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商业新物种—蚂蚁集团深度研究

关键字: 第三方支付 , 数字化商业 , 区块链革命
2020-09-08
陈敬
兴业研究公司权益高级研究员
宏观市场部
虞海安
兴业研究策略分析师
刘道洲
兴业研究行业分析师
 
核心结论:蚂蚁集团,中国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公司以支付宝作为整个生态的流量入口,打造“前端流量+中台技术+后端商业”的体系,金融仅仅是早期快速变现的重要手段,而非商业终局。展望未来,蚂蚁集团的长远想象力在于“全球出海布局+商业操作系统+独一无二的技术方案”的整合能力,从而实现收入与利润的快速增长。

 

  • 蚂蚁的基因:技术赋能。科技赋能迈入技术驱动生产力的领域,公司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构建“ABCD”的底层技术基因。集团6成以上员工为技术研发人员。

     

  • 蚂蚁的历史:场景为王。沿着电商发展的路径,蚂蚁集团嵌入大量高频+支付的生活场景,挖掘渗透客户的日常账单,通过数据+便利性+技术安全顺利进入财富管理、互联网保险等业务领域。占据先发优势。

     

  • 蚂蚁的未来:未来新物种。革命性的商业操作系统诞生,小程序的出现将绕开ios和安卓,再造生态。全球的商业布局为蚂蚁迎来比银联及国内其他竞争对手更好的战场,丰富的应用场景将率先落地区块链等核心创新技术。

 

总结:我们认为蚂蚁集团并非单一的“金融股”,金融科技的认知也仅仅是阶段性的变现表象。长期来看,蚂蚁集团链接商业的能力,将重塑整个商业系统,并将创新的商业系统推广至全球,技术革新带来的新商业红利将决定蚂蚁集团真正的长久价值。

 

风险提示:政策监管风险、宏观经济波动、行业竞争加剧

 

一、核心观点
 
1、核心结论
 
蚂蚁集团的历史,总体可以切分为4个阶段——
1)2004至2012年:探索的创业期;
2)2013至2016年:混乱的快车期;
3)2017至2018年:蛰伏的调整期;
4)2018至今:创新的颠覆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不断迭代,人们对于运算的需求不断提升、数据使用量大幅增加,并随之演化出不同行业的新需求。这些需求从电商到金融再到数字生活,正好画出了蚂蚁集团发展变化的轨迹。分别代表了不同的3个阶段和时代。
 
商业模式:公司核心的收入来源目前围绕支付+金融双轮驱动。数字支付服务的收入占比三分之一,来自贷款+理财+保险的业务收入占比约三分之二,两大业务构成了99%的营收。数字支付的原始驱动力来自于淘宝和天猫为主的电商交易习惯,进而演变成全社会移动支付的龙头;金融业务的收入来自于流量的贩卖与信用体系构建的风控技术,数据资产打造独特、稳健的护城河。
 
商业壁垒:
 
a) 信用壁垒:关联公司阿里巴巴是全国最大的电商平台,2020财年实现GMV1万亿美元。早期的使用习惯构建了在商业领域支付的先发优势。
 
b) 数据壁垒:公司国内7亿月活用户、全球10亿月活用户累计的交易数据和信用评分体系,能够将需求、风控和流量结合在一起,提高金融效率。
 
c) 场景壁垒:通过与关联公司阿里巴巴旗下多项业务的合作,将高频的应用迁入到核心产品支付宝体系内,构建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叠加小程序的开发和引流,未来将在商业操作系统层面引领社会转型。
 
蚂蚁到哪里去?我们认为,蚂蚁集团的基因来自于技术,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了商户和用户之间的信任问题,因此在第一阶段顺利发展了数字支付业务,形成第一块基石;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和居民财富的增长,又解决了机构与用户之间的信任问题,引入“余额宝”,打造理财、借贷和保险的金融一体业务,形成第二块基石。未来,在新的技术力量不断出现的情况下,一般商户已经难以通过个体的资金形成升级,转而需要依赖蚂蚁来驱动转型,通过服务付费的方式,构建新的商业形态,提高引流、转化、交易、回款、扩张、借贷、供应链等一系列环节的效率,实现整个社会生活与商业生活数字化的宏图。

完整版内容仅限 用户查阅

兴业银行员工使用登记手机号登录兴业研究app即可查看全文

直接登录

转载声明

转载申请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
    021-22852751
    13262986013
  • 汤灏
    021-22852630
    13501713255
查看简介及免责声明


兴业研究

下载或打开APP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打开

企业微信号已复制,请前往企业微信添加销售好友

您的手机不支持自动复制,请在企业微信手动输入***,添加销售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