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之前—评2022年3月金融数据

关键字: 贷款 , 社会融资规模 , M1 , M2
2022-04-12
郭于玮
兴业研究公司宏观市场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国内宏观高级研究员
宏观市场部
鲁政委
 
 

3月社融与信贷均出现改善。3月信贷数据呈现三个特点:第一,融资需求不强,票据仍是支撑信贷规模的主力;第二,基建融资需求改善,带动 3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实现小幅正增长;第三,疫情对居民长短期融资需求均形成抑制。

 

疫情对贷款的影响可能还未完全显现。一方面,3月房地产成交的低迷可能滞后体现在4月的居民贷款中。另一方面,建筑业业务预期下滑,可能影响企业融资需求。

 

展望未来,我们可能处于融资需求改善的前夜。历史上,M1同比的底部与融资需求的底部较为接近,且政府债券发行节奏领先企业融资需求。考虑到M1同比底部已经探明,且政府债券发行前置,在疫情的影响消退后,融资需求的改善将更为明显。

 

3月M2同比显著反弹,超出市场预期。一方面,财政支出加快,提振M2增长。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居民被动储蓄上升,带动居民存款增长加快。

 
事件:
 
2022年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13万亿,前值1.23万亿,市场预期2.75万亿,我们的预测值为2.91万亿。新增社会融资规模4.65万亿,前值1.19万亿,市场预期3.55万亿,我们的预测值为4.16万亿。M1同比4.7%,前值4.7%,市场预期4.3%,我们的预测值为4.4%。M2同比9.7%,前值9.2%,市场预期9.2%,我们的预测值为9.0%。
 
点评:
 
1、社融:黎明之前
 
3月社融同比10.6%,较上月提高0.4个百分点。不含政府债券的社融同比也反弹至9.3%,较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从分项数据来看,3月的融资需求依然较为疲弱,而且疫情可能对4月的融资需求有一定的抑制,但我们或许已经处于融资需求回暖的前夜。

 
第一,3月融资需求不强,票据依然是支撑贷款规模的主力。3月新增贷款3.13万亿,较去年同期多增了4000亿。其中,票据融资同比多增了4712亿,不含票据的新增贷款同比少增了712亿。
第二,基建支撑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3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了148亿,实现小幅的正增长。央行第一季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的同比降幅有所扩大,但基建贷款需求指数的同比降幅收窄,折射出财政政策正在靠前发力。

 
第三,疫情抑制居民部门融资需求。受疫情影响,3月居民消费需求下降,短期贷款同比少增了1394亿。居民短期贷款与社零增速有一定的相关性。这意味着3月社零也将出现明显的回落。与此同时,由于商品房销售负增长,3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了2504亿。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对贷款的影响可能还未完全显现。一方面,3月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降了47.3%,跌幅是2020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高频数据显示,在3月底的小幅回暖后,4月上旬30城商品成交面积再度下降。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3月103城平均放款周期在1个月左右。 [1] 这意味着3月房地产成交的低迷可能滞后体现在4月的居民贷款中。
 
另一方面,疫情对物流和建筑施工造成了一定影响。3月建筑业PMI的业务活动预期分项出现了大幅的回落。历史数据显示,企业中长贷与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密切相关。由于物流迟滞的现象还未得到解决,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也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不过,我们可能已经处于融资需求好转的黎明之前。从M1来看,M1同比的底部与融资需求的底部通常较为接近,而M1同比的底部已经探明。年内M1总体将呈现温和回升的趋势。从政府债券发行来看,当政府债券发行加快后一段时间,企业的中长期贷款需求就可能出现改善。

 
此外,在融资需求不强的背景下,表外融资压降的速度有所放缓。3月委托贷款小幅增长106亿,信托贷款的降幅收窄至259亿。
2、存款:居民被动储蓄上升
 
得益于企业短期贷款投放较快,企业流动性有所好转。3月M1同比4.7%,与上月持平,好于2021年末的水平。此前我们曾提示,M1同比的底部可能出现在第一季度。这一判断目前已经得到印证。从企业短贷等领先指标来看,年内M1同比总体将延续温和改善的势头。

 
3月M2同比9.7%,较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明显超出市场预期。一方面,疫情导致居民的被动储蓄上升。3月居民存款同比11.1%,较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数据显示,第一季度54.7%的居民选择更多储蓄,创下2002年有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此外,受股市调整、部分理财破净的影响,选择更多投资的居民占比下降,带动非银存款同比增速放缓。

 
另一方面,3月财政支出进度有所加快,带动M2同比回升。3月新增财政存款显著低于季节性水平,较去年同期少3571亿。

 
注:
[1] 资料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多地下调房贷利率,最快一周内放款3月份LPR发布,专家判断二季度存在下调空间》,(2022/3/22)[2022/4/11],https://www.nbd.com.cn/articles/2022-03-21/2177333.html。
 

转载声明

转载申请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
    021-22852751
    13262986013
  • 汤灏
    021-22852630
    13501713255
查看简介及免责声明

兴业研究

下载或打开APP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打开

企业微信号已复制,请前往企业微信添加销售好友

您的手机不支持自动复制,请在企业微信手动输入***,添加销售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