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的阿克琉斯之踵何在?

关键字: 瑞士信贷 , 金融风险
2023-03-24
吕爽
兴业研究公司银行业高级研究员
金融业研究部
陈昊
兴业研究公司金融监管高级研究员
金融业研究部
鲁政委

受美国硅谷银行等风险事件传导,瑞信风波事件发酵迅速,自当地时间2023年3月9日瑞信受美国证监会问询后宣布推迟出具年报,3月14日发布年报并承认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到3月19日宣布与瑞银合并,10天时间内瑞信经历巨大变动。本文从瑞信的经营情况出发,分析瑞信的业务及其由内控问题引发动荡的历程。

瑞信的业务结构以复杂的投资银行业务为核心,不同条线间业务相互协同。从业务结构看,2022年瑞信的财富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瑞士国内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条线分别占净营收的33%、31%、27%、9%。从盈利情况来看,业务协同密切的财富管理、投资银行业务条线主要面向全球市场,在2022年规模缩减幅度最高并大幅亏损,而主要关注瑞士本地的资产管理及瑞士国内银行业务条线则稳定盈利。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评分看,瑞信处于G-SIBs第一档。在G-SIBs评分细项中,瑞信与欧洲同属该档的银行相比,在复杂性和可替代性方面得分高于平均水平。

近年瑞信内部控制出现重大缺失,导致其缺乏对业务风险的有效控制,进而使得外部逐步丧失了对其信心,最终演进至当前局面。从内部因素来看,瑞信内部控制出现重大缺失。一是管理层缺乏对业务风险的有效控制,在财报的披露中体现为瑞信的2022年、2021年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二是瑞信管理层自2020年以来频繁变动,管理层业务经营控制力和集团战略执行的连续性有所下降。三是改革重组计划实施仓促,措施缺乏对刚性成本的控制,导致净营收大幅减少,而营业成本基本保持不变。从外部因素来看,内控失效导致了外部市场逐步丧失了对其信心。瑞信近年不断出现业务经营风险事件,市场对于瑞信的经营管理能力信心脆弱,易触发挤兑引起流动性问题。2022年第四季度,美国快速加息叠加瑞信出险传闻引起的恐慌情绪传播引发市场对瑞信经营的揣测,瑞信客户及投资者开始出现大规模流失,该季度瑞信流出近37%的客户存款。

从当前的市场指标、监管指标和经营指标来看,短期内除了瑞信之外的欧洲G-SIBs较难出现风险。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银行在2022年也出现一定资产负债表收缩,应关注这部分银行未来潜在流动性风险。

当地时间2023年3月19日,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 以下简称“瑞信”)官网发布通稿[1],宣布其将与瑞银(USB)合并。受美国硅谷银行等风险事件传导,此次瑞信风波事件发酵迅速,自当地时间2023年3月9日瑞信受美国证监会问询宣布推迟出具2022年年报,3月14日发布年报承认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Material Weakness),到3月19日宣布与瑞银合并,10天时间瑞信经历巨大变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本文从瑞信的经营情况出发,分析瑞信的业务及其由内控问题引发动荡的历程,并进一步考察比较处于欧洲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风险水平。

一、瑞信的业务结构及其重要程度

瑞信共有4大核心业务条线,不同条线间业务相互协同,其中以复杂的投资银行业务条线为核心。在业务重要性方面,瑞信处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第一档。在G-SIBs评分分类中,瑞信与欧洲同属于第一档的银行相比,在复杂性和可替代性方面打分高于同类平均值。

1.1 瑞信的4大核心业务构成

瑞信的核心业务条线有财富管理业务(Wealth Management)、投资银行业务(Investment Bank)、瑞士国内银行业务(Swiss Bank)、资产管理(Asset Management)。瑞信在2023年初增加资本释放小组(Capital Release Unit)作为单独条线。

从整体来看,2022年瑞信资产规模、管理资产规模(AUM)[2]同比降幅均超过20%,亏损程度较2021年进一步扩大。截至2022年末,瑞信总资产5314亿瑞士法郎,管理资产规模约1.3万亿瑞士法郎,分别同比下降30%、20%。2022年度,瑞信的净营业收入(Net Revenue)149.2亿瑞士法郎,同比下降34%。在盈利方面,瑞信的亏损情况在2022年较2021年扩大,税前净亏损从2021年6亿瑞士法郎扩大至2022年32.6亿瑞士法郎,归属股东的净亏损从2021年16.5亿瑞士法郎扩大至72.9亿瑞士法郎。

