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材料专题:工业硅与多晶硅—光伏、半导体基石材料

硅基材料主要有工业硅、多晶硅、有机硅三大类,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三者的国内市场规模分别约为520、660、600亿元。本篇报告主要分析工业硅和多晶硅这两种硅单质产品。
工业硅是以硅石和碳质还原剂为原料冶炼而成,其下游主要为多晶硅、有机硅和铝合金。工业硅属于典型的高能耗资源依赖型行业,原材料硅石资源的分布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业硅的产能分布,电力价格是影响生产成本的核心因素。新疆、云南、四川、福建为工业硅的主产区。
工业硅的供需:国内工业硅经过三年产能去化,供给格局有所改善,今明两年将迎来较大规模的新产能投放,主要来自有下游企业向上的一体化布局。从供需平衡看,预计2023年可能出现一定的供给过剩。企业维度的竞争格局为一强多散,在龙头扩产冲击下,行业将加快洗牌。低生产成本是工业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外,有下游有机硅或多晶硅业务布局的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更具优势。
多晶硅是以工业硅为原料,经提纯工艺制得,按纯度可分为光伏级、电子级,分别用于光伏、半导体领域,其下游产品为硅片。多晶硅行业有两大特点:(1)重资产投入,建设周期显著高于下游环节,易产生供需错配;(2)具规模效应,原料工业硅、电力、折旧是主要成本项。新疆、四川、江苏、内蒙为国内多晶硅的四大主产区。
多晶硅的生产工艺:(1)改良西门子法,应用成熟,产品纯度高,是目前主流工艺,有望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优势;(2)硅烷流化床法,生产能耗低、降本潜力大,但尚未大规模应用,未来渗透率有望逐步提升。
多晶硅的技术趋势:向产品纯度更高(趋近电子级/电子级)和能耗、成本更低两个方向发展。更早布局N型硅料、电子级多晶硅、硅烷流化床法颗粒硅并实现量产的企业在未来将保持竞争优势。
多晶硅的供需:过去两年下游光伏硅片大幅扩产,多晶硅扩产节奏难跟上,供需错配导致多晶硅价格暴涨,企业盈利能力大增。高额利润驱动下,行业扩产规划非常庞大,老牌龙头翻倍扩产,新进入者跑步入场。从供需平衡看,若国内规划产能按计划建成,2023-2024年供给将非常充裕,但也面临过剩风险。当行业供过于求时,生产成本低、有直接下游业务布局的企业更具优势。

完整版内容仅限
用户查阅
兴业银行员工使用登记手机号登录兴业研究app即可查看全文

转载声明
转载申请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021-2285275113262986013liliulin@cib.com.cn
-
汤灏021-2285263013501713255tanghao@ci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