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经济体机遇与风险分析(上篇)
中国以“丝路”对外联系友好关系的历史源远流长,新时代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世界共同谱写“丝路”新篇章。
2023年恰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十年,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合作重点内容均取得丰硕成果:政策沟通凝聚国际共识,中国已与151个经济体、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2023年即将举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为疫后全球增长注入新动力。设施联通拉近全球距离,在“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的基础上,我国继续扩大海陆空通道和枢纽的建设。贸易畅通提升便利水平,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规模稳步增加,“数字丝绸之路”成为贸易投资新亮点。资金融通有效拓宽金融渠道,多元化金融合作为沿线项目提供稳定资金支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获得新助力。民心相通促进人文交流,我国加强与沿线在民生援助、文化交流、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文明对话,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为剖析“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投资潜力和潜在风险,我们根据九大板块的分层,综合考虑了共建经济体与我国“经济距离”“外交距离”以及宏观统计数据可得性等因素,选取沿线26个支点经济体作为后续重点研究对象。
中国以“丝路”对外联系友好关系的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138年和119年,西汉使臣张骞肩负王朝政治经略与和平友好的使命,经河西走廊两次出使西域,开启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等经济体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了一条横贯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陆上丝绸之路”。同时,汉代还畅通了海运通达东亚、东南亚及南亚等板块经济体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随后在唐代、明代时期发展至鼎盛。满载着各国商品旅客的驼队和船队往来于“丝绸之路”上,彼此互通有无,织密友邦关系。
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共同谱写“丝路”新篇章。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于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了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以及“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大合作重点。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尼西亚时,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和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倡议。至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正式被提出,合称为“一带一路”倡议。习近平主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正在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2023年恰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在“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指导下,我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经济体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
一是朋友圈持续扩大。截至 2023年2月底,我国已经与 151 个经济体和32 个国际组织签署了 200 余份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内容涵盖了投资、贸易、金融、科技、社会、人文、民生等领域。参考2021年底数据,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GDP规模占全球的42%,人口总数占全球的64%,国土面积占全球的65%。
二是合作对接不断深化。在顶层设计方面,2022年 9 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新发布了《“一带一路”倡议支持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进展报告》,积极与联合国2030年议程进行对接,在全球层面形成政策合力。在区域协同方面,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非盟《2063年议程》、欧盟“欧亚互联互通战略”、阿盟经济战略等区域性倡议或规划进行有效对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双边合作方面,我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文件的框架下继续细化实施方案,加强“一带一路”与印度尼西亚“全球海洋支点”构想、菲律宾“多建好建”计划、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计划、沙特“2030愿景”、阿联酋“面向未来50年国家发展战略”、土耳其“中间走廊”计划等各大板块支点经济体建设规划的合作,将国家间政策落实到具体合建项目上。
三是高峰论坛提升沟通成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框架下最高规格的国际活动,是建国以来由中国首倡、中国主办的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多边外交活动



2019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指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已基本形成
“六廊”是互联互通的总体战略架构,包括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等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其中,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三条经济廊道自北向南排布、横越亚欧大陆东西两岸,以中亚大片区为中轴,将相对发达的欧洲经济体与极具成长潜力的东亚经济体相连,打通波罗的海、地中海、黑海、波斯湾等海域的航运要道。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三条经济走廊则串联起东南亚、南亚板块上支点经济体的核心城市,充分激发区域内人口密集、产业聚集的发展潜能。
“六路”则是具体落地实施的载体,包括铁路、公路、海运、航空、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铁路方面,中欧班列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标志性规划项目,成为驰骋于亚欧大陆上的“钢铁驼队”。截至 2022 年底,中欧班列已经连接中国境内 108 个城市,触及欧洲 25 个经济体的 208 个城市,累计开行6.5万列、604万标箱。根据五大出境口岸,中欧班列可分为东、中、西三条国际大通道:东通道从黑龙江绥芬河和内蒙古满洲里口岸出境,经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陆桥通达北欧;中通道从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出境,经蒙古国乌兰巴托接入西伯利亚大陆桥;西通道从新疆霍尔果斯和阿拉山口口岸出境,经中亚通达西亚及欧洲。公路方面,中巴经济走廊喀喇昆仑公路二期、拉合尔至卡拉奇高速路,中俄黑河大桥、马尔代夫跨海大桥、肯尼亚内罗毕快速路等旗舰工程铺就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海运方面,截至2022年底,“丝路海运”航线达94条,联盟成员单位超250家,通达 31 个经济体的 108 座港口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沿线经济体贸易投资往来日益密切,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规模稳步扩大。
国际贸易方面,我国不断提升与沿线经济体的贸易自由便利水平。截至2022年底,我国与13个沿线经济体签署了7个自贸协定,与欧盟、新加坡等31个经济体签署了“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协议,已成为25个沿线经济体最大的贸易伙伴
直接投资方面,我国持续深化经贸合作区、工程承建等合作机制,落实互惠共赢目标。2013年到2022年,我国与沿线经济体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其中60%以上为我国对外投资。境外合作园区方面,以经国家商务部考核确认的20家境外园区为示范样板,各省市及自治区积极推动企业发挥地理区位和资源禀赋优势“走出去”。截至2022年底,我国企业在沿线经济体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达571.3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工程承建方面,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领域。截至2022年底,我国在沿线经济体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累计分别超过1.2万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占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的比重超过了一半。
我国主动分享数字技术发展红利,使数字经济合作成为“一带一路”贸易投资的新亮点。中国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广阔市场空间支持“数字丝绸之路”建设。2014年到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6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年均增长率约16%;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从30%提升至40%。而“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数字化程度相对参差、与我国合作水平不一,具有广阔合作空间。自 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上提出“数字丝绸之路”以来,中国电信网络、人工智能、卫星导航系统、海底光缆、监控系统等数字化项目被广泛应用于“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丝路电商”等贸易新业态也成为重要增长点。截至2022年末,我国已与17个经济体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23个经济体建立“丝路电商”双边合作机制,与周边经济体累计共建约40条跨境陆缆和国际海缆





