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视的其他投资—国际收支2020年解读及21年展望

2020年我国经常账户、直接投资账户和证券投资账户录得顺差,其他投资账户下资金净流出,外储读数温和上行。
随着我国资本项目开放有序推进,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跨境资金流动越发活跃,这对于我们分析居民和非居民投资行为、研判人民币汇率走势具有重要意义,本篇专题我们剖析2020年我国国际收支中发生的变化及背后逻辑,并展望2021年国际收支运行状况。
一、2020年国际收支四类“特质”
整体上看,2020年我国国际收支呈现资金大进大出迹象。第一季度受到疫情冲击,经常项目和非储备金融项目首次出现“双逆差”,误差遗漏项呈现罕见的净流入,外汇储备规模下降,人民币汇率贬值。后三个季度,经常账户大规模资金净流入,非储备性金融项目延续资金流出,外储温和增长,误差遗漏项恢复逆差,人民币汇率趋势性升值。
细分来看,以下细节值得深究:
-
基础账户顺差经历考验
-
蓄满水的境内美元资金池
-
“匪夷所思”的其他投资账户
-
证券投资账户资金活跃
按影响因素划分,非居民投资境内人民币债券时考量利差和汇差收益;非居民投资居民发行的境外资产目前主要受到美元流动性的影响;境内居民通过港股通持有香港股票大多是在港股相对A股低估值时期;境内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自营投资与外币负债端变化以及风险偏好有关(见图表 14)。
总而言之,2021年尽管全球经济复苏将对我国出口形成支撑,但国内进口的加速反弹、全球供需缺口的下降以及人民币升值的滞后效应将拖累经常账户顺差收窄。
证券投资方面,整体呈现顺逆交替、大进大出态势。 股票市场随全球风险偏好变动,跨境资金流入流出互现,这一现象将会在2021年延续,且随着对外投资通道的不断完善,股票市场将从偏向于净流入向流入流出均衡转变。债券市场方面,目前中美利差已收敛到150bp附近,外资流入中国债券市场的流速放缓;本轮国内补库和货币政策收紧先于美国,市场利率和货币政策转向也先行,未来中美利差可能会继续收窄,从而使得债券市场呈现阶段性的流入流出互现,而不是去年的持续流入;考虑到2021年10月中国国债将正式纳入富时罗素全球国债指数(WGBI),有助于证券投资账户整体维持均衡。
1-2年视角下,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在2021年第二季度迎来“最后一升”后将迎来反转行情,考虑到年中以后美联储可能更密集释放Taper信号,以及美债吸引力凸显推升美元;第四季度以后当国内进入“宽货币紧信用”时期,人民币汇率承压更大。届时随着CFETS人民币指数回落到中轴下方92-93附近,逆周期政策有望回归,回归的顺序可能是宏观审慎参数调节和跨境通道“宽进严出”政策先行、中间价逆周期因子和远购准备金率等价格型工具次之,配合阶段性的掉期美元流动性调节等。
转载声明
转载申请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021-2285275113262986013liliulin@cib.com.cn
-
汤灏021-2285263013501713255tanghao@ci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