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投资交易指南—利率市场周度观察

关键字: 地方债 , 交易策略
2022-06-13
何帆
宏观市场部
顾怀宇
兴业研究公司利率高级研究员
固定收益部
鲁政委
 
上周流动性: 上周公开市场操作投放与回笼相抵, DR007均值为1.62%,低于7天逆回购利率48bp,1年期股份制银行NCD发行利率均值为2.38%,低于1年期MLF利率47bp,隔夜回购占比均值为89%,低于90%的警戒线;信用债净融资为正。
 
本期关注: 6月可能成为全年的地方债供给高峰,也是全年地方债投资和交易的重要时点。那么,2022年以来,地方债的一级发行定价有哪些最新变化?在地方债二级交易中,有哪些可行的交易策略?如何看待地方债对于不同机构的投资价值?
 
从一级发行定价来看, 2022年以来,地方债在同期限国债利率上的最低加点幅度降至10bp,平均加点幅度降低,区域间发行定价差异拉大;从发行期限来看,2022年1-5月,地方债发行加权平均期限为13.74年,较2021年有所拉长,超长债发行占比提升。
 
从二级交易的活跃度来看, 2022年1月和5月是地方债的成交高峰,换手率也相对较高;从二级交易的活跃券种来看,活跃成交期限集中在10年以下的中短期地方债,以及20年以上的超长地方债,交易量较大的省份主要是地方债存量较高的省份、直辖市以及加点较高省份。
 
从地方债投资者结构来看, 全国性银行是地方债的主要投资机构,非银机构中保险和券商自营的投资规模相对较高;从各类机构二级交易的特征来看,股份制银行逢低减持地方债、保险机构是超长地方债的大买方、券商自营的地方债二级交易有典型的波段交易特征。
 
从地方债的投资和交易策略来看 ,对于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而言, 考虑税收和资本占用之后,国债和地方债的收益大体相当,二者的调整后收益高于政金债;从波段交易的角度,对于交易相对活跃的地方债品种,如超长地方债,可以根据超长债的发行和保险机构的配置节奏,进行二级交易赚取价差;从套利交易的角度对非银机构而言,地方债在交易所质押回购的标准券折算率较高,可使用地方债进行杠杆套息交易,在流动性宽松环境下,存在获利空间;从价差交易的角度,利率债供给结构会影响地方债和国债的利差,在地方债供给放量的时点,地方债相较于国债的利差通常走阔。
 
央行操作和市场前瞻: 本周逆回购到期500亿元,MLF到期2000亿元,NCD到期 3746.1亿元。本周国债计划发行2只,发行额710亿,净融资额310亿;本周地方债计划发行125只,发行额6167.36亿,净融资额4733.35亿;本周政金债计划发行4只,发行额200亿,净融资额-80亿。本周关注5月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数据。

 

 

一、本期关注:地方债供给高峰的投资交易指南

 

6月2日,财政部表示,6月基本完成专项债的发行,6月可能成为全年的地方债供给高峰,也是全年地方债投资和交易的重要时点。

 

那么,2022年以来,地方债的一级发行定价有哪些最新变化?在地方债二级交易中,有哪些可行的交易策略?如何看待地方债对于不同机构的投资价值?

 

1.1 地方债一级发行定价

 

地方债的一级发行定价为参考前5日国债收益率均值基础上加点形成,2022年以来,最低加点已经降至10bp,区域间发行定价差异拉大。财政部在2020年10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财库〔2020〕36号)中提出要“促进地方债发行利率合理反映地区差异和项目差异”。2021年6月开始,部分地区的地方债发行利率在同期限国债利率基础上加点幅度由25bp降低至15bp;2022年1月以来,最低加点幅度进一步降低至10bp。从各地区平均加点幅度来看,2022年1-5月,平均加点幅度为16bp,较2021年下降7bp;最高加点为28bp,和2021年相当;最低加点下降至11bp,较2021年下降8bp,区域间发行定价差异拉大。

从发行期限分布来看,2022年1-5月的地方债发行加权平均期限为13.74年,较2021年有所拉长,主要是15年和20年的超长期地方债的发行占比提升,而5-10年的地方债发行占比下降。

1.2 地方债二级交易活跃券种

 

从地方债的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度来看,1月和5月是地方债的成交量和换手率的高峰。虽然目前地方债的交易活跃度仍低于国债和金融债,但自2018年以来成交量和换手率均有明显提升,尤其是2020年下半年,在地方债供给集中的月份,地方债的单月成交量在1万亿元以上。2021年,由于地方债发行分布相对均匀,单月成交规模有所下降。2022年以来,1月和5月为2个成交高峰月份,分别达到10,903亿元和8,963亿元。从换手率来看,2020年下半年,地方债换手率一度达到6%-7%,2021年1-5月,地方债的换手率大致在2%-3%。