近年瑞信改革后共形成4大核心业务条线,业务构成以提供全球金融市场产品及服务的投资银行业务为核心,与财富管理业务条线、以本土瑞士市场为主要经营区域的瑞士国内银行业务以及资产管理业务条线相互协同发展。

瑞信在2022年1月初将5大业务核心部门调整为4大类,即财富管理业务(Wealth Management)、投资银行业务(Investment Bank)、瑞士国内银行业务(Swiss Bank)、资产管理业务(Asset Management)。2023年1月初在4大核心条线的基础上,瑞信调整了不同条线下部分业务部门划定,并增加资本释放小组(Capital Release Unit)作为单独业务条线,形成了4+1的业务条线格局。从具体来看4大核心业务条线的具体业务包括:

投资银行业务条线提供包括全球证券销售、交易和执行、融资和咨询服务等综合服务,并基于自身所提供的广泛金融服务和产品能力,支持财富管理部门及其客户。在净营收方面,2022年,固定收益产品销售及交易、权益产品销售及交易、资本市场、咨询及其他费用分别占比43%、24%、16%、17%。

财富管理业务条线基于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协同以及全球投资能力,为超高净值客户(ultra-high-net-worth,UHNW)、高净值客户(high net-worth,HNW)提供全面的财富管理和投资解决方案以及定制的融资咨询方案。在净营收方面,2022年,净利息收入、经常性佣金及费用、基于交易及业绩的收入、其他收入分别占比42%、32%、35%、-9%。

资产管理业务条线提供投资解决方案并为全球范围内的客户提供服务,服务对象包括养老基金、政府、基金会和捐赠基金、公司和个人等,在产品方面提供传统投资和另类投资。瑞信的资产管理业务主要在瑞士本土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力,2022年末资产管理业务的AUM中以瑞士法郎计价的占比约53%。

瑞士国内银行业务条线主要为瑞士本地的高净值、富裕、大众、小商户等个人客户、公司及机构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从业务条线的资产规模构成来看,财富管理、投资银行业务表内资产规模在2022年快速收缩,其中投资银行业务表内规模收缩近一半。2022年末,财富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瑞士国内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条线分别占瑞信总资产的28%、28%、37%、1%,规模分别较2021年末同比收缩25%、46%、11%、6%。

从业务条线的营收情况来看,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瑞士国内银行业务三大条线贡献了近90%的净营收。2022年末,瑞信的财富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瑞士国内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条线分别占瑞信净营收的33%、31%、27%、9%,净营收分别较2021年末下降30%、54%、5%、14%。主要贡献营收的财富管理、投资银行条线在2022年表现疲弱,拖累了瑞信整体营收增长。

从业务条线的盈利情况来看,投资银行条线2021-2022年持续亏损以及财富管理条线2022年起的亏损,是造成瑞信亏损扩大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瑞士国内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条线持续盈利。2022年末,瑞信的财富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瑞士国内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企业中心业务条线税前利润分别为-6.31、-31.16、15.46、1.46、-12.02亿瑞士法郎。其中,财富管理业务条线税前利润较2021年收缩幅度最大,减少了29.38亿瑞士法郎,投资银行条线2021年-2022年持续税前亏损在30亿瑞士法郎以上。应当指出的是,企业中心业务条线作为集团间公司的营运成本,司法成本的承担部门。

1.2 瑞信的业务区域集中在瑞士和美洲等地区

从不同地区的资产、营收及利润分布来看,瑞信资产集中在瑞士、美洲等地区。按照客户资产所在地划分,2022年末瑞信总资产主要分布在瑞士,美洲,欧洲、中东和非洲(EMEA),亚太地区,分别占比38%、34%、18%、10%。若按记录业务发生地划分,2022年瑞信净营收分布在瑞士,美洲,欧洲、中东和非洲(EMEA),亚太地区的占比分别为36%、41%、12%、11%。

