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日政治巨震扰动汇市—全球宏观与汇率焦点2022年(第20期)

G7汇率:短期内市场交易美联储紧缩及欧元区衰退,美元指数仍具上行潜力,欧元则将面临与美元平价兑换的风险。主动去库存叠加贸易逆差,欧洲“火车头”德国的经济压力加剧;加之俄罗斯大概率于7月11日全面切断北溪管道的天然气供应,欧元区衰退风险将使欧元空头继续加码。美联储预计在月末的议息会议(7月28日)前重新引导市场加息预期上修,关注下周美国6月CPI数据。英国首相约翰逊辞职、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增加了两国政局变动的风险,英镑中期恐承压,日元短期交易逻辑不变、中期将面临额外的升值动能。
人民币汇率:陆股通外资流入规模已来到历史高位水平,需警惕A股资金边际流出的风险。外资增持A股的支撑减弱后,购汇分红和美元指数上行压力将显现,需警惕人民币汇率继续开启修复高估行情。美方调降对华关税力度或不及预期,人民币所获升值动力恐有限(套保策略详见正文)。
一、全球宏观概览
1.1 疫情追踪
本周全球日新增确诊病例数进一步抬升,除欧美外亚洲疫情也出现恶化迹象,新变异毒株BA.5正在成为主流毒株。亚洲地区,日本、韩国、印度新增确诊人数大幅走高,其中日本单日新增已突破4万。美洲地区,美国日新增病例数震荡中枢继续上移;巴西新增病例数赶超7万。欧洲地区,除俄罗斯外,主要国家疫情普遍反弹。其中,法国日新增确诊病例飙升至15万例附近,德国升至9万例上方。此外,澳大利亚日新增确诊病例回升至4万例左右。国内局部地区疫情出现小幅反弹,新增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合计数保持在500例以下。
1.2 外汇市场回顾
G7汇率方面,美国劳动力市场保持强劲,基本面形势向好,美联储紧缩预期升温,美元指数受此提振上破107大关,10年期美债收益率再度回到3%以上。主要非美货币方面,尽管欧央行公布的6月会议纪要暗示了更大程度加息的可能性,但经济数据走弱加剧了市场对欧洲衰退的担忧,欧元兑美元跌幅较大。英镑随欧元贬值,下行趋势在英国首相约翰逊宣布辞任保守党党魁后缓和。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市场以日元短线升值回应“安倍经济学”的终结,截止周五收盘日元回吐所有涨幅。
人民币汇率方面,美元指数升值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保持韧性,相对美元震荡于6.67至6.73区间。人民币相对主要非美货币及港币升值,三大人民币指数走高,期权隐含波动率回落。境内外远掉期点数回落,价差收敛。
1.3 重要利率追踪
美元流动性方面,SOFR隔夜融资利率抬升到与联邦基金利率接近的水平。离岸发达与新兴市场美元流动性边际宽松。境内美元利率随美元SOFR和Libor利率上行,境内外美元利差(境外-境内)收敛。
人民币市场方面,本周央行累计进行了150亿元逆回购,共有4000亿元逆回购到期,本周净回笼3850亿元。市场利率方面,3个月Shibor下行0.75bp,NCD上行9.91bp,CNH Hibor下行39.15bp。3个月境内外人民币利差(境外-境内)显著收窄,1年期利差仍维持高位。
二、G7走势分析
2.1 美联储纪要彰显坚定紧缩立场,强劲非农缓解衰退预期
7月6日美联储公布了其6月议息会议纪要。纪要显示,几乎所有决策者都同意6月加息75bp,仅有一人因支持加息50bp而投反对票。与此同时,票委们承认加息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但为避免高通胀持续更久,需要坚定鹰派立场。与会者认识到,现在美联储面临的一大风险是,假如公众开始怀疑美联储加息的决心,高企的通胀可能变得根深蒂固。如果高企的通胀压力持续,美联储的政策立场可能需要限制性更强(even more restrictive)。与会者表示,将在7月的会议上讨论继续加息75 bp还是50 bp。
7月8日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6月非农就业人口变动37.2万人,略低于前值38.4万人,但远高于预期的26.5万人。6月美国失业率为3.6%,与预期值及前值持平;平均每小时工资同比增长5.1%,高于预期的5%,略低于前值5.2%。种种数据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依然坚挺。
强劲非农部分缓解市场衰退担忧,叠加美联储纪要再显其坚定紧缩立场,市场加息预期回升,美元指数重拾上涨动能。
2.2 时隔近30年德国再陷贸易逆差
