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养殖产业方兴未艾—乡村振兴系列报告(六)

关键字: 肉牛养殖 , 乡村振兴 , 智慧农业
2022-09-06
汪亚安
兴业研究公司农林牧渔行业研究员
基础行业部
 
 
畜牧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在我国第一产业经济结构中,畜牧业是除农业外的第二大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一方面畜牧业门槛较低,有助于促进农民脱贫增收、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畜牧业可因地制宜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农副产品,实现畜牧业与农业的循环发展,推动农村绿色生态建设。
 
央地政策大力推动,肉牛养殖产业快速发展。 我国肉牛养殖行业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牛种质量较差、养殖方式原始、产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近年来中央及地方持续出台政策支持肉牛养殖产业发展,行业迎来快速增长期。2021年,全国肉牛出栏量4707万头,创历史新高。
 
牛肉需求持续增长,肉牛养殖产业处于长景气周期。 牛肉在我国居民肉食消费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年消费量仅次于猪肉和禽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居民肉类消费结构逐步改善,牛肉的总体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牛肉价格由2008年的20元/公斤持续上涨至目前约80元/公斤。目前国内牛肉消费缺口仍在扩大,且人均消费量距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预计未来肉牛养殖行业仍将处于长景气周期中。
 
肉牛养殖规模化程度持续加深,“北牛南牧”格局逐步形成。 我国肉牛养殖主体以小型散养户为主,近年在政策推动下小型散养户由2007年的1535万户减少至708万户,规模化养殖场由1.47万家增加至2.36万家。根据《推进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规划,2025年肉牛规模养殖比例将达到30%,未来行业规模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区域布局方面,北部省份作为传统的牛羊养殖区域,承担了大部分的肉牛繁育职能,而南部省份作为新兴产区,有大面积的山坡草场和农作物副产品可以利用,养殖占比逐年提升,“北牛南牧”的行业格局正逐步形成。
 
业务机会:智慧农业背景下的活牛抵押贷款。 农村养殖户是肉牛养殖行业的主要经营主体,其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资金短缺,对养殖贷款需求旺盛。针对这部分潜在业务对象,传统抵押贷款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可抵押物,我们建议可以结合智慧农业探索活牛抵押贷款业务。
 

完整版内容仅限 用户查阅

兴业银行员工使用登记手机号登录兴业研究app即可查看全文

直接登录

转载声明

转载申请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
    021-22852751
    13262986013
  • 汤灏
    021-22852630
    13501713255
查看简介及免责声明


兴业研究

下载或打开APP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打开

企业微信号已复制,请前往企业微信添加销售好友

您的手机不支持自动复制,请在企业微信手动输入***,添加销售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