从近两年的税前亏损分布来看,2022年瑞信的税前亏损扩大主要由于美洲地区盈利大幅下降。2022年末,瑞信的税前亏损分别来自于瑞士,欧洲、中东和非洲(EMEA),亚太地区三个地区;三个地区的亏损额度分别为-9.98、-16.56、-12.89亿瑞士法郎。美洲地区2022年保持税前盈利,但盈利幅度较2021年下降31.17亿瑞士法郎至6.64亿瑞士法郎。从瑞信财富管理业务的管理资产结构来看,以美元计价的管理资产规模占比约48%。

1.3 瑞信的G-SIBs评分中复杂性和可替代性高于同类水平

瑞信处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第一档。在G-SIBs评分分类中,瑞信与欧洲同属于第一档的银行相比,复杂性和可替代性等方面的打分高于同档欧洲银行的平均水平。根据BIS基于2021年财务数据给出的评分,瑞信总分168,在规模、跨司法辖区、可替代性、复杂性维度的评分分别为88、153、229、180、191。其中,跨司法辖区、可替代性、复杂性维度的评分高于处于第一档欧洲银行平均水平。

在复杂性方面,瑞信的场外衍生产品名义本金、交易类和可供出售类证券指标高于同档银行平均水平。复杂性维度具体指标分别为场外衍生产品名义本金(Notional amount of over-the-counter (OTC) derivatives),第三层次资产(Level 3 assets),交易类和可供出售类证券(Trading and available-for-sale securities)。2021年末,瑞信这三项指标分别为14.7万亿欧元、107亿欧元、508亿欧元。其中,场外衍生产品名义本金、交易类和可供出售类证券分别高于同档主要欧洲银行平均值3.7万亿欧元、48亿欧元。

在可替代性方面,瑞信的有价证券承销额、交易量指标处于欧洲G-SIBs前列。可替代性维度具体指标分别为具体指标有托管资产(Assets under custody),通过支付系统或代理行结算的支付额(Payments activities),有价证券承销额(Underwritten transactions in debt and equity markets)、交易量(Trading Volume)。2021年末,瑞信这四项指标分别为2万亿欧元、32.2万亿欧元、2535亿欧元、33.1万亿欧元。其中,有价证券承销额、交易量分别为欧洲G-SIBs中第4位、第1位。

二、瑞信近年来发生了什么?

从内部因素来看,瑞信内部控制出现重大缺失。一是管理层缺乏对业务经营和风险的控制,在其2022年财务报表中,负责其审计的普华永道(PWC)明确指出瑞信2022年、2021年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Material Weakness)。二是瑞信管理层自2020年以来频繁变动,2022年末管理层人员中75%的人员是2022年进入瑞信管理层序列,降低了对业务经营控制力和战略执行的连续性。三是改革措施缺乏对刚性成本的控制,重组计划在减少净营收的同时,瑞信营业成本基本保持不变,导致净亏损的增加。

从外部因素来看,瑞信近年不断出现业务经营风险事件,市场对于瑞信的经营管理能力信心脆弱。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快速加息,叠加媒体信息报道渲染恐慌等情况触发市场恐慌,瑞信客户及投资者出现挤兑。2022年第四季度瑞信流出近37%的客户存款,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资产负债表萎缩,瑞信的流动性风险隐患上升明显。

2.1 内部因素:内部控制出现重大缺失

根据财务报表所披露的信息,瑞信管理层缺乏对业务经营和风险的有效控制。当地时间2023年3月14日,瑞信公布的2022年年报中披露,集团对2021年及2022年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material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这成为引发后续瑞信风险事件的导火索。这也指出了瑞信主要经营问题,普华永道在审计意见中表示重大缺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确定及分析集团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风险评估程序的有效性不足;(2)内部控制评估程序未能提供足够的管理层监督,以支持风险评估和监测目标,并及时向负责采取纠正行动的各方评估和通报缺陷的严重程度;(3)对合并现金流量表中的非现金项目的完整的分类和体现存在缺陷。这些重大缺陷均反映了瑞信的管理层及集团层面缺乏有效的业务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

