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机构面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挑战与应对

关键字: 生物多样性 , 绿色金融
2020-04-29
钱立华
兴业碳金融研究院
方琦
兴业碳金融研究院
鲁政委
Chief Economist, Industrial Bank Co.,Ltd.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挑战日益严峻

 

1、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总体进展

 

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路线图基本建立。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2020年1月发布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预稿(Zero Draft),预计最终框架将于2020年10月在中国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上通过。此框架是在《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个宏伟的计划和目标(2030年目标和2050年目标),2030年前将30%的陆地海洋面积纳入保护范围,以期采取广泛行动,转变社会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阻止和逆转物种的丧失,恢复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确保到2050年实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同愿景。除了保护至少30%的地球表面的目标外,这份包含20个要点的草案,还旨在引入对入侵物种的控制,并将塑料垃圾和过剩营养物质造成的污染减少50%。

 

生物多样性保护部分领域取得进展。联合国在2015年发布的第四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认为,继2010年《2011-2020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通过后,世界各地采取了令人鼓舞的措施以在各个层级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18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森林流失速度已经放缓,实现可持续管理的森林区域逐渐扩大,致力于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消除森林退化诱因的政策和措施得到有机整合,各个地区在将全球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纳入官方保护方面持续取得进展。淡水、陆地和山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划为保护区的比例持续增加,2000年至2018年间,三种生态系统中,保护区覆盖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的比例均扩大了10个百分点以上。但同时明确显示,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当前国际社会在进行的相关措施将不足以帮助人们在承诺的最后期限前实现大多数“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

2、生物多样性的挑战日益严峻

 

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相关风险持续上升。2019年,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发布的《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报告》宣布“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严重丧失,并面临持续恶化的危机。”根据这份报告,75%的陆地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破坏”,66%的海洋环境也受到影响。其结果是,地球上约800万种动植物物种中,大约有100万种濒临灭绝,其中,“许多将在未来几十年灭绝”。近23%的鸟类、25%的植物、33%的珊瑚礁、40%的两栖动物、10%的昆虫和三分之一以上的海洋哺乳动物受到威胁。该报告同时指出,这种危机会“影响生态系统进程,进而影响人类从自然获得的各种裨益”。到目前为止,70% 的土地系统、50% 的淡水和 40% 的海洋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关于这些损失的价值,在 2011 年估算的自然价值为 125 - 145 万亿美元。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根据《2018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首先,地球森林面积持续缩减,从2000年的41亿公顷(占陆地总面积的31.2%)下降到2015年的约40亿公顷(占陆地总面积的30.7%)。其次,由于粮食、能源、住所等竞争压力,土地退化正在加剧,1999年到2013年间,由于水土使用和管理原因,地球表面植被覆盖的土地中五分之一表现出生产力持续下降的趋势,高达24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影响,其中包括19%的耕地、16%的林地、19%的草地和28%的牧场。第三,生物物种入侵的总体速度没有减缓的迹象,由于贸易和运输增加,入侵物种的数量和扩散速度都有所增加,除了物种入侵,非法盗猎与贩卖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官方发展援助下降等因素持续削弱着保护和恢复关键生态系统和物种方面的努力成果。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缺乏。生物保护多样性的持续丧失和生态环境的退化正在成为各国政府、企业界、金融界乃至全社会需要共同应对的风险,需要资金的支持和投入。对于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预稿中雄心勃勃的2030年目标和2050年目标的挑战也在于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如何影响那些需要转型的经济部门,以及如何为保护筹集所需资金。首先是政府部门和公益部门的资源和资金的投入,但情况似乎并不理想。以对防范外来物种的入侵为例。《2018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指出侵入性外来物种,包括动物、植物、真菌和微生物等,被认为是继栖息地丧失后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减少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四分之三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已将相关目标纳入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大部分的国家也设置了负责管理入侵物种的政府部门或国家机构,然而,三分之一以上的国家没有为这项努力分配预算,也未能寻求全球机构的资金帮助。其次是来自国际开发性基金和开放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机构的投入。目前除了联合国环境基金(GEF)等少数机构的支持外,很少能看到商业机构如国际性银行的资金支持,国际机构更多还是在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的角度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