我国积极与沿线经济体、国际组织等开展多元化金融合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稳定资金支持,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开展多边金融合作方面,在我国的主导推动和各方协作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截至 2022 年底,人民银行曾与 30 多个沿线经济体央行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尚在有效期内的存量规模 1.8万亿元人民币,占人民银行所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存量的 44%;并在 16 个沿线经济体建立了境外人民币清算行机制。根据人民银行《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


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系牢传播纽带的社会根基,我国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民生援助、文化交流、科技创新等方面加强文明对话,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民生援助方面,我国向沿线经济体提供覆盖农业治理、卫生健康等众多领域的专业技能培训,致力于帮扶相对落后经济体减贫脱困,承担起促进全球均衡发展的大国责任。据世界银行工作报告
文化交流方面,我国持续深化全球人员往来流动、人才联合培养、文化演出展会等合作。人员往来流动更加便利,截至2023年2月底,我国与全球152个经济体缔结互免签证协议,其中“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130个
科技创新方面,我国依托首届高峰论坛上提出的“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与共建经济体在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等四方面开展合作,共同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创新之路建设。分三批启动53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支持3500余人次青年科学家来华开展为期半年以上的科研工作,培训超过1.5万名国外科技人员,资助专家近2000人次。面向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东欧、非洲、南美建设了8个跨国技术转移平台,并于2019年在联合国南南框架下建立“技术转移南南合作中心”,基本形成“一带一路”技术转移网络。我国主导发起的“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成员单位已达到67家
根据地理区位分布,“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经济体可被分为东南亚、东北亚、中亚、西亚、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九大板块(详见图表 1:)。
东南亚板块:包括分布在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上的11个经济体,该板块全部经济体均已签署RCEP协定。根据IMF全球经济增长展望,本区域经济增速将领涨全球,是疫后经济复苏最具潜力的区域之一。
东北亚板块:包括位于亚洲东北部的3个经济体,考虑到乌克兰冲突后俄罗斯经济中心或将东移,俄罗斯远东地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空间更为广阔。
中亚板块:包括位居亚洲中部内陆地区的5个经济体。该板块是贯通亚欧大陆的交通枢纽,历来是亚欧东进西出和南下北上的必经之地,更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西域”第一站。
西亚板块:包括处于亚洲西部的18个经济体。本区域地理上联系着亚非欧三大洲、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文化上是两河古文明发祥地,也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等宗教的发源地。波斯湾及里海沿岸更据守了全球最主要的石油产区,影响着全球能源安全。
南亚板块:包括位于亚洲南部临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5个经济体。这块次大陆包含了世界超过20%的人口,是全球人口数量最多和密度最高的板块,在人口密集型产业方面具有发展潜能。 欧洲板块:包括位于亚欧大陆西北部的25个经济体。欧洲是全球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域之一。目前,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经济体以东欧部分为主。
非洲板块:包括位于非洲大陆上的52个经济体。该板块纵跨赤道南北,气候类型丰富;是仅次于亚洲的人口第二大洲;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储量位居世界前列。由于长期殖民历史,目前非洲的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于其他大陆,具有广阔前景。
美洲板块:包括位于美洲中部和南部的21个经济体。该板块矿产、森林、水力、渔业等自然资源丰富,同样受殖民历史影响,目前全部为发展中经济体
大洋洲板块:包括位于太平洋中部和中南部的11个经济体。该板块是世界上最小和人口最少的大洲。各经济体间发展水平参差,除澳新外,其他经济体仍以农业为主要支柱。
在九大板块的分层基础上,我们尝试根据各沿线经济体与我国的“经济距离”和“外交距离”定位各大板块上的支点经济体。其中,“经济距离”通过与我国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进行二维衡量;“外交距离”则依据外交部发布的各类型伙伴声明及合作深度进行分级。此外,我们综合考虑经济体宏观统计数据的可得性,最后选取了“一带一路”沿线九大板块的26个经济体作为后续投资潜力和风险分析的支点经济体(详见图表 18:)。




注:
转载声明
转载申请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021-2285275113262986013liliulin@cib.com.cn
-
汤灏021-2285263013501713255tanghao@ci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