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的激发与政策性缺口的补足—2023年货币政策展望

关键字: 货币政策
2022-11-21
何帆
宏观市场部
郭于玮
兴业研究公司宏观市场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国内宏观高级研究员
宏观市场部
鲁政委
 

 

展望2023年,货币政策需要应对两方面的挑战: 一是提振市场化的私人部门的融资需求; 二是强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支持财政政策在保持政府杠杆率与偿债负担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保持一定的扩张力度,弥补政策性融资需求的缺口。  

 

从私人部门来看,通过结构性工具降低融资成本,激发融资需求。2023年,总量政策的空间已经较为有限,央行对政策利率空间较为珍惜,进一步降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概率下降,可能在岁末年初降准25-50bp;在存款定期化趋势下,银行平均存款成本上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存款基准利率的期限结构相较LPR更为陡峭,长期限存款利率存在下调空间;结构性工具方面,用足再贷款工具的额度,扩大专项再贷款的支持范围、提供财政贴息,如支持普惠性托育机构、支持新能源汽车等绿色消费、对科技创新再贷款提供财政贴息等,也可以定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从政府部门来看,强化并创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方式。一是运用政策性金融工具。考虑到政府债务率对财政空间形成制约,准财政工具将在2023年扮演重要角色,政策组合可能包括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增加政策性银行信贷规模和进一步降低PSL利率。预计信贷投放的重点支持领域包括二十大报告明确的新发展格局下的“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等领域、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明确的五大基础设施重点领域以及十四五规划的102项重大工程。

 

完整版内容仅限 用户查阅

兴业银行员工使用登记手机号登录兴业研究app即可查看全文

直接登录

转载声明

转载申请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
    021-22852751
    13262986013
  • 汤灏
    021-22852630
    13501713255
查看简介及免责声明


兴业研究

下载或打开APP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打开

企业微信号已复制,请前往企业微信添加销售好友

您的手机不支持自动复制,请在企业微信手动输入***,添加销售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