从不同期限地方债的二级成交活跃度来看,活跃成交期限集中在10年以下的中短期地方债,以及20年以上的超长地方债。2022年1-5月,1-3年、3-5年、5-7年和7-10年的地方债成交占比分别为16%、13%、15%和18%,除此之外,20年以上的超长期限的交易也较为活跃,在全部交易中占比为18%。可以看出,由于上述中短期限的地方债的流动性较好,一二级价差倒挂也相对较小,而10年期地方债的一二级价差倒挂相对较大。

从不同省份的地方债二级成交活跃度来看,二级交易量相对较大的省份,以存量规模较高的省份和直辖市为主,如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和北京,也包括存量规模中等、但发行加点较高的省份,如云南。

1.3 地方债的投资者结构

 

根据中债登披露,2022年4月末,地方债的合计托管规模为32.11万亿元,其中银行间市场为31.06万亿元,交易所市场为1.05万亿元,银行间市场占比接近97%。根据上交所和深交所披露,2022年5月末,交易所市场的地方债托管量合计1.09万亿元,其中,上交所的地方债托管量为1万亿元,深交所的地方债托管量为921亿元。

 

从银行间市场的持有者结构来看,全国性银行是地方债的主要投资机构,持有七成左右的存量地方债。根据中债登披露的债券托管数据,截至2022年4月末,商业银行持有地方债26.83万亿元,在银行间托管的地方债中占比86%,广义基金(包括理财)、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分别持有12,688亿元、10,821亿元和3,341亿元,在银行间托管的地方债中占比4%、4%和1%。从细分银行类型的统计来看,截至2021年2月(2021年3月以后,中债登不再披露分银行数据),地方债的投资机构以全国性银行(包括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为主,全国性银行持有规模18.50万亿元,在存量地方债中占比73%;而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仅分别持有2.20万亿元和1.49万亿元,在存量地方债中占比分别为9%和6%。

从交易所市场的持有人结构来看,以保险机构、券商自营和公募基金为主,上述机构分别在交易所市场合计持有地方债4,900亿元、2,773亿元和958亿元,在交易所地方债托管量中分别占比45%、25%和9%。

从地方债的二级交易来看,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是地方债的主要减持方,其中,股份制银行有典型的逢低减持特征;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是地方债的主要增持方,其中,保险机构自2021年以来持续大量买入地方债;公募基金和券商自营的地方债二级买卖均有,相较于公募基金,券商自营的地方债二级交易有更为典型的波段交易特征。

保险公司成为超长地方债的大买家,保险公司的持仓中,地方债已经超过国债成为第一大券种。不同于商业银行的资本计量中对于国债和地方债区别对待,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监管中,对国债和地方债的风险权重相当,因而更高收益的地方债受到保险公司青睐,尤其是符合保险公司配置偏好的超长地方债,截至2022年4月末,保险公司的银行间债券持仓中,地方债占比43%,保险公司的地方债持仓占比已经超过国债。

1.4 地方债的投资和交易策略

 

从商业银行配置地方债资产的角度,地方债和国债同样免税,区别主要在于风险权重,地方债的信用风险权重为20%,而国债的信用风险权重为0%;而政金债的税收成本高于地方债、信用风险权重为0%。考虑税收和资本占用,整体来看,调整后国债和地方债的收益大体相当,二者的调整后收益高于政金债。

从波段交易的角度,对于交易相对活跃的地方债品种,可以进行二级交易赚取价差。例如,由于保险机构对于超长债的需求量持续存在,在地方债发行的空档,超长债的利差通常收窄,4月以来,30年-10年债券利差明显压缩,超长债走势强于10年期债券,此时,可以通过超长地方债择机进行波段交易操作,券商自营在上述时间内明显加大了超长债的减持力度。

从套利交易的角度,对非银机构而言,交易所市场近年来提高了信用债的质押准入门槛,而地方债的标准券折算率较高,并且地方债的收益率高于国债,随着地方债的活跃度提升,可以使用地方债进行杠杆套息交易。6月初以来资金面较5月小幅收紧,但总体仍相对宽松,杠杆套息交易仍有获利空间。

从价差交易的角度,利率债供给结构会影响地方债和国债的利差,在地方债供给放量的时点,地方债相较于国债的利差通常走阔。5月地方债供给放量,地方债和国债的利差反弹,但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预计随着6月地方债供给的进一步加快,地方债和国债的利差仍有走阔空间。

