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美元流动性收支行为分析—境内美元流动性系列(一)

近年来我国外汇市场经历了从“强制结售汇”到“意愿结售汇”的转变。1994年我国取消外汇留成制度、实施银行结售汇制度之初,要求中资企业把外汇收入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再由外汇指定银行将超限额的外汇头寸拿到银行间外汇市场平盘;同时,对外商投资企业提出自求平衡的要求,以在客观上保证外汇资金向国家集中。1996年6月,我国将外商投资企业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为1996年接受IMF第八条款、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打下基础。亚洲金融危机后,按照对经常项目转移支付不予限制的要求,我国逐步放松对企业外汇账户的开立和额度限制,降低结售汇的强制性。2007年,我国取消账户限额管理,允许企业根据经营需要自主保留外汇;2008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明确企业和个人可以按规定保留外汇或者将外汇卖给银行。
实施意愿结售汇之初,由于人民币汇率存在单边升值预期,企业持外汇的意愿并不强,外贸和直投账户下外汇资金继续被央行外储所吸收。2014年之后人民币汇率开启双边波动行情,企业结售汇失衡的局面改善,外汇资金开始在银行间市场沉淀,银行间美元资金池水位上升。2017年我国资本账户双向开放加速,跨境投融资行为引发资金快进快出,银行间美元市场的“波动”因此加剧。
随着境内银行间美元市场的水位提高、波动加剧,人民币即期汇率和掉期点数受其影响逐渐难以忽视。一方面,境内美元利率与人民币利率之差直接影响境内人民币掉期点数;另一方面,当境内美元流动性长时间维持宽松时,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更为流畅,即期汇率相对美元锚的“升值超调”也会更持久——这正是2021年人民币汇率面临的情景。
为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在人民币汇率分析框架中纳入境内美元流动性的分析是必要的。我们通过系列专题探讨境内美元流动性的分析方法。
一、境内美元池的收入来源和支出去向
境内美元流动性受到全球美元流动性的影响,但由于我国尚未充分开放资本金融项目,两者之间时有背离。分析境内美元流动性,我们首先需要考虑境内美元资金池的大小——资金池在央行与私人部门(银行间市场)之间分配,再者考虑银行间市场美元的供求。本文我们探讨境内银行间美元资金池的规模测算,分为收入与支出进行分析。
收入方面,境内外汇收入的来源主要包括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FDI等中长期资金流入、外汇投资人民币金融资产,以及境内主体进行的跨境外币融资(外币债、外币贷款、同业拆借等)。外币跨境融资受到离岸美元流动性的影响。
支出方面,外汇资金入境后形成境内美元资金池(包括央行外储和银行间美元市场),再通过支付货物和服务进口、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证券投资以及对外放款(外币债、外币贷款、同业拆借等)等渠道回流境外。见图表 1。
结合统计数据,跨境美元的交易过程可以概括如下:
-
境内企业和银行通过贸易项、资本金融项获得的跨境美元收入被记录在“跨境涉外收付款”账户下。但目前仅披露了企业的“代客”跨境涉外收付款数据,银行“自营”跨境涉外收付款数据并未公开。
-
代客方面,通过跨境涉外收付款账户入境的美元,一部分遵循“意愿结汇”通过商业银行兑换成人民币,以支撑境内生产投资;一部分以外币存款或理财的形成存放在境内美元市场;一部分以外币现钞的形式被企业持有。
-
意愿结汇形成商业银行外汇占款或是央行外汇占款。前者同未结汇美元存款一同流入境内银行间美元市场,后者伴随着央行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储备可以被用于海外金融资产投资(例如投资美国国债),对外直投资金“出表”(例如投资“一带一路”项目),购买其他储备资产等。
-
未结汇美元中,企业自持现钞可以通过QD等通道进行对外投资。存放在银行的外币存款则与银行自有外币资金一同交由银行管理,在银行间美元市场流转,或是进行跨境直接投资、跨境证券投资和对外放款等。
-
银行自营方面,与代客收付款类似,经结汇后形成商业银行外汇占款或是央行外汇占款,未经结汇的美元直接进入银行间美元市场。
-
当跨境资金流动出现异常波动时,央行在即期和掉期市场上的数量型调控将导致境内美元资金在央行外汇储备和银行间美元市场之间转移,并对境内人民币市场流动性产生冲击。
-
从资产端视角,外币涉外收付款资金(包括银行代客和自营)会引起央行和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国外资产变化。其中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国外资产由外汇占款、黄金和其他国外资产 [1] 构成,外汇占款占比约97%。其他存款性公司 [2] 的国外资产则刻画了以人民币计价的对非居民的债权,包括库存外币现金、存放境外同业、拆放境外同业、境外有价证券投资、境外贷款、商业银行结售汇所形成的外汇占款等。
外汇存款-外汇贷款=代客外币涉外收付款-代客结售汇;
银行代客结售汇+银行自营结售汇=商业银行外汇占款+央行外汇占款;
央行国外资产+银行国外资产=代客涉外收付款+银行自营涉外收付款;
转载声明
转载申请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021-2285275113262986013liliulin@cib.com.cn
-
汤灏021-2285263013501713255tanghao@ci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