 

二、国际非银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以及人文价值等,以及人类面临越来越大的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风险,国际组织和开发性金融机构积极进行了一系列绿色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探索与实践。一是通过专项基金的形式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投资,二是通过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方式,间接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专项基金支持

 

金融机构绿色金融的内涵之一就是金融机构用投融资的方式将资金用于支持绿色产业、绿色经济等绿色领域,绿色金融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支持也不例外。通过专项基金给与资金支持的方式,用于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以狮子共享基金、全球环境基金为例。

 

(1)狮子共享基金

 

2018年6月21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开发计划署)、FINCH和创始合作伙伴玛氏公司宣布成立狮子共享基金[1],这是一项旨在通过要求广告商将一定比例的媒体支出投入保护动物和提升动物福利项目的倡议。狮子共享基金将促成合作伙伴为其所有含有动物的广告,贡献出其媒体支出的0.5%,投入该基金。这些资金将用于保护世界各地的动物及其栖息地。该基金正努力在三年内每年筹集1亿美元,用于联合国和民间社会组织实施的一系列野生动物保护和动物福利项目。狮子共享基金的主要目标是:创造一个自然被保护和繁荣的世界,持续改善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和所有动物的福利,为人类福祉作出贡献,以及支持当地社区、研究人员、环保人士和其他野生动物伙伴。狮子基金的关键举措有:保护最后的4000只野生老虎,保护核心美洲虎种群,永久保护100万公顷的荒野,打击象牙和犀牛角非法贸易,改善全球2亿多只动物和被遗弃宠物的福利。

 

(2)全球环境基金

 

1991年成立的全球环境基金(GEF),致力于解决世界上最具有挑战性和最紧迫的全球环境问题,促进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2]GEF将生物多样性作为其重要的支持领域,其生物多样性战略的目标将是维持全球重要的陆地和海洋生物多样性,投入了大量资金,并建立了其详细的生物多样性新战略——GEF-7生物多样性战略[3]。通过生物多样性新的战略,将重点支持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转型国家完善生物多样性政策及规划、预防和控制外来入侵物种、提高保护地系统的有效性、优先保护濒危物种、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等。

 

根据GEF的披露,GEF已经投资了超过35亿美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并对其进行可持续利用。这些投资还带动了100多亿美元的额外资金,支持了155多个国家的1300个项目。GEF改善了世界各地超过8.6亿公顷的保护区和公园的管理,帮助各国可持续利用和管理3.5亿多公顷生产性陆地和海洋中的生物多样性。GEF支持了在126个国家建立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并随后根据《卡塔赫纳议定书》实施这些框架。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在使《名古屋议定书》生效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而且越来越多的投资组合正在帮助国家执行该议定书。

 

为了实现GEF生物多样性的战略目标,GEF主要投资有助于实现下列目标的活动:实现跨部门的包括陆地和海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处理直接驱动因素,以保护栖息地和物种;以及进一步制定生物多样性政策和制度框架。GEF支持将生物多样性纳入主流将侧重于可持续地管理生产性陆地和海洋的生物多样性,并确保避免,或是大大减少/最小化生产部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此外,全球环境基金将继续加强各国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和不可持续使用物种的能力,优先对受威胁物种和野生动物采取行动。为了解决保护栖息地和物种的直接驱动因素,全球环境基金将主要支持投资以提高保护区系统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此外,全球环境基金将继续投资于预防和控制外来物种入侵,特别是岛屿生态系统。全球环境基金也将支持全面和有效地执行《卡塔赫纳议定书》和《名古屋议定书》,并改进生物多样性政策、规划和审查等活动。

 

2、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约束

 

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内涵之二就是通过对融资项目和融资客户加强风险管理,从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的角度来间接支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对于绿色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就是金融机构除了用投融资的方式直接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外,还需要从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的角度来间接支持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即通过在提供融资的过程中,关注融资项目和项目业主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包括生物多样性丧失风险),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约束项目业主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或将项目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破坏降到最低,若是项目业主不符合该机构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相关政策,金融机构将不会予以融资。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越来越成为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环境社会风险非常重要的方面,并不断出现由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金融机构拒绝为项目融资的案例。如510兆瓦的巴丹托鲁水电站项目。该项目位于塔巴努里猩猩已知的唯一栖息地,该物种在2017年被发现,被列为极度濒危和世界上最珍惜的大猩猩物种。该项目虽然得到了印尼政府的全力支持,作为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一个重大项目,但引起了国际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环保组织的的高度关注。该项目早期曾经向世界银行等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争取融资,均因为可能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损害而遭拒绝。

