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负策略专题:12月银行资产负债配置要点提示-资产篇

12月银行资产负债配置要点提示-资产篇
以下详细介绍12月份上述各类资产的配置策略:
首先来分析表内最主要的资产配置方向,信贷:
先看供给端:从季节性来看,12月投放水平落在0.6-1.26万亿,整体偏低,这与年末时点投放对于分支机构而言不经济有关。3季度以来,信贷缓慢修复,结合地方债发行年末仍有一定余量,12月保持过往均值水平可期。
再看需求端,结合草根调研来看,需求复苏情况一般,确实存在部分机构需求改善的情况,但也并不普遍。而从票据利率来看,持续阴跌且持续与同期限资金利率倒挂,显示出资金利率。目前显著的增长点,相对确定的来自来年房贷额度前移。
年末指标管控的角度,分成多个维度:总量上,完成监管合意要求应无压力,若需要调剂工具补充,则应优先安排借款资产而后考虑票据资产。近期,各类型机构都在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补充资本,风险资产规模相对充裕。同等情况下,同样是100%风险权重,借款资产收益好于中高等级信用债,作为信贷调剂优先使用方向更为合理。
分项上,列入MPA指标中的制造业贷款、中长期贷款、小微涉农等贷款也需要再做检视,确保符合监管要求。此外,对于国股机构而言,也应当积极储备碳减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相关项目,争取相关再贷款等优惠政策落地。
1)资金类资产方面,NCD进一步靠近MLF,给出年内较好的NCD构建机会,而货基性价比降低,结合年末货基压降,顺势加NCD,降货基;国股NCD靠近MLF时,NCD久期充分拉长,亦可适度下沉充分获益;
进入4季度,NCD市场呈现量价双涨态势,即通过价格适度上调达到规模增长的主要目标,借以支撑资产端投放(信贷、地方债等)的需要。其中利率上行过程主要发生在10月到11月上旬。而后随着央行投放力度加大,各期限资金利率转为横盘整理。
年末时分,一方面要保障1.8万亿到期量的顺畅接续,另一方面要有足量新增资金对接年末信贷投放和政府债发行,央行足额及时投放之外,也需要NCD利率适度上调以匹配规模的及时扩张。当然在不松不紧的环境下,上调的幅度是温和且可控的。
具体到资金类资产的投资,中下旬季节性走高可期,拆放、存放14D~21D资金是1M以内资产的主要方向;其他流动性资产方面,侧重考虑3M和1Y国股NCD。进入12月之后,1M NCD将因为跨年而走高,若能够驱动3M NCD向2.65-2.7%靠拢,则期限溢价保护程度较好。类似地,1Y NCD有望向2.95%方向靠拢,但能够达到甚至超过存在变数。可预留一定建仓空间布局进入,获取把握较大的骑乘收益。
结合年末时点,还需要考量货基类资产的处理。无论是风险资产还是大额风险暴露都需要压降货基。而近期货基2.2-2.3%的收益水平,其吸引力也在下降。从哪一种角度考虑,降货基加NCD都是能够兼顾收益、流动性指标和流动性安全的合理方案。
当然,如期望提高NCD配置收益,可再做一定幅度下沉。这一点在NCD规模扩张的环境下,还提高了资产的总体可得性,利于该策略在实操层面落地。设想1Y国股都可以达到2.9左右%的水平,大城商可以达到3.0-3.05%,AA+及以上可能迫近3.3%。组合的打底收益可以做到3%以上。
3)利率债方面,窄幅震荡运行之下无大级别机会,均衡建仓,根据收益水平,从地方债、铁道债入手,获取流动性溢价收益;若创4季度新高,可考虑通过主动负债加码的方式追加仓位;
短期利率债:流动性不松不紧,年末惯例波动可能带来短期国债建仓机会。若其票面迫近2.5%,就有较为理想的配置价值。转过年去,也可能有一定的交易机会。
静态看配置,2.5%返税3.33%,绝对票息不低,适度错配也有收益。动态看交易,流动性松紧相间,短期国债回到2.0-2.1%左右,40-50BP也有骑乘收益可获取。
中长期利率债方面,年末难有大惊喜,保持正常配置力度即可。
市场方面,10月10Y国债快速突破3%之后,转而在2.9-2.95%之间震荡,目前水平高不成低不就。而存在溢价的地方债、铁道债、国开等品种吸引力也不算突出。
策略安排方面,建议:
配置品种:收益率维度,仍优先考虑有流动性溢价的地方债、铁道债等;
配置期限:暂时仍以7Y、10Y为主,针对超长品种,重视15-20Y期限段,积极投标,捕捉高加点数机会。譬如地方债,针对已打破25BP底价的发达地区,以20-25BP投标,有望获取意外惊喜。
配置节奏:节奏跟着收益率变化走,以10Y国债基准为例,以2.9-3.0%为基准区间,区间内保持常规力度,均匀配置,若突破3.05%(即创出4季度新高),则借助主动负债,收益率上行越高,配置力度越大。同时,观察超长债的表现,逢高配置。
4)银行金融债及资本工具方面,金融债多多关注中等评级主体,国股二级资本债价格吸引力大幅降低,银行永续债因发行受阻,可根据自身表外理财实际情况适度建仓;
银行金融债方面,今年以来发行规模创近3年来新高,4季度国股收益率先上后下,但部分AA+机构给出了不错的收益水平。资产配置角度,可考虑适度下沉。
银行资本工具方面,变化较大。在理财子规模快速增长背景下,国股及头部城农商机构的二级资本债发行水平大幅回落,接近8月低位,吸引力大幅下降。认为理财净值化已经大功告成,恐怕过于乐观不切实际。因而,在收益率偏低之际,需要高度谨慎。
永续债方面,情况可能不如二级资本债乐观,尤其是中小城农商的部分。市场价能完成发行已属不易,压价并行不通。有合意产品可对接的,可作考虑,其合理性要来得更好。
5)持续关注理财净值化进程,近期受部分理财子规模扩张等影响,部分低流动性票息水平走低,仍应坚持合理溢价空间为配置底线,避免盲动;
诚如我们在4季度配置策略中所提示,理财净值化进程确实带来了低流动性资产的机会。然而,理财规模的扩张(仅3季度就扩张了近3万亿)所带来的配置压力,一定程度(甚至是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对净值化转型的担忧。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终止,未来理财规模高速增长未必是常态,汹涌的配置力量将再次淡出。类似8月下旬到11月上旬的调整则很有可能再次出现。
从上述角度出发,考虑目前部分低流动性资产票息水平明显回落,而其期限却并不短,仍应坚持合理溢价空间为配置底线,避免盲动。
进入年末,资金利率、无风险利率可能走到小区间上轨,但想象力有限,理财净值化过程波折,阶段性供求再平衡降低部分低流动性资产配置价值。应当秉持资产合理扩张,兼顾资产负债匹配,做好收官开局工作。
转载声明
转载申请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021-2285275113262986013liliulin@cib.com.cn
-
汤灏021-2285263013501713255tanghao@ci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