二、本周市场前瞻

 

央行操作和流动性前瞻:本周逆回购到期500亿元,MLF到期2000亿元,NCD到期 3746.1亿元。

 

本周债券发行计划:本周国债计划发行2只,发行额710亿,净融资额310亿,较上周上升307.5亿;本周地方债计划发行125只,发行额6167.36亿,净融资额4733.35亿,较上周上升3365.78亿;本周政金债计划发行4只,发行额200亿,净融资额-80亿,较上周下降768.7亿。

 

本周关注事件:本周重点关注6月工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

三、上周市场回顾

 

3.1 1、公开市场操作和货币市场流动性

 

上周央行公开市场共投放500亿元,到期500亿元。其中,逆回购投放500亿,回笼500亿。逆回购加权平均期限7天。截止上周末,共有500亿逆回购未到期。

 

从利率水平来看,上周末DR001收于1.4%,较前一周末下行2.62bp;DR007收于1.57%,较前一周末下行-5.46bp,上周质押式回购成交规模合计270274.05亿,日均54054.81亿,其中,隔夜回购成交占比均值为89%。同业存单方面,上周3个月股份制行NCD利率收于1.91%,较前一周末上行191bp;1年期股份制行NCD利率收于2.41%,较前一周末上行8.27bp;票据方面,3个月国股银票转贴利率收于1.18%,较前一周末上行0.75bp。利率互换方面 ,上周最活跃的两大品种:1Y FR007收于2.09%,较前一周末上行0.12bp;1Y SHIBOR3M收于2.36%,较前一周末上行0.75bp。

 

从货币市场利率曲线形态来看,1-21D利率较上周有所下行,1M利率有所抬升,短端利率更为陡峭。

 

从流动性分层来看,隔夜品种流动性分层现象较上周有所缓和。上周R001与DR001利差平均为5.72bps,较前一周下降2.4bps;上周R007与DR007利差平均为5.33bps,较前一周下降0.59bps。

3.2 2、债券市场走势回顾

 

上周债市整体收益率呈震荡态势。周一,银行间跨月资金边际收紧,收益率整体上行。周二,资金面总体宽松,A股上涨动能有所减弱利好债市,全天收益率下行。周三,股债跷跷板效应持续,全天跟随股市震荡。周四,上海和北京疫情反弹,加上股市情绪较弱对债市利好,各期限收益率均有所下行。周五,午盘市场开始抢跑社融数据超预期,收益率急剧上行,但实际数据显示社融结构一般加之疫情持续扰动,带动尾盘收益率下行。

 

从利率水平来看,上周末1年期国债收于2.01%,较前一周上升4.87bps;3年期国债收于2.35%,较前一周上升0.65bps;5年期国债收于2.57%,较前一周上升0.5bps;10年期国债收于2.75%,较前一周下降0.75bps。上周末1年期国开债收于2.04%,较前一周上升7.83bps;10年期国开债收于2.98%,较前一周下降1.28bps。

 

从曲线形态和期限利差来看,上周末10年期国债与1年期国债利差为74.75bps,较前一周收窄5.62bps;上周末10年期国债与5年期国债利差为18.46bps,较前一周收窄1.25bps。

 

从隐含税率来看,上周10年期国开债隐含税率为7.49%,较前一周下降0.15个百分点;5年期国开债隐含税率为6.65%,较前一周下降0.89个百分点。

 

从利率衍生品走势来看,1年期IRS-Repo收于2.09%,较上周变动0bps,5年期IRS-Repo收于2.54%,较上周变动0bps;T2206收于101.08,较上周变动0.02元;TF2206收于101.755,较上周变动0.02元。

 

从中美利差来看,上周Shibor3M与Libor3M利差为28.17bps,较前一周上升28.17bps;10年期中国国债与10年期美国国债利差为-39.74bps,较前一周下降23.75bps。

 

从债券发行来看,上周国债发行1424.2亿元,到期 1421.7亿元,净融资 2.5亿元;地方债发行2654.31亿元,到期 1286.74亿元,净融资 1367.57亿元;政金债发行1258.7亿元,到期 570亿元,净融资 688.7亿元;信用债发行2448.72亿元,到期 1603.83亿元,净融资 844.89亿元。

转载声明

转载申请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
    021-22852751
    13262986013
  • 汤灏
    021-22852630
    13501713255
查看简介及免责声明

兴业研究

下载或打开APP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打开

企业微信号已复制,请前往企业微信添加销售好友

您的手机不支持自动复制,请在企业微信手动输入***,添加销售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