7月4日德国联邦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德国5月贸易逆差为10亿欧元,这是德国自1991年以来首次出现贸易逆差。分地区来看,虽然5月德国对美商品出口额有所增加,但对其它欧盟国家的出口转弱,同时对亚洲的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这与高通胀压力下欧盟国家消费者信心受挫息息相关。此外,受能源价格上涨、供应链压力持续等因素影响,德国出口商成本压力较大,对出口额同样造成打击。因其将价格转嫁给国际消费者时将会使商品失去竞争力,而不转嫁的情形又将施压供给端。
尽管欧央行最新会议纪要显示管委正讨论在7月更大规模加息的可能性,但欧元区正面临比美国更严峻的衰退风险,且美国仍旧强劲的劳动力市场正在强化市场对美联储的鹰派预期,这使得欧元在本周大幅走弱。
2.3 英国首相约翰逊宣布辞职
因对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的领导失去信心,英国卫生大臣赛义德·贾维德和财政大臣里希·苏纳克在7月5日相继辞职。截至7月7日,已有53位政府官员辞职。舆论及政局压力下,英国首相约翰逊于7月7日正式宣布辞任保守党党魁,但表示将续任首相至新领导人就位。当日公布的YouGov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英国国防大臣华莱士(Ben Wallace)是最受保守党党员青睐的党魁接班人选。但新领导人就位仍需数月,要求约翰逊立即下台的呼声日益高涨。英国主要反对党工党威胁要立即迫使约翰逊离开唐宁街。工党副领袖安杰拉·雷纳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电台采访时表示,如果保守党不立即罢免约翰逊,工党打算再次触发议会的不信任投票。
英国前首相特蕾莎·梅同样曾面临被迫下台。因党内硬脱欧派反对特蕾莎的软脱欧方案,加上北爱民主统一党反对特蕾莎对北爱边界的处理方式,特蕾莎的脱欧方案于2019年1月15日被下议院以230之差被否决,工党党魁科尔宾随后对特雷莎政府提出不信任动议。尽管特雷莎惊险过关,但其后续法案的推行仍面临很大争议且屡遭阻挠。2019年5月22日,英国下议院领袖安德里亚·利德索姆宣布辞职。保守党在同月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中表现不佳也令越来越多党内议员反对特蕾莎的领导。特蕾莎最终于5月24日宣布在6月7日辞去党魁职务。
约翰逊辞职的消息发出后,英镑兑美元短线上涨。根据特蕾莎辞任的经验,不受欢迎的首相下台的消息能在日内提振英镑走势。但中期而言,政局的不稳定性仍对英镑造成一定拖累。约翰逊的不受欢迎程度较特蕾莎更甚,其正式宣布辞职或在短期内对英镑有所支撑,但在新任首相确定之前政局扰动终是施压英镑的因素。
2.4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
据日本NHK报导,2022年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奈良市为自民党参议院议员候选人发表助选演讲时遭到枪击,当日晚间安倍晋三抢救无效身亡。此事件将为日本政坛和资本市场带来后续影响。
从遇刺当天市场反应来看,市场首先怀疑“安倍经济学”将终结。2012年末安倍晋三二次入阁后提出了“安倍三支箭”理念,即宽松的货币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唤醒民间投资的结构性改革。为配合“安倍经济学”,日本央行于2013年4月提出量化和质化宽松政策(QQE),2016年1月实施负利率,2016年9月提出控制收益率曲线的YCC框架,并于2022年全球利率共振上行时期,进行固定利率无限量购债操作。坚定的鸽派立场下,日元迎来了趋势性贬值,日经指数也进入上涨通道,市场做多“安倍经济学”策略——即做空日元、做多日股——为此助了一份力。
我们认为,在岸田文雄和黑田东彦继续担任日本首相、日本央行行长的背景下,“安倍经济学”在短期内将延续。日元继续维持当前的交易逻辑,即跟随长端美债收益率探顶而探底,日本央行也将继续坚守10年期日债0.25%的上限。
然而长期来看,安倍晋三的身亡将导致自民党内部派系之争白热化,岸田文雄和黑田东彦能否续任成疑。岸田文雄和黑田东彦的任期分别到2024年9月和2023年4月,倘若换届风波导致市场质疑日本央行的“鸽”派立场,则日元将迎来趋势性升值。
此外,需警惕日本政坛陷入“短命内阁”的旋涡。自1990年以来,除桥本龙太郎、小泉纯一郎和安倍晋三任期较长外,其余首相的平均任期仅1年左右。也仅这三位首相坚持财政政策正常化,“短命内阁”往往缺少整顿财政纪律的措施。对于日元而言,日本财政赤字扩大将支持日元升值。
2.5 后市展望
