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成长性行业—基于国产化率和渗透率的分析方法
成长性行业的两大驱动力是产业生命周期和国产替代。产业生命周期的演化是“做大蛋糕”的过程,根据渗透率的高低,可分为引入期、加速期、重塑期、成熟期和周期主导期等五个阶段。国产替代的提升是“分好蛋糕”的过程,根据国产化率的高低,可分为低国产化率、中国产化率和高国产化率三个等级。
成长性行业所处的位置和赛道,决定了发展方向和潜力。结合渗透率和国产化率两个指标,成长性行业可划分为新优势、新引擎、新供给、新前沿和补短板五个赛道。不同赛道的“主要矛盾”不同,行业驱动力、重点关注的企业类型和优秀企业筛选指标各有侧重。
新优势赛道,涵盖中高国产化率&成熟期、周期主导期的行业。成熟期的新优势赛道,渗透率提高是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下游需求的影响逐渐加大,建议关注行业龙头企业,关键指标是护城河。周期主导期的新优势赛道,渗透率和国产化率提高不再是主要驱动力,经济周期成为主导,行业由成长性转向于周期性,同样建议关注行业龙头企业,关键指标是景气周期应对能力和第二增长曲线。
新引擎赛道,涵盖中高国产化率&加速期、重塑期的行业。加速期的新引擎赛道,渗透率提高是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建议关注行业β,关键指标是技术迭代速度。重塑期的新引擎赛道,渗透率提高仍是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行业格局重塑在所难免,建议关注企业α,关键指标是产品力。
新供给赛道,涵盖高国产化率&低渗透率行业。行业驱动力是新的技术、产品和业态,建议关注技术先驱,关键指标是技术领先性。
新前沿赛道,涵盖低国产化率&引入期、加速期、重塑期行业。行业驱动力是基础前沿研究,建议关注“科学家”聚集的科研院所和技领军企业,关键指标是知识产权,特别是底层共性技术的知识产权数量。
补短板赛道,涵盖低国产化率&高渗透率产业。行业驱动力是科创举国体制,建议关注“国家队”,既科技型骨干企业,关键指标是技术攻关能力。
渗透率和国产化率有两个延伸点,分别是产业生命周期的长短和国产化率的高低。1)产业生命周期有长有短,生命周期的时间跨度不同,对应的投资窗口也不同。生命周期长的赛道,投资窗口较长;生命周期短的赛道,投资窗口较短,但是机会更多。2)国产化率有高有低,国产化率达到100%并非市场空间的天花板,未来发展空间是参与全球市场。
机会:结合产业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和国产化率的三个等级,五个成长性赛道具体可分为15个“格子”,每个格子分别给出了三到四个重点关注环节,涵盖高端装备、TMT、医疗、储能、汽车、新材料等行业,详细内容参见正文。
风险:宏观经济下行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大的风险。

完整版内容仅限
用户查阅
兴业银行员工使用登记手机号登录兴业研究app即可查看全文

转载声明
转载申请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021-2285275113262986013liliulin@cib.com.cn
-
汤灏021-2285263013501713255tanghao@ci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