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后置到几时?—评2021年6月财政数据

关键字: 财政收入 , 财政支出 , 政府性基金 , 地方债
2021-07-21
胡晓莉
兴业研究公司宏观助理研究员
宏观市场部
郭于玮
兴业研究公司宏观市场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国内宏观高级研究员
宏观市场部
鲁政委
 
2021年6月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持续,两年平均同比增速7.4%,提升4个百分点。在税种结构方面,个税两年平均增速维持高速增长,录得16.4%,与5月持平,保持刚性增长;企业所得税两年平均增速显著回升,由负转正至12.2%,企业利润逐步恢复;增值税两年平均增速录得6.1%,与上月基本持平,表明疫后加速恢复趋势逐步放缓。本月拖累项主要为消费税,两年平均增速转负至-1.4%,主要受6月汽车消费的拖累。    
 
6月支出增速当月有小幅回升迹象,但两年平均增速-4.0%,降幅扩大,反映财政政策力度依然没有明显的上升。从财政支出资金投向来看,6月支出中民生类支出中教育支出回落,但其他支出仍保持小幅增长;基建类支出内部呈现结构性调整态势,农林水事务和交运支出增速明显改善。
 
6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显著回升,支出增速小幅上行。6月专项债发行加速,但整体发行进度仍偏低。专项债发行后置将对后续基建投资提供一定的支撑。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发改委要求做好2022年专项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发行、早使用。由此来看,在2021年实现GDP增速目标压力不大的情况下,财政政策或不急于发力,为未来预留托底力量。
 
事件:
 
2021年6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当月同比增速33.0%,前值18.7%,两年平均同比增速7.4%,前值3.4%;财政支出当月同比增速7.6%,前值2.8 %,两年平均同比增速-4.0%,前值-0.6%。全国税收收入当月同比增速21.1%,前值19.3%,两年平均同比增速9.3%,前值5.2%;非税收入当月同比增速122.8%,前值14.1%,两年平均同比增速0.4%,前值-8.5%。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增速19.6%,前值为-7.6%,两年平均同比增速15.4%,前值2.3%;政府性基金支出当月同比增速-9.5%,前值为3.9%,两年平均同比增速14.0%,前值7.9%。
 
点评:
 
综合两年平均来看,财政收入加快增长,支出增速降幅扩大,整体支出进度再次放慢。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显著回升,支出增速小幅上行。广义财政即一般公共预算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缺口转负,支出有小幅回升。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恢复性增长持续,非税收入助力
 
2021年6月份财政收入当月同比增速33.0%,前值18.7%。其中,税收收入当月同比增速小幅上升至21.1%,拉动7.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升至9.3%,表现良好;非税收入受去年低基数影响当月同比增速122.8%,拉动3.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同比增速由负转正至0.4%。上半年在税收收入随经济情况持续转好的情况下,非税收入的贡献来资源教育费附加等专项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以及对部分垄断行为的行政罚款等罚没收入的增长,分别拉高非税收入6.9、4.4、3.1个百分点。
 
从收入进度来看,年初在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制定的财政收入预算数较为保守,而经济实际恢复情况较好,带动上半年财政收入进度达到59%,高于历史同期。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将有所显现、财政收入同比基数将出现抬高,且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的提高体现在今年下半年,预计财政收入增幅不及上半年,收入进度有一定放缓。综合来看完成全年预算收入目标压力不大。
在税种结构方面,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 6月主要税种中个人所得税仍为稳定支撑,企业所得税回升拉动税收收入增长,进出口相关税种表现强势,增值税稳定恢复,但消费税增速偏低,对税收收入有一定拖累。 在直接税方面,个税当月同比增速49.1%,两年平均增速16.4%,与5月基本持平,居民收入基本稳定。企业所得税受同期基数抬升影响当月同比录得-3.2%,但两年平均增速显著回升,由负转正至12.2%。在间接税方面,增值税两年平均增速录得6.1%,与上月基本持平,体现疫后加速恢复趋势逐步放缓。从增值税与工业增加值及PPI关系来看,年初的缺口逐步缩小,表征服务业逐步恢复。本月拖累项主要为消费税,当月同比大幅下滑至-9.5%,两年平均增速转负至-1.4%,主要受6月汽车消费当月与两年平均增速下降的拖累。考虑到汽车缺芯的影响还在继续发酵,且化妆品与金银珠宝类消费增速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后续上述两类消费应税品仍会对消费税形成一定拖累。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支出平均增速降幅扩大
 