短期内市场交易重心在于美联储紧缩及欧元区衰退,美元指数仍具上行潜力,欧元则将面临与美元平价兑换的风险。一方面,下周公布的美国6月CPI数据料保持较高水平,进一步巩固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反观欧元区,主动去库存叠加贸易逆差背景下,欧洲“火车头”德国的经济不容乐观。另一方面,俄罗斯很有可能于7月11日全面切断北溪管道的天然气供应,这将为德国经济前景再添阴霾。欧元区衰退风险将使欧元空头继续加码,美元指数则将获得支撑。美联储有可能在月末的议息会议(7月28日)前继续引导市场加息预期上修,届时美元指数将迎来更强劲的反弹。
其他货币方面,英镑短线将受政局混乱影响继续较欧元走出独立行情,有关约翰逊辞去首相、英国央行转鹰的消息将对英镑造成额外上行冲击。日元短期内或延续当前跟随美债收益率运行的逻辑;中期来看,安倍晋三身亡将加剧自民党内部的派系之争,未来无论是质疑“安倍经济学”终结亦或是内阁陷入“短命”旋涡,日元都将获得升值动能。
除美国6月CPI数据外,下周还需关注欧元区ZEW经济景气指数及欧美英央行重要官员讲话。中期内关注英日政局变动。
三、人民币汇率研判与策略建议
3.1 6月外储实际读数继续下降
2022年6月,以美元计价,我国外汇储备30713亿美元,环比减少565亿美元,前值增加81亿美元;以SDR计价,我国外汇储备23131亿SDR,环比减少43亿SDR,前值减少33亿SDR。
2022年6月,美元指数升值、美债收益率上行贡献负向估值效应。剔除估值效应后,外储实际仍减少188亿美元,为连续第二个月下降。受美联储启动缩表及大幅加息推动,境内掉期隐含美元利率在6月再次上行(见图表 10)。
3.2 中港ETF纳入沪深港通
2022年6月2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交易型开放式基金纳入互联互通相关安排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将交易型开放式基金(ETF)正式纳入互联互通。《公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公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内地与中国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拓展至ETF,明确相关制度安排参照股票互联互通,明确投资者识别码安排,明确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人相关要求,明确业务实施细则相关安排。
具体来看,ETF的投资者资质以及投资额度与沪深港通保持一致。同时,《公告》对ETF的成立时间、规模及投资标的提出了要求。沪股通首批纳入53只上交所基金,包括50ETF、180ETF、300ETF以及生物医药、半导体、新能源等行业主题的ETF;深股通首批纳入30只深交所基金,包括创业板ETF、沪深300ETF以及生物科技、芯片、碳中和等行业主题的ETF;港股通首批仅纳入4只ETF,分别是盈富基金(02800)、恒生中国企业(02828)、南方恒生科技(03033)、安硕恒生科技(03067)。需注意的是,标的ETF每半年调整一次,首次纳入考察截止日为2022年4月29日。此外,当前互联互通ETF仅支持二级市场交易。
3.3 后市展望
行情研判方面,陆股通滚动8周外资流入均值已达历史区间的上沿水平,后续需警惕A股资金边际流出的风险。失去外资增持A股的支撑后,购汇分红和美元指数上行压力将显现,需警惕人民币汇率继续开启修复高估行情。此外中美关税方面,据报道[1],美国政府可能仅取消100亿美元的关税,约占价值37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2.7%,同时将加大对半导体类“战略性商品”的审查。这意味着美方调降对华关税力度或不及预期,人民币汇率获得的额外升值动力有限。
对冲策略方面,随着A股对外资的吸引力阶段性回落,人民币可能将重启修复高估行情,结汇方向敞口可继续等待。购汇敞口建议在近期盘整行情期间锁定,倘若关税调降落地出现人民币反弹窗口期,也可抓住购汇机会。产品方面,普通远期搭配期权组合能够改善价格,刚面世的美式期权和亚式期权也有助于丰富套保方案。
(感谢实习生黄杏对本文的贡献)
注:
[1]https://www.cnbc.com/2022/07/06/former-us-trade-negotiator-expects-a-modest-rollback-of-china-tariffs.html
转载声明
转载申请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021-2285275113262986013liliulin@cib.com.cn
-
汤灏021-2285263013501713255tanghao@ci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