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优势弱化对出口的影响

关键字: 供应链优势 , 出口
2022-04-12
蒋冬英
兴业研究公司宏观高级研究员
宏观市场部
鲁政委
 
 

当前,国内疫情反弹正弱化我国供应链相对优势,我国出口未来面临着发达经济体供需缺口下降而新兴经济体供应回升的双重压力,出口在全球市场份额自2021年9月以来已出现明显下降迹象。考虑到我国出口在全球市场份额为全球第一,且整体产业链仍有一定优势,在全球出口增长4.7%的假设下,2022年我国出口增速的区间为-0.3%和4.5%。需要指出的是,在WTO做出全球出口增长4.7%的预测时,俄乌冲突及中国疫情反弹等因素并未考量在内,全球出口不及预期的可能性正在上升,我国出口增速下行压力正增加。

 

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凭借疫情防控优势,我国在全球供应链地位进一步抬升。2021年我国出口占全球比重上升至15.4%,为有数据以来的最高值。然而, 恰如我们2021年1月宏观报告《疫后全球经济“三部曲”》中所预判的,进入新冠疫情爆发的第三年,随着国内疫情反弹压力趋增而海外供应链逐步修复,我国供应链相对优势弱化,这对我国出口正在产生影响。

 

一、我国供应链相对优势正弱化

 

2020年以来,我国出口持续高增长。到2021年,全年出口增长29.9%,为2005年以来的最高值。伴随出口高速增长,我国出口在全球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攀升。考虑到数据披露频次和完整性,此处以荷兰经济分析局披露的数据观察,我国出口在全球市场份额屡创新高,个别月份突破15.2%;然而,2021年9月以来,我国出口在全球市场份额已略显疲态,2022年1月我国出口占全国比重已下降至13.0%。

我国出口在全球市场份额下降的背后,是此前疫情期间累计的供应链相对优势正在弱化的表现: 

 

第一,从PMI供应商配送指数看,自2021年7月以来我国供应商配送所需时间上行而美国供应商交付时间在缩短。截至2022年3月,我国供应商配送指数降至2020年3月以来的最低值,供应链压力仅次于2020年全国停工停产时期;同期美国供应商交付指数则降至2020年12月以来的最低值,美国供应商交付指数持续改善,参见图表2。

第二,从美联储公布的供应链压力指数(Global Supply Chain Pressure)看,疫情爆发以来,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持续攀升并于2021年12月达到4.5的峰值,2022年年初开始回落;然而,202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供应链压力指数持续上行,2022年1月一度攀升至3.2的水平。本文用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与我国供应链压力指数之差衡量我国相对全球供应链优势,2021年7月以来我国相对于全球供应链优势持续下降,目前已降至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的最低值,参见图表3。伴随我国相对于全球供应链优势弱化,2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速也回落至个位数,远低于2021年29.9%的水平。

第三,从封控指数看,近期我国疫情防控压力加增,全国包括上海、吉林省在内的部分省市采取了区域静态管理措施,全国封控指数为全球范围内最高值,参见图表4。截至4月2日,全国整车货运流量指数同比下降22.3%。其中,疫情较为严重的省市上海市和吉林省分别下降68.8%和84.3%。需要指出的是,区域静态管理对交通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当地,对临近省市负面影响也较为明显,如毗邻吉林省的辽宁省和黑龙江省整车货运流量指数降幅分别为48.5%和28.5%,毗邻上海市的江苏省和浙江省降幅则分别为32.2%和15.5%,参见图表5。

 

二、供应链优势下降后··

 

我国供应链相对优势正在弱化,这种弱化既来源于国内疫情防控难度上升带来的供应链压力上升,也来源于海外其他经济体供应链的疫后修复。分经济体类型看,我国供应链相对优势面临着来自发达和新兴经济体的双重挤压:一方面,欧美发达经济体需求回落,国内供需缺口收窄导致进口需求的收缩;另一方面,在亚洲生产中心, 我国与韩国、越南和印度等经济体合作与竞争并存,伴随亚洲其他经济体供应修复,我国在全球出口市场份额也将面临挤压。

