企业归为该条线的服务对象。该类企业主要依赖风险投资为其提供的资金,部分客户可能已经 IPO 或即将 IPO。硅谷银行协同 SVB 集团的其他部门向该类客户提供的主要服务涵盖流动资金贷款、夹层融资、中期担保融资等,同时还为客户定制投资方案,提供资产管理等。 **三是硅谷银行公司业务条线(SVB Corporate Banking),**主要服务于成熟的大型企业。2022 年,**近 50%的由风险投资资金支持的美国初创企业是 SVB 集团的客户**[2]。硅谷银行一般将年销售收入超过 7500 万美元,在市场上能够提供多元化产品及服务的成熟大型企业列为该条线的服务对象。该类企业能够较为成熟的依赖各类资本市场和各种商业银行获得多样化的融资,为了满足这类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硅谷银行协同 SVB 集团的其他部门积极向这些企业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方案。  **第二,私募基金(Private Equity)、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及创投基金客户**。此类客户中有很大的比例是 SVB 集团服务的高成长性企业的投资者。为其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不仅包括直接向其提供贷款,还包括为其提供存款、资金管理以及多币种金融解决方案等综合化金融服务,以满足 PE/VC 客户跨境资本流动带来的各类金融需求。 其中,对 PE/VC 发放的贷款主要为“资本催缴信贷额度(Capital Call Lines of Credit)”。虽然 PE/VC 成立之后,各类 GP 和 LP 能够承诺提供大量的资金供其投资,但由于实际运作过程中 PE/VC 的投资往往分批进行,GP 和 LP 等投资人的资金转入也是分阶段流入。而在 PE/VC 实际运作过程中,PE/VC 不仅可能面临日常运作的花销,还可能面对稍纵即逝的投资机会。因此,**美国的 PE/VC 往往可以 GP 和 LP 未来承诺转入的资金为担保,向银行申请授信,以便在急需资金时能够随时获取流动资金,避免短期资金短缺,该类授信及信贷即被称为“资本催缴信贷额度”**。 **第三,高端酿酒客户**。主要是位于美国西部的优质葡萄酒生产商。 **第四,私人银行客户**。主要包括高成长企业的高管以及 PE/VC 专业人士。 **在业务模式方面,**SVB 集团依托其多年深耕硅谷高科技产业以及拥有多种金融牌照等优势,探索出了一套服务高成长性企业的“投贷联动”金融模式。具体来看,可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一是硅谷银行直接为高成长性企业提供风险贷款(Ventured Debt),为其提供债权融资。**硅谷银行在风险投资开始的首轮或者第二轮时,可以协同 PE/VC 跟进目标企业,并在企业需要资金时发放风险贷款(Venture Debt)。一般而言,风险贷款额度为企业最近一轮股权融资金额的 25%至 35%,具体贷款的类型和规模与企业业务规模、筹集的股权数量与质量、筹集债务的目的等息息相关。风险贷款的还款来源主要依赖于企业后期所募集获得的风险资本,即企业融资性现金流,而非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因此,硅谷银行关注的是企业未来筹集股权融资以支持公司增资和偿还债务的能力,而不是企业的历史现金流或未来开展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 此外,不同于传统贷款,硅谷银行在发放风险贷款时,往往还同时获得企业部分认股权证,以便在企业公开上市或被并购时行使该权利,这使得风险贷款具有银行贷款和股权投资双重属性。风险贷款附带认股权证的目的主要在于缓释风险:当企业上市成功或持有的股权价值增加时,持有的认股权证能够带来额外收益,这部分收益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向初创期成长型企业提供贷款所承担的风险。  **二是硅谷银行直接为各类 PE/VC 提供信贷资金,间接支持创业企业。**硅谷银行与各类 PE/VC 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给 PE/VC 提供信贷资金。面向 PE/VC 的贷款主要是上文提到的资本催缴信贷额度。  **三是硅谷资本对初创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硅谷银行配套提供信贷资金**。对于 SVB 集团非常看好的企业,硅谷资本将通过旗下各类私募投资基金向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同时硅谷银行配套向企业提供部分信贷资金。硅谷资本主要采用两种直接融资模式:直接参与,即参股目标企业,但是参股比例一般低于其他 PE/VC 的比例;间接参与,即以 FOF 的形式,借助投资其他 PE/VC 对目标企业进行投资。  **在风险管理方面**,由于科技创新等高成长性企业伴随着高风险的特征,SVB 集团在投贷联动的模式中也探索了一套较为成熟的风险管理特别是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在实践中,硅谷银行及 SVB 集团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风险: **一是不同业务条线之间实现严格的资金隔离**。SVB 集团将硅谷银行的商业银行业务与硅谷资本的股权投资进行严格隔离。股权业务资金一般来自于资本市场募集、基金项目等,严禁挪用商业银行资产。相应地,严格禁止商业银行业务挪用股权基金资产。 **二是参照 PE/VC 机构筛选结果发放信贷资金**。一般而言,**SVB 集团只向接受过风险投资基金的企业(Venture backing)提供贷款。**这相当于,在开展相关业务之前,各类知名 PE/VC 已经对相关企业进行了甄别和筛选,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性。此外,部分 PE/VC 还会参与到企业的经营中,SVB 集团还可以通过其同时提供金融服务的 PE/VC,间接地了解到信贷资金的使用情况,有利于降低道德风险。 **三是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品,重点关注企业的现金流情况,适时回收贷款**。为解决高成长性企业(特别是处于发展早期或中期的企业)盈利能力有限且缺乏抵押品的问题,硅谷银行主要从两方面入手:积极开发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质押的贷款产品;**更加注重企业的现金流,关注企业筹集股权融资以支持公司增资和偿还债务的能力,在企业获得股权投资或再融资时,即选择退出融资、回收贷款**。此外,SVB 集团还**同时要求其给予授信的企业以及投资于该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在硅谷银行开户,便于监测企业现金流状况,并且要求账户留存一定数量的资金以防范风险**。 **四是与被投企业签订第一受偿顺序条款**。在与企业签订贷款合同时,硅谷银行一般会明确要求必须作为债权人清偿的第一顺位。这样,即使企业破产清算也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硅谷银行的损失。 二、危机导火索:科创金融占比降低,证券投资快速上升 由上文分析可知,SVB 集团主要利用“投贷联动”模式打造科创金融服务体系以服务高成长性企业,对美国的技术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企业-创投机构-商业银行生态圈。 **但是,近年来,在 SVB 集团资产端,代表其业务优势及服务特色的科创金融类贷款占总资产比重持续下降,可供出售证券(Available-for-Sale)和持有至到期证券(Held-to-Maturity)等证券投资占比上升。** 由于硅谷银行是 SVB 集团中的核心机构,并且其主要提供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因此 SVB 集团资产结构的变动主要由硅谷银行业务变化引起。具体从数据来看,SVB 集团贷款净额占比从 2018 年末的近 50%下降至 2022 年末的 31.16%,而可供出售证券和持有至到期证券占比从 2018 年末的 40.89%上升至 2022 年末的 55.43%。2022 年末,SVB 集团可供出售证券和持有至到期证券占比已超过贷款净额占比。结合总资产增长情况来看,SVB 集团在资产高速扩张的 2020-2022 年,其资产端持有至到期证券占比快速提升。 此外,自 2019 年开始,硅谷银行贷款净额在总资产中占比与纳斯达克指数走势的关系与 2019 年之前明显不同,在 2019 年以前,SVB 集团贷款净额占比与纳斯达克指数走势基本一致。但是 2019 年后两者之间的走势却是相反的,即纳斯达克指数走高但 SVB 贷款却有所放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 SVB 集团整体业务重心较科创金融出现了偏移。   **从 SVB 集团贷款分布来看,虽然近年来各类贷款结构相对稳定,但贷款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出现了显著下降。**根据图表 7 提供的主要客群分类,SVB 集团对 PE/VC 发放贷款占比最高,从 2019 年末至 2022 年末,该占比持续维持在 50%以上。此类贷款主要为资本催缴信贷额度(Capital Call Lines of Credit),其还款资金主要来源于有限合伙人(LP)在所管理的基金中获得的资本偿还。此外,近年来,科技和生命科学/医疗健康行业发放贷款占比有所下降,私人银行贷款占比有所提升。但是,正如图表 6 所展示的,从 2019 年开始,贷款在 SVB 集团总资产中的占比出现了下降趋势,2021 年甚至一度降低到了接近 30%,与之对应,按照会计准则难以调仓的持有到期证券占比大幅提高至 46%左右,而在 2020 年之前这一比例只有大约 20%。  **从对科技和生命科学/医疗健康行业贷款的情况来看,近年来风险相对较高的投资者依赖型贷款以及用于并购的现金流依赖型贷款占贷款总额比重下降,风险相对较低的创新型工商业贷款占比上升**。 SVB 集团根据应收账款的类别将贷款分为投资者依赖型(Investor Dependent loans)、用于并购的现金流依赖型(Cash Flow Dependent loans)以及创新型工商业贷款(Innovation C&I loans)。 **投资依赖型贷款**主要投向于初创期、成长期企业,此类企业一般尚未盈利或盈利能力较弱,贷款的偿还主要依靠后续企业的股权融资、被收购或 IPO 所产生的融资性现金流。 **用于并购的现金流依赖型贷款**主要用于 PE/VC 发起的并购业务,其资金的偿还主要依靠企业经营性现金流,金额相对较大。 **创新型工商业贷款**一般投向成长期企业和成熟企业,其资金的偿还主要取决于借款人的现金流或资产负债表。对于依赖借款人现金流的贷款,一般要求借款人维持足以偿还所有债务的现金流;对于依赖借款人资产负债表的贷款,一般要求借款人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应收账款及存货)能够覆盖贷款本息。 相较而言,对于企业现金流或资产负债表有相关要求的现金流依赖型贷款与创新型工商业贷款的风险低于投资者依赖型贷款。近年来,投资者依赖型贷款、用于收购的现金流依赖型贷款占比有所降低。2022 年末,对初创期企业贷款占贷款总额比重已降至 2.63%。创新型工商业贷款占比有所上升,2022 年末,该占比已接近 12%。  **以单个客户贷款金额为标准进行分类,对单个客户发放金额较大的贷款占贷款总额比重较高,并且此类贷款质量较优**。2022 年末,SVB 集团对单个客户发放大于 2000 万美元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达到 63.07%,这其中包含 863 个客户,并且此类贷款中没有处于非应计状态的贷款(accrual status)。所谓非应计状态贷款,通常是指在本金或利息支付逾期 90 天时处于非应计状态(除非本金和利息有很好的担保并且正在合作过程中)。结合贷款类别来看,对单个 PE/VC 发放的贷款、对单个企业发放的创新型工商业贷款金额较大,超过 3000 万美元以上的贷款占比较高;对单个私人银行客户提供的贷款金额较少超过 500 万美元。  **但需要说明的是,SVB 集团资产端客户主要为高成长性企业以及服务此类企业的 PE/VC,导致其负债端存款也集中于该类企业且集中度较高,在缺乏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下更容易遭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正如前文所述,一方面,SVB 集团在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时,对企业账户的流动性资金具有一定要求;另一方面,高成长性企业以及 PE/VC 为确保有充足资金开展投资研发、并购等活动,也需要在银行账户中留存大量流动性较好的存款。两方面原因导致了在 SVB 集团负债端的存款中无息活期存款占存款总额的比重较高,2021 年这一占比基本维持在 65%。但是,从 2022 年第二季度开始,SVB 集团整体存款规模开始下降,其中无息活期存款降幅更大,导致其占存款总额的比重由 2021 年末的 66.52%下降至 2022 年末的 46.65%。值得注意的是,在 SVB 负债端存款中,未受保险存款占存款总额的比重亦较高,2021 年、2022 年该比重分别高达 87.74%、87.52%,当市场出现流动性风险或银行个体声誉风险事件时,其存款的稳定性就会迅速恶化,使其流动性风险急剧上升。 此外,按照我们此前在 3 月 11 日发布的《硅谷银行的生死三重门——硅谷银行缘何行至关闭》报告中分析[3],根据美联储的银行分类监管规定,硅谷银行当前不需要满足《巴塞尔协议 III》所要求的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与流动性覆盖率(LCR)等部分流动性监管指标要求。根据美联储的分类原则,截至 2022 年年底,硅谷银行属于第四类银行(Category IV),且其加权短期批发性融资额并未超过 500 亿美元,因此其并不需要计算和遵循 LCR 和 NSFR 等流动性监管指标,仅需每月向监管机构报送监管报表、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即可。 综合来看,在联邦基金利率上升的过程中,由于负债端存款快速流出时,SVB 集团未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最终导致出现挤兑现象。   三、投贷联动模式为资产质量“保驾护航” 美西时间 2023 年 3 月 10 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宣布关闭硅谷银行。