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冷链:生鲜入市“最先一公里”—乡村振兴系列报告

关键字: 农产品冷链 , 乡村振兴 , 生鲜电商
2022-10-08
王正成
中级研究员
服务行业部
郑仁福
 
 
发展农产品冷链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也是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 供给端看,农产品冷链可有效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扩大高品质市场供给;可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转型和农民增收。需求端看,农产品冷链有助于满足城乡居民个性化、品质化、差异化消费需求;也是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重要支撑。
 
食品消费升级推动冷链需求保持快速增长。 2020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到3931亿元。根据沙利文分析,至2025年,冷链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9000亿元,5年间的复合增速约为18%。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健康需求以及电商渗透率提升是推动冷链需求快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中国农产品冷链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相对落后。 上游农产品的季节性导致“最先一公里”的冷库的投资意愿较低。受限于冷链仓储基础设施的瓶颈、农产品加工不足、且流通环节较多,中国生鲜农产品损耗较大。中国蔬菜、水产品和肉类的冷链流通率分别只有22%、34%和41%,远低于发达国家95%以上的水平。中国农产品生鲜供应链以多级分销体系为主,主要原因是供求两端的信息高度碎片化,导致流通成本较高。
 
解决方案:发力“最先一公里”。 农产品冷链处于“供给创造需求”的阶段。在构建“最先一公里”农产品冷链体系的进程中,基于产地农产品品牌,依托甩挂运输技术,发展田间地头移动冷库、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是当下发力农产品冷链的有效路径。与此同时,标准化数字化也是实现农产品冷链品质保证与降本增效的关键。
 
福建省冷链运输综合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水产品冷链是特色产业。 福建省2021年生鲜食用农产品的综合冷链流通率约35.3%,水产品冷链流通率达7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30个百分点),其他肉类、果蔬等冷链流通率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上。此外,福州市马尾区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福州、厦门、泉州和漳州也是冷链物流重要的节点城市。
 
业务建议: 移动冷库作为农产品“第一公里”的冷链基础设施,相较于传统冷库具备综合成本低、投产周期短、使用灵活方便等优势,推广性更佳;大型冷库应优选消费市场发达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作为布局重点;建议积极支持具备标准化、数字化运营技术的物流运输企业。
 
金融产品方面,可为动冷库制造商、大型冷库以及物流运输企业提供项目贷款服务;针对移动冷库、甩挂冷藏车等较为标准化的产品,可提供租赁服务;针对中小农企和农户,通过与冷链基础设施服务商(如冷库、贸易流通商)及货运数字化服务商的合作与信息共享,可为产业链条上众多的小微企业、农户提供低价格的普惠金融贷款,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完整版内容仅限 用户查阅

兴业银行员工使用登记手机号登录兴业研究app即可查看全文

直接登录

转载声明

转载申请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
    021-22852751
    13262986013
  • 汤灏
    021-22852630
    13501713255
查看简介及免责声明


兴业研究

下载或打开APP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打开

企业微信号已复制,请前往企业微信添加销售好友

您的手机不支持自动复制,请在企业微信手动输入***,添加销售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