 

以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的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实践为例。IFC提出了金融机构支持项目开发以及其他经济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IFC的绩效标准6)[4],并基于国际最佳实践提供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标准执行方面的指导说明。[5]绩效标准6基于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服务所产生的收益、兼顾保护与发展,促进生物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三大目标,并提出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保存、生态系统服务的管理、生物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供应链管理四个领域的绩效要求。

 

该绩效标准是IFC为客户提供的管理项目涉及到生物多样性保护风险的指引。为了满足绩效标准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要求,客户需要按照避免、减轻、采取恢复措施等,来尽量减少项目对生物多样性的损害。如果在上述措施进行之后,仍然残留由项目开发带来的、持续的对生物多样性的重大不利影响,则应采取相应的生物多样性补偿,来达到可衡量的保护结果。如在选址阶段,如果可能涉及敏感区域,客户应尽可能通过项目可能的调整方案,比如调整选址,或者交通项目的走向,尽量避开敏感点,或者防止项目开发导致重要栖息地的碎片化;指导客户尽早开展项目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对于项目涉及重要栖息地时,客户应在充分咨询本地专家、环保组织的意见,做好本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最低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工程方案,并在项目施工完成之后对栖息地进行生态恢复等。

 

按照该绩效标准,IFC在给客户提供融资的时候,要求融资客户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要做到这些要求,否则将不能获得IFC的融资支持。IFC建立了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内的八大绩效标准,成为了《赤道原则》的技术支持文件,被采纳原则的金融机构同时采纳和使用,影响力颇大。

 

IFC八项绩效标准包括:(1)环境和社会风险和影响的评估和管理。(2)劳工和工作条件。(3)资源效率和污染防治。(4)社区健康、安全和保障。(5)土地征用和非自愿迁移。(6)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管理。(7)土著居民。(8)文化遗产。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在于对生物资源赖以生存的栖息地的保护。IFC的绩效标准对破坏栖息地的活动认为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大威胁。

 

如果发现项目位于或者涉及关键栖息地,则需要首先判断项目对任何已认定的极度濒危或者濒危物种,以及评估项目开发对栖息地的高价值物种及功能的影响。一旦评估项目可能减少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或者影响高价值物种产生负面影响,则不考虑对项目进行融资。

 

三、国际银行业运用绿色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

 

1、《赤道原则》日益增加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

 

国际银行业在1990年开始,因为国有资产的私有化以及关键基础设施行业的放宽,积极参与国际的大型项目开发,这一批金融机构也是最早遇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挑战的。大型项目开发,尤其是油气与矿产资源类项目、线性的工程比如跨境长距离的输油管线、铁路与道路、水电等,都涉及到可能的对生物栖息地的破坏。而在欠发达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以及自然资源的破坏往往还会与当地社区的利益发生巨大的冲突,从而使得项目引起更多争议与反对。随着越来越多国际性银行涉足全球大型项目发开,在关注环保、森林、生物多样性等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推动下,2003年最终诞生了可持续金融的黄金标准——赤道原则。

 

赤道原则是一套在融资过程中用以确定、评估和管理项目所涉及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的金融行业基准。生物多样性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赤道原则委员会不定期对赤道原则进行回顾、更新,以保持其是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标准。目前赤道原则第四版(EP4)已经完成更新并在2019年11月发布,EP4将在2020年7月1日正式生效。EP4持续增加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如序言中增加了赤道原则金融机构在对项目相关的融资中,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研究和决策。原则10中,增加“从赤道原则金融机构(EPFI)将鼓励客户与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机构(GBIF)以及相关的国家和全球数据存储库共享商业上非敏感的项目特定生物多样性数据”。

 