6月财政支出当月同比增速7.6%,前值2.8%,两年平均同比增速-4.0%,较5月降幅扩大 3.4个百分点,表明财政政策还未发力。
 
从支出进度来看,6月的支出进度为49%,较2020年同期的47%略有加快,但仍低于2017-2019年同期进度。 6月财政收支差额录得-7451亿元,说明6月支出有一定扩张,符合季节性规律。
从财政支出资金投向来看,6月支出中民生类支出中教育支出回落,但其他支出仍保持小幅增长;基建类支出内部呈现结构性调整态势,农林水事务和交运支出增速明显改善,整体民生基建支出结构分配未有显著变化。 与民生相关的支出中,6月社保、教育、卫生支出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0.2%、-7.0%、-10.3%,主要体现了2019年高基数影响。从当月同比看,除教育支出外其他民生类支出仍有小幅上行,整体偏民生支出结构并未改变。与基建相关的支出出现结构性调整,农林水和交运支出增速由负转正,城乡社区事务降幅扩大16.35个百分点。从支出分布来看, 6月基建类支出占总体支出比重由升20.2%至24.8%,有一定改善,但与去年同期基本一致,表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对于基建增速的拉动仍较有限。
 
3、政府性基金:收入显著回升,支出小幅上行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显著回升,支出增速小幅上行。 2021年6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9374亿元,当月同比显著上升,录得19.6%,两年平均累计同比增速10.9%,前值9.6%,较前值略有上升,主要是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明显增加。
 
而在支出端,6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当月支出12085亿元,当月同比受高基数影响增速由正转负,录得-9.5%,但两年平均累计同比增速5.9%,前值3.1%。政府性基金支出有小幅改善,表明6月新增专项债发行增加及相关项目支出落地加速。支出进度为32%,较历史同期均偏低,说明专项债发行缓慢拖累政府性基金支出进度。
从地方债发行情况来看, 6月新增债券明显增加,专项债发行加速,但整体发行进度仍偏低,下半年发行节奏也相对平滑。 2021年新增专项债3.65万亿元,截至2021年6月末,全国地方已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4800亿元,其中一般债券4656亿元、专项债券10144亿元。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仅为27.8%,节奏仍不及预期,专项债持续供给“缺位”。根据财政部2021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专项债进度趋缓的原因主要是今年专项债券恢复常态化管理,适当放宽地方发行时间要求,这样既不会影响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需求,也可以有效避免债券资金闲置。根据我们对下半年利率债供给的预测,今年专项债的发行会延续至年末。如果5月已下达的新增专项债在年内发完,第三、四季度专项债发行规模分别约为14600亿元、9156亿元,供给小高峰仍在第三季度,预计也会带动政府性基金支出的增加。不过,由于第四季度专项债供给同比增量更高,专项债对基建投资的拉动作用可能在第四季度表现更为明显。
 
从专项债投向来看,根据财政部2021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预算司副司长项中新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项目已被纳入2021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支持范围。经初步汇总,1-6月全国地方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券,约一半投向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领域重大项目;约3成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卫生健康、教育、养老、文化旅游等社会事业领域重大项目;约2成投向农林水利、能源、城乡冷链物流等领域重大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发改委要求做好2022年专项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发行、早使用 [1] 。由此来看,在2021年实现GDP增速目标压力不大的情况下,财政政策或不急于发力,为未来预留托底力量。
从广义财政支出来看,广义财政对基建及经济增速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基于专项债发行节奏的后置,基建增速或会在第三季度末及第四季度有一定改善。 下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增速随着专项债加快发行而逐步提升,从而对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所带动,由于专项债发行到资金使用间会有一定的时间空间,基于专项债发行节奏判断,基建增速或在第三季度末,第四季度会有一定改善。

从下半年财政发力空间来看,主要来自于政府性基金的支出空间,但财政整体的发力空间有限。 尽管上半年财政政策整体较为谨慎,为应对后续财政可能的压力及变化预留了财政空间,但从两本预算支出进度来看,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差异较小,后续主要依赖政府性基金支出空间,即专项债发行及对应支出的发力情况。从财政后置发力程度来看,由于去年财政收支缺口较大,存量结转结余资金有限,今年仍面临紧平衡压力。若下半年经济增速面临下行压力,在土地出让收入监管及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影响下,对应广义财政收入增长空间也较为有限,或对财政政策的发力空间有一定的约束。

 

注:

[1]资料来源:搜狐网,《2022年专项债来了  项目储备主要投向9大领域》,(2021/7/19)[2021/7/21],https://www.sohu.com/a/478355712_121123882

转载声明

转载申请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
    021-22852751
    13262986013
  • 汤灏
    021-22852630
    13501713255
查看简介及免责声明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打开

企业微信号已复制,请前往企业微信添加销售好友

您的手机不支持自动复制,请在企业微信手动输入***,添加销售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