与此同时,瑞信管理层人员近两年频繁更换,也影响管理层对集团业务经营熟悉和掌控程度,导致经营战略的执行缺乏连续性。近两年瑞信管理层人员离职频繁,以首席执行官、首席风险官、首席财务官的人员变动为例,2020年以来,三个职位的人员分别更换过1、2、1次。截至2022年末,在职的管理层人员共12人,进入管理层的时间分别是2020年进入1人,2021年进入1人,2022年进入9人,已获监管审批2023年进入1人。人员频繁更换影响了瑞信这两年持续进行的组织架构调整,2022年1月初瑞信实施完业务条线架构调整后,2022年10月底瑞信集团宣布开展集团重组计划。

与此同时,集团重组计划实行过于仓促,导致2022年营收受业务条线收缩影响显著下滑,而营业支出刚性。自2022年4季度宣布集团重组改革计划后,以投资银行业务条线为代表的各业务条线进行快速缩表和业务收缩,影响了瑞信四季度及全年营收情况。如前所述,2022年度,瑞信的净营业收入149.2亿瑞士法郎,同比下降34%。与之相对应,在营业支出方面,2022年瑞信营业支出约181亿元瑞士法郎,仅较2021年末减少10亿,支出较为刚性。瑞信主要的营业支出项目是薪酬及福利费用和管理费用,占比约92%。从薪酬和福利费用来看,瑞信2022年第三季度末较2021年末新增1290人员工,即使其在2022年第四季度进行裁员,但是员工薪酬费用全年下降幅度有限。从管理费用来看,专业服务费用、IT机器及设备费用、损失准备分别占比28%、28%、25%,均较2021年末支出费用增加。

2.2 外部因素:长期经营隐患造成市场对瑞信的信心脆弱

瑞信近年频频出现内控失效导致的经营风险事件,导致市场对瑞信的经营问题疑虑不断累积。2021年3月,瑞信投资银行业务条线相关的Archegos Capital Management出现爆仓,瑞士资产管理业务条线的供应链金融基金(SCFF)主要的投资公司Greensill宣布破产,瑞信在2021年年报表示两项事件造成了难以估计的巨大损失(Significant negative consequences)。在2021年7月瑞信公布对Archegos Capital Management风险事件的调查报告中表示瑞信的投资银行业务风险控制存在缺陷。2022年,瑞信被报道出现客户信息泄露和涉嫌违反反洗钱规定的风险事件。

2022年第三季度瑞信经营亏损扩大叠加第四季度激进的集团重组计划实行,市场对瑞信经营情况担忧上升。2022年10月27日,瑞信公布2022年三季报,瑞信单季净亏损40.4亿瑞士法郎,环比亏损幅度增加24.5亿瑞士法郎。亏损主要来源是全面战略审查影响递延所得税免税额变化而增加的38.37亿瑞士法郎的税费。与此同时,瑞信宣布开始施行机构改革重组计划,包括重组投资银行业务、加强和重新配置资本,缩减费用支出等行为。改革重组计划在2022年第四季度表现较激进,第四季度全职员工减少1200人。然而在外部市场环境中 ,2022年10月初市场上已出现“大型国际投资银行濒临破产”的报道[7],瑞信就在此时公布了亏损情况和重组计划,市场对瑞信经营情况担忧上升。2022年11月-12月,瑞信1年期CDS的价格平均在400BP以上。

2022年第四季度瑞信客户及投资者出现挤兑,瑞信流出约37%的客户存款,面临流动性压力。2022年第四季度,瑞信负债端流出约1380亿瑞士法郎客户存款,约占流出前存款规模的37%。在资产端,瑞信对应减少了大量现金和高流动性资产,包括809亿现金及银行存款,近700亿的同业及交易性资产。

需要指出的是,瑞信2022年第四季度管理资产规模(AUM)流出速度慢于存款,尤其是瑞士国内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条线的管理资产规模基本稳定。2022年末财富管理业务下AUM较第三季度末下滑约13.6%,而瑞士国内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条线AUM基本稳定,仅较3季度末下滑0.2%、2.2%。

完整版内容仅限 用户查阅

兴业银行员工使用登记手机号登录兴业研究app即可查看全文

直接登录

转载声明

转载申请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
    021-22852751
    13262986013
  • 汤灏
    021-22852630
    13501713255
查看简介及免责声明


兴业研究

下载或打开APP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打开

企业微信号已复制,请前往企业微信添加销售好友

您的手机不支持自动复制,请在企业微信手动输入***,添加销售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