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负策略专题:NCD市场运行回顾与投资策略

2022-04-17
郭益忻
兴业研究公司固定收益高级研究员

 

本文分析梳理今年以来NCD市场的变化并探讨近期的投资策略:

 

规模:市场容量不断扩张,目前突破14.5万亿;年初以来,缺存款,缺长期稳定资金成为股份制机构负债经营的痛点。及时填补资金、流动性指标缺口成为为发行NCD最大动力;

 

价格:价格走势先下后上,年内底部相对清晰,顶部尚未到位,预计国股3M区间在2.1-2.5%,1Y区间在2.4-2.9%;中小银行发行利率更为发散;相对去年,今年NCD波动区间有所走扩,交易机会相对更多;

 

期限:发行期限的变化与机构填补资金、指标缺口的诉求大小、成本高低等密切相关,整体仍然相对偏长;

 

投资者:从表内自营来看,NCD与货基从静态收益率对比,大部分时间优势不足;然而SPV管控、季末指标考量等限制货基灵活性;从表外资管来看,现金管理类新规挤出部分中低等级需求,固收+为代表的基金赎回、外资持续退出可能放大波动;

 

未来的演绎与投资策略:2季度出现年内高点,季末、季初仍有博弈机会;以目前MLF价格为基准,MLF-15~-10BP可积极介入,越高越配,加码同时注意两点:其一替换灵活性不如以前的货基,尤其是低成本的部分;其二适度下沉,获取信用溢价走扩的收益;

 

配置窗口徐徐打开-近期银行资产配置策略探讨

 

规模:市场容量站上14万亿

 

NCD市场容量不断扩张,截止4月15日,NCD全市场余额14.5万亿;填补资金缺口、改善流动性指标为基本诉求。及时填补资金、流动性指标缺口成为为发行NCD最大动力。

 

资金缺口方面,开年以来,信贷开门红增长规模仍然可观,政府债发行前置,进度为历来最快。构成资产端8成以上部分快速上量;负债端存款整体增长尚可,但分化严重;国有大行尚能满足存贷匹配,然而股份制银行差强人意;处于结构中间层的股份制银行,仍然需要借助更为便捷的同业负债渠道,来保持整张资产负债表的平衡。

 

流动性指标方面,随着资产负债表持续扩张,为维持资产负债两端错配水平不至恶化,需要持续吸收稳定的负债予以满足。从各项指标来看,流动性覆盖率、流动性匹配率达标压力相对较小,痛点主要存在于净稳定资金比例。根据已经披露2021年年报的6家股份制银行指标水平进行观察,除极个别案例之外,整体处于103-107左右的水平,指标冗余度不足。一旦资产端期限拉长,而负债端跟进不及时,极易造成指标恶化。而从改善指标各渠道实现的便利度来看,9M-1Y的NCD优势最为突出。

考察今年以来的结构变化,我们发现各类机构NCD都在增长,而增长规模靠前的分别是国有大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农商机构的规模扩张相对温和得多。

 

价格:先下后上,底部已现,顶部未到

 

价格走势先下后上,年内顶底初步廓清,从目前看底部或许已经探明,单顶部尚未到来。国股3M在2.1-2.5%,1Y区间在2.4-2.9%;中小银行发行利率更为发散。

 

年初时点,受到降准降息利好激励以及存单指数基金建仓需求推动,1YNCD最低达到2.42%左右;而后政策面,宽松连续落空;实务面,机构修补缺口改善指标动力加大,外加固收+基金、外资减持等冲击,NCD利率持续反弹,幅度最高达到23BP。且不同于以往之处在于,1季度末NCD回落时点相对靠后。

 

与去年下半年相比,今年1季度以来,NCD运行波动区间有所放大。以1Y品种为例,顶和底的区间放大到20-25BP之间,较之此前不足20BP已有所改善。显然,波动区间放大带来更多的交易机会。

 

期限:存量期限较长

 

今年以来,发行期限的变化与机构填补资金、指标缺口的诉求大小、成本高低等密切相关,整体仍然相对偏长。

 

投资者结构

 

投资者维度:目前以资管、基金等为主要构成的非法人机构占比超过57%,而银行表内资金投资则不足40%。资管新规全面实施,净值化管理无疑是波动放大的重要驱动因素。

 

从表内自营来看,NCD与货基从静态收益率对比,大部分时间优势不足;然而SPV管控、季末指标考量等限制货基灵活性。

 

从表外资管来看,现金管理类新规挤出部分中低等级需求,固收+为代表的基金赎回、外资持续退出可能放大波动。

 

未来的演绎与投资策略

 

结合政策面及机构行为等角度分析,2季度出现年内高点,此外季末、季初仍有博弈机会。

 

政策面:本月降息再次落空后,面对已经全面倒挂的中美利率,联储5-7月快速加息,继续宽松空间短期难以充分打开。另一方面,对于满足宽信用、精准滴灌、不断加码的再贷款系族,市场敏感度较低。利率向下空间大大限制。

 

机构行为:政策提前发力的截止点在5-6月,发力完毕之前,信贷、政府债均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强度。而在没有市场化的存款工具可供使用的前提下,只要限额还没有用满,NCD将持续扩张,来满足规模、指标缺口的核心诉求。

 

以目前MLF价格为基准,MLF-15~-10BP可积极介入,越高越配,加码同时注意两点:其一替换灵活性不如以前的货基,尤其是低成本的部分;其二适度下沉,获取信用溢价走扩的收益;

转载声明

转载申请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
    021-22852751
    13262986013
  • 汤灏
    021-22852630
    13501713255
查看简介及免责声明

兴业研究

下载或打开APP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打开

企业微信号已复制,请前往企业微信添加销售好友

您的手机不支持自动复制,请在企业微信手动输入***,添加销售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