 

从发达经济体供需缺口看,2020至2021年期间,发达经济体生产供应下降而需求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水涨船高,供需缺口不断推高导致订单集中向我国转移。然而,伴随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加息和缩表,海外需求回落导致供需缺口收窄,以ISM制造业新订单与ISM制造业产出衡量的供需缺口指标显示:受新订单下行拖累,2022年3月美国供需缺口收窄至-0.7%,为2020年10月以来的最低值,与此同时我国新出口订单也降至2020年3月以来的最低值,参见图表6。

从新兴经济体供应看,在疫情发展初期,采取了接近于中国防疫政策经济体如韩国、越南均获得了一定防疫优势,出口在全球市场份额抬升;而采取了接近于相对宽松防疫政策的印度出口市场份额则下降。进入到疫情发展中后期,越南本土疫情“破防”,其出口市场份额下降,而此前“躺平防疫”的经济体如印度出口市场份额则开始上升,参见图表7。伴随奥密克戎病毒出现,防疫难度愈发提升,部分亚洲逐步放弃“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2021年10月11日,越南政府颁布128号决议,即根据行政区划分抗疫等级,重点降低由轻症转重症风险和死亡率的目标[1]。2021年11月1日,韩国分阶段实施“与病毒共存”策略,宣布解除包括餐厅、影院和健身房在内的娱乐场所营业时间限制,放宽私人聚会人数限制等措施[2]。伴随防疫政策放开,越南和韩国出口增速均逐步抬升,且2月出口增速均超出了我国,参见图表8。

在需求回落和供应相对优势弱化的双重压力挤压下,我国在全球市场份额已明显回落。2022年1月,我国在全球市场份额较前2021年全年下降0.9个百分点,同期发达经济体出口份额上升了0.4个百分点。

为进一步细察各经济体最新的市场份额情况,结合数据可得性,本文选取各经济体在美国市场份额数据进行分析。考虑到2021年9月以来我国在全球市场份额便已开始下降,本文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时间段(半年)各经济体在美国市场份额的数据进行观察,并与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期间的数据进行比较。数据显示:在美国前十五大进口来源地中,以中国、墨西哥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美国市场份额下降,而以加拿大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则上升。其中,我国在美国市场份额下降了0.7个百分点至18.8%,同期加拿大在美国市场份额上升了1.0个百分点,参见图表10。

从出口结构竞争性看,我国在美国市场份额下降并非主要由加拿大挤占,而主要来源于韩国和印度亚洲新兴经济体。其中,我国在技术密集型产业如计算机电子产品出口中与韩国等亚洲发达经济体构成竞争关系,而在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则与越南、印度等亚洲新兴经济体构成竞争关系。相比于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期间我国在美国市场份额下降较为明显的行业主要为纺织品制造(-6.8%),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的制造(-4.4%),服装制造(-4.2%),建筑和工程活动、技术测试和分析(-1.1%)和电气设备制造(-1.0%),这些份额的下降则主要由印度、韩国等取代,参见图表11。

细化至商品层面,下降较为明显的均为防疫相关产品,以劳动密集型防疫物资为主。这类物资因技术含量低,具有较强的替代性。以口罩为例,相比于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我国口罩出口在美国市场份额下降了4.2个百分点至73.0%,同期墨西哥、印度、中国台湾地区市场份额分别上升了3.1、1.5和0.5个百分点,参见图表12。

 

三、供应链优势下降后,出口将如何表现?

