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债跨境资金流动由何驱动?

-
“国际收支”是对于跨境资金刻画最为准确的官方数据,数据时间覆盖长(年度数据1982年至今、季度数据1998年至今),便于进行国际比较;但数据频率较低,且公布时间滞后。
-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可以视为国际收支的高频“替代”数据,数据按月披露,但并未按股票和债券市场分开进行统计。
-
“银行代客结售汇”数据刻画了资金汇兑行为,对于分析汇率预期和市场供求颇有助力,但同跨境资金流动其实存在错位。
-
“央行口径下外资增持人民币股债”数据是目前公开数据中统计口径最广的,包含了所有金融市场对外开放通道之下的资金流;但仅是“流入”方向(外资行为),未考虑“流出”方向(内资出海)。
-
“债券外资托管”数据同样反映了外资对人民币债券的总体持有情况,与央行口径下外资持债的规模是一致的;但同样是“单向”数据(外资行为),不考虑流出(内资出海)。
-
“EPFR”数据由第三方机构追踪记录了全球48万亿美元共同基金和ETF资金在全球资本市场间的流动,股债均有涉及,且数据高频、公布及时。尽管EPFR统计囊括了流入流出两个方向,但由于国内缺乏全球配置型基金和ETF,因此实质上仅描绘了外资流入国内的资金,在分析中一般被认为更能反映“真外资”行为。
-
“沪深港通”数据作为唯一的日度高频数据,对于观察单日股票市场资金出入、股汇联动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沪深港通仅是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的通道之一,其统计口径具有局限性,没有考虑QFII、QDII等其它渠道。且其参与者一度以内资为主。
转载声明
转载申请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021-2285275113262986013liliulin@cib.com.cn
-
汤灏021-2285263013501713255tanghao@ci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