结合我们此前的研究可以发现,硅谷银行破产主要在于其资产负债结构错配造成的流动性风险、大规模债券持仓浮亏以及未能在资本充足率计算中体现债券浮亏对资本的侵蚀[4],与其资产端通过投贷联动等模式所投放的科技创新相关贷款其实并无关联,**即使在硅谷银行关闭之时,其投贷联动的服务模式仍有效的保障了其贷款质量较优。**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其 2019 年后持续减少了硅谷企业贷款占比、提高了难以调仓的持有到期类证券占比,才最终导致了风险。** **从贷款质量来看,硅谷银行不良贷款率处于较低水平,且近年来贷款资源向风险较低的领域转移。** 近年来,SVB 集团不良贷款率呈现下降趋势,并且维持在较低水平。截至 2022 年末,不良贷款率仅为 0.18%。不良贷款主要包括非应计状态的贷款、逾期 90 天或以上的应计利息贷款以及其他止赎资产。  2022 年末,从不同类型的贷款来看,SVB 集团对 PE/VC 发放的贷款、用于收购的现金流依赖型贷款不良贷款率较低,基本接近 0%;相较而言,投资者依赖型贷款不良贷款率较高,为 1.07%。2019 年末至 2022 年末,SVB 集团减少对信贷质量较差贷款的投放,投资者依赖型贷款占贷款总额比重下降 4.22 个百分点。对 PE/VC 发放的贷款、私人银行贷款占比提升幅度较大。  **从资产端来看,SVB 集团投贷联动模式不仅不是导致硅谷银行被关闭的原因,甚至直到硅谷银行被关闭时还有效地保障了其资产端贷款的质量。**如前文所述,SVB 集团在服务高成长性企业时,结合投贷联动模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信用风险管理办法,能够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 **在贷款发放前**,SVB 集团通过借助其他 PE/VC 机构对目标企业进行筛选、降低对种子期初创企业的投资、目标企业需接受过 PE/VC 融资等方法,严格准入目标客户。此外,SVB 集团培养了一批在 PE/VC 领域、科技和生命科学/医疗健康领域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研究人员参与信贷审批,提升了对目标企业的识别能力。 **在贷款管理中**,SVB 集团根据不同高成长性企业的特点发放不同类型的贷款,注重企业的现金流、资产负债表情况,以保障后续资金的偿还。此外,通过将客户少量认股权证作为附加贷款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缓释了整体贷款组合的风险。 **在贷款管理后期,**要求客户在硅谷银行开户,更好地监测企业资金状况,以提升资金回收的可能性。此外,在贷款合同中,明确 SVB 集团必须作为债权人清偿的第一顺位,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此次危机发生的背后,是 SVB 集团资产业务向金融投资业务转移,偏离其擅长的服务高成长性企业业务,导致无法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冲击。** 从上文资产端结构变化可知,2022 年末,SVB 集团资产中 40%以上为可供出售证券和持有至到期证券,该占比已高于贷款净额占比。这种变化显示了 SVB 集团的业务重心从擅长的服务 PE/VC 和科技产业融资需求领域,转向了缺乏优势的证券投资领域。当美联储利率快速上行时,SVB 集团并未进行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是导致遭遇流动性风险的关键因素之一。最终的结果是,硅谷银行在资产质量较优、信用风险较低的情况下,流动性风险暴发导致其被 FDIC 关闭,最终被第一公民银行收购。 **注:**
[1]资料来源:陈昊,鲁政委,硅谷银行的生死三重门——硅谷银行缘何行至关闭?[EB/OL],2023/03/21[2023/03/11],https://app.cibresearch.com/shareUrl?name=000000008697ebc20186d00c946b0c60
[2]资料来源:硅谷银行官网,https://www.svb.com/venture-funded。
[3]资料来源:陈昊,鲁政委,硅谷银行的生死三重门——硅谷银行缘何行至关闭?[EB/OL],2023/03/21[2023/03/11],https://app.cibresearch.com/shareUrl?name=000000008697ebc20186d00c946b0c60。
[4]资料来源:陈昊,鲁政委,硅谷银行的生死三重门——硅谷银行缘何行至关闭?[EB/OL],2023/03/21[2023/03/11],https://app.cibresearch.com/shareUrl?name=000000008697ebc20186d00c946b0c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