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系列报告

关键字: 乡村旅游 , 乡村振兴 , 新土地管理法
2022-10-20
林宇航
轻工行业部
屈昳
服务行业部
 
新冠疫情前,乡村旅游持续增长,占旅游业比例较高。 2019年全国乡村旅游总人次为30.9亿,占国内旅游总人次比重达到51.4%,乡村旅游总收入达1.8万亿元,占旅游业总收入的27.3%。乡村旅游直接带动吸纳就业人数1200万,带动受益农户800多万户,乡村旅游要素和内涵越来越丰富,文化价值不断提升,涌现出一批突出传统农耕文化、民族特色、红色历史特色的项目,拓宽了乡村旅游的边界。 
 
我国乡村旅游重点区域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和长江经济带。 目前文旅部和发改委公布了119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0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重点村的分布,新疆最多,为67个,但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和长江经济带。在该名单中的村镇,将优先享受国家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
 
福建省乡村旅游增长迅速,促进了文旅经济的发展。 2021年1-9月,福建省乡村旅游接待人数10810.4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601亿元,同比去年分别增长66.9%和42.1%,福建共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3个,省级“金牌旅游村”119个,省级“全域生态旅游小镇”32个。
 
现阶段乡村旅游产业政策以促进转型升级为主。 2020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规划到2025年,乡村休闲旅游业优化升级,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40亿人次,年均增长3.8%,营业收入超过1.2万亿元,年均增长5.9%。营收增速高于人次增速,说明乡村旅游逐渐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新《土地管理法》促进一定数量旅游建设用地入市,为乡村旅游带来了新机遇。 新《土地管理法》破除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法律障碍,增加了乡村旅游用地供给,有利于缓解乡村旅游的供地紧张问题。新的宅基地退出机制将整理出一定的建设用地指标,将助力宅旅融合的民宿和特色农舍等形式的乡村旅游。
 
从发展趋势看,我国乡村旅游正进入行业转型,提质增效的阶段。 乡村旅游从零散分布向集群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转变,乡村旅游综合体成为发展趋势,未来会更注重挖掘特色文化,打造品牌,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也会进一步加强,乡村旅游的边界会不断扩展,民风民俗、历史文化、红色旅游有望成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力量,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完整版内容仅限 用户查阅

兴业银行员工使用登记手机号登录兴业研究app即可查看全文

直接登录

转载声明

转载申请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
    021-22852751
    13262986013
  • 汤灏
    021-22852630
    13501713255
查看简介及免责声明


兴业研究

下载或打开APP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打开

企业微信号已复制,请前往企业微信添加销售好友

您的手机不支持自动复制,请在企业微信手动输入***,添加销售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