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的“偶然”与“应然”—评2021年7月增长数据

7月社零、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的数据表现均明显低于市场预期值。其中,既有经济内生动能趋弱的“应然”,亦有洪灾疫情等自然灾害影响下的“偶然”。
事件:
2021年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8.5%,前值12.1%,我们预期值10.6%,市场预期值为10.9%。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10.3%,前值12.6%,我们的预期值11.3%,市场预期值为11.3%。工业增加值同比6.4%,前值7.9%,我们预期值7.9%,市场预期值7.9%。
点评:
2021年7月,社零、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的数据表现均明显低于市场预期值。其中,既有洪灾疫情等自然灾害影响下的“偶然”,亦有经济内生动能趋弱的“应然”。
一、调控下的“应然”
1、地产、基建投资走弱
在严监管、强调控的政策导向下,房地产融资动能持续减弱,抑制投资读数。2021年7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10.3%,当月两年平均增速由5.7%降至2.8%。其中房地产投资的当月两年平均增速由7.2%进一步降至6.4%,中枢进一步下台阶。
7月,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的的当月两年平均增速由8.5%降至4.1%,其中国内贷款更是由0.5%降至-2.7%。更值得担心的是,7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当月同比由7.5%降至-8.5%,房市转冷后以销售回款为主的其他资金,当月两年平均增速由11.3%迅速降至1.7%。从高频数据来看,8月房地产市场仍呈走弱的趋势,8月份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压力或将进一步扩大。
7月,基建投资当月两年平均增速更是由3.9%降至-1.6%,自去年3月份以来再度转负。7月专项债新增规模为3403亿元,较6月4303亿元再次回落。截至7月,2021年专项债新增规模累计为1.38万亿,约为年初预算的37.8%,发行进度偏慢,资金动能的不足制约了基建投资增速。
不过7月份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预计2021年下半年,专项债发行放量有望支撑基建增速,但是预计基建投资以托底为主。
2、制造业产投双降
7月份制造业的生产、投资表现亦弱于预期。7月工业增加值的当月同比为6.4%,较前月下行了1.9个百分点,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的7.9%。已经公布的16个行业细分数据中,有14个行业的工业生产均较上个月出现回落。制造业产投回落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1)建筑产业链需求回落
在主要细分行业中,钢铁、非金属矿、化工、橡胶等周期性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当月两年平均增速回落幅度较大,中枢持续下台阶。进入6月以来,建筑业进入淡季,需求逐步走弱。房地产、基建投资的加速放缓,使得钢铁、水泥库存出现超季节性回升。外加钢铁、水泥等行业的限产政策持续,周期性行业的生产明显放缓,契合了当前被动补库存的周期节奏。
(2)高技术产业趋势性回归
在周期性行业之外,此前生产表现强劲的医药、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亦自高位明显回落,有向疫情前的中枢回归的趋势。而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服装鞋帽等行业,在疫情反复的背景下,始终难以企稳。工业生产表现易下难上。
工业生产趋弱,制造业投资一衣带水,自是难以独善其身。7月制造业投资当月两年平均增速由6月的6.0%降至2.8%。从结构上来看,此前表现强势的医药、计算机电子、化工等行业,当月两年平均增速明显回落,是制造业投资转弱的主要拖累项。当前,医药、计算机电子行业的生产已进入高位平台期,需求易下难上,投资表现亦有所回落。
二、灾害下的“偶然”
7月河南水灾、南京疫情的爆发作为事件冲击,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经济下行压力。
1、消费结构性放缓
7月,社零当月同比为8.5%,当月两年平均增速由4.9%降至3.6%。消费增速的放缓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疫情爆发拖累消费
7月份,多地发生疫情、洪涝灾害,居民出行消费亦受到明显的影响。7月餐饮消费的当月两年平均增速由1.0%降至0.9%,自5月以来连续出现下行。从过往数据来看,当全国新增病例增加时,餐饮消费增速往往趋于下行。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与春节疫情相比,本次餐饮消费受疫情的冲击相对较小,韧性提升。
(2)消费季节性回落
在疫情爆发之外,7月份消费增长放慢,亦有季节性回落的因素。“618”购物节之后,由于消费需求的透支,7月社零增速往往趋于放缓。从消费结构来看,本月网购实物消费的当月两年平均增速由18.5%降至13.9%。限额以上商品当中,当月两年平均增速下降的品类亦集中在食品饮料、日用品、化妆品、通讯器材等购物节重点促销领域。而金银珠宝、汽车等耐用品消费当月两年平均增速的回升,或折射出当前限额以上商品消费的韧性。
2、基建分项减速
从基建投资分项走势来看,7月主要分项的当月两年平均增速均弱于6月。其中,电热力投资的当月两年平均增速由10.7%降至4.0%,交运仓储由6.4%降至2.0%。而公共设施管理业则由-0.3%降至-7.1%,是基建投资当月两年平均增速转负的主要动因。
公共设施管理业主要包括:市政设施管理、城市公园管理、游览景区管理、名胜风景区管理等。7月洪涝灾害频发,预计会一定程度上导致市政设施建设延后。此外,随着南京疫情扩散,各地逐渐加强疫情防控措施,许多景点纷纷对外关闭,也会导致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的放缓。
三、结构性就业压力持续扩大
无论是“应然”还是“偶然”,当前经济仍面临着较强的下行压力。经济下行的趋势亦进一步反映在就业数据上。7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由5.0%升至5.1%。其中,25-59岁人口的调查失业率稳定在4.2%左右,而16-24岁人口的调查失业率由15.4%进一步上升至16.2%。
疫情的加重或许是低龄劳动力人口调查失业率的扩大的主要原因。当前16-24岁的劳动力人口从业方向多以服务业为主,其受疫情影响较快且较为直接。在疫情持续反复的背景下,餐饮、旅游等行业难以扩张,甚至存在收缩压力。未来就业市场的提振,还需要加强对服务业的呵护。
转载声明
转载申请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021-2285275113262986013liliulin@cib.com.cn
-
汤灏021-2285263013501713255tanghao@ci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