 

面对奥密克戎传播,封锁的有效性下降,此前抗疫模范生陆续经历抗疫难题。那么,我们应如何量化相对防疫优势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前期疫情防控的优等生屡屡破防,以越南为例,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越南采取了接近于我国的防疫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防疫成绩。在2021年6月以前,越南凭借低确诊数和零死亡率成为全球抗疫优等生,一度被世卫组织视为“抗疫模范生”。然而,2021年7月以来,越南新增确诊病例飙升。为防止疫情扩散,越南采取了封城的措施。如2021年7月24日,越南首都河内市宣布自2021年7月24日起实施社会隔离15日[3]。因此,越南在全球出口市场份额的变化轨迹,或许可以作为观察我国出口市场份额变化的镜鉴。

结合越南本土疫情情况,本文以半年为单位重点观察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越南出口市场份额变化。其中,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为疫情爆发前参照期;2020年1月-2020年12月为疫情爆发后防疫优势强化期;2021年1月-2021年6月为防疫优势弱化期;2021年7至2021年12月为防疫优势消失期。结合数据可得性,此处选用IMF公布的全球出口数据进行观察:在防疫优势强化期,越南出口在全球比重不断上升并于2020年下半年录得1.7%的高点;而进入2021年上半年,发达经济体生产逐步修复,越南防疫优势逐渐弱化,其出口在全球市场份额下降至1.6%,低于2020年下半年但仍高于2020年上半年的水平;到2021年下半年,越南本土疫情反弹且采取了封城措施,其出口在全球市场份额急剧收缩至1.5%,基本回落至疫情爆发前的水平。至此,伴随疫情防控优势消失,越南在疫情期间积累的市场份额也消失殆尽。

与越南相比,我国疫情防控优势弱化期约滞后于越南半年。2021年上半年,越南在全球市场份额便已转向回落,而我国直至2021年下半年才开始走低;2021年下半年,越南本土疫情反弹并于7月采取封城措施,而我国本土疫情反弹则始于2021年年末,以12月西安封城为代表。与此同时,我国出口市场份额于2021年上半年上升至疫情爆发以来的最高值,而到2021年下半年逐步下降。由此,如果沿着越南出口市场份额演变路径,2022年我国出口在全球市场份额将进一步下降。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我们2021年7月29日发布的《事件塑造历史:疫情推高的出口份额会有持久性吗?》,疫情推高的市场份额背后,是我国全产业链优势和企业家在市场驱动下的对各种机会敏锐的把握,因而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同时,我国出口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产业附加值高于越南,出口市场粘性高于越南。由此我们认为当前我国出口市场份额虽下降,但仍会高于疫情爆发前的水平。
在WTO口径下,根据2022年2月联合国贸发会UNCTAD发布的《global trade update》,2021年全球出口总值约为217911.33以美元,我国占全球出口市场份额约为15.4%;在疫情爆发前,我国出口在全球市场份额为13.1%。同时,WTO2021年10月4日发布报告,预测2022年全球贸易将增长4.7% [4] 在此假设下可推算出2022年我国出口增速将在-0.3%和4.5%之间。需要指出的是,在WTO2021年10月4日预测中,俄乌冲突和中国疫情反弹这类诱发出口下行的因素并未考量在内,因而2022年全球实际出口增速可能会弱于预期,存在导致我国出口增速下行风险超预期。
 
注:
[1]  资料来源:搜狐网,越南政府落实第128号决议-33省公布新冠疫情风险等级,转向新常态需要保持高度一致和严格遵守规定,2021-10-19[2022-4-10], https://www.sohu.com/a/495929162_121123766
[2]  资料来源:北京商报,韩国会放弃“和病毒共存”吗,2021-12-02[2022-04-1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8041427685403320&wfr=spider&for=pc
[3]  资料来源:新浪财经,越南首都河内将展开为期15天的社会隔离,2021-07-24[2022-04-1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6097107387928999&wfr=spider&for=pc
[4]  资料来源:WTO, Global trade rebound beats expectations but marked by regional divergences, 2021-10-04 [2022-04-12], https://www.wto.org/english/news_e/pres21_e/pr889_e.htm

转载声明

转载申请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
    021-22852751
    13262986013
  • 汤灏
    021-22852630
    13501713255
查看简介及免责声明

兴业研究

下载或打开APP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打开

企业微信号已复制,请前往企业微信添加销售好友

您的手机不支持自动复制,请在企业微信手动输入***,添加销售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