截至2020年4月15日,遍布全球38个国家的105家金融机构采纳了赤道原则,赤道原则迈入“百家金融机构俱乐部”,包括花旗、汇丰、渣打等在内的国际银行均采纳了赤道原则,中国大陆的兴业银行、江苏银行、湖州银行和重庆农商行先后宣布采纳赤道原则,成为“赤道银行”。EPFI需要按照赤道原则的要求,按照其提供的方法和工具,在适用于赤道原则的相关金融产品服务中按照赤道原则的要求来管理融资过程中项目涉及到的环境和社会风险,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

 

而EPFI实施赤道原则的过程中,采用的技术参照标准就是《国际金融公司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绩效标准》及《世界银行集团环境、健康和安全指南》。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自然资源的管理就是IFC可持续绩效标准之一。

 

2、运用赤道原则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

 

国际银行运用《赤道原则》对于包括生物多样性在内的融资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贯穿于贷前、贷中和贷后的全流程中。

 

贷前,当项目提请融资时,作为内部环境和社会审查和尽职调查工作的一部分,EPFI将根据项目潜在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和风险程度将项目分类,按照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程度分类A类、B类和C类,分类的过程中,就会涉及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的初步筛查,主要评估项目是否涉及到的“变迁过的栖息地、自然栖息地和重要栖息地中的濒危物种和敏感生态系统和受法律保护地区的认定”,如果涉及到了比较敏感的生物多样性因素,则可能根据项目规模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去调整分类,并确定项目的评估是否需要专门聘请生物多样性专家开展尽职调查与评估。

 

贷中,EPFI结合项目分类,评估和审查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这里的审查就包括可能涉及到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保全(包括变迁过的栖息地、自然栖息地和重要栖息地中的濒危物种和敏感生态系统)和受法律保护地区的认定”。对于存在潜在高风险影响的项目还需要由独立环境和社会专家对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进行独立审查,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评估审查,这些评估审查包括可能对“关键栖息地”的影响,以及采取的减缓措施的经济可行性等。后要求建立行动计划,签订承诺性条款,以防范和降低包括生物多样性在内的可能产生的环境和社会风险。

 

贷后,要求项目业主落实行动计划和承诺性条款,持续改进可能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内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并进行相关信息披露,鼓励客户与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机构(GBIF)以及相关的国家和全球数据存储库共享商业上非敏感的项目特定生物多样性数据。同时EPFI通过贷后检查工作对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进行持续监督。

 

3、在业务发展中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

 

由于专门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的项目在商业可持续性很难论证或是实现,目前国际商业银行直接提供绿色金融融资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支持还不多,但在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和规范中,可以看到一些实践的探索。

 

如世界银行发行了2亿欧元的可持续发展债券,旨在提高人们对水和海洋资源在全球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的认识,汇丰银行成为该债券的唯一牵头管理人。

 

汇丰银行还制定了一些行业政策来间接实现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支持。如汇丰制定的农产品行业政策、森林行业政策,以及世界遗产选址以及拉姆萨尔湿地政策等,若是客户违反了这些相关政策,汇丰将不向这些客户提供金融服务。2004年,汇丰银行率先推出了涵盖林业问题的林地和林产品行业政策[6],2014年,汇丰银行发布了新的林业和农业商品政策,更加强调客户获得独立的认证,证明他们的业务合法、可持续地运行。汇丰银行加入森林管理委员会(FSC)和可持续棕榈油圆桌会议(RSPO),这两个机构分别是全球认可的林业和棕榈油行业认证机构。2017年,汇丰银行承诺,汇丰银行不为不遵守“不毁林、无泥炭、不开采”(NDPE)政策承诺的客户提供新的融资安排。

 

4、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自身绿色表现

 

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内涵之三就是通过各种努力提高金融机构自身的绿色表现,如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计划、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捐赠支持、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员工培训等。以汇丰和渣打为例。

 

2012年,汇丰银行启动水项目,这是一个长期的国际项目,与慈善机构地球观察、水援助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当地项目合作伙伴合作。[7]水项目始于2012年至2016年的五年计划,汇丰银行给与了1亿美元的支持。到2016年底,这些合作伙伴已经超过了最初的五年目标。在此基础上,汇丰银行又将该计划延长了3年,并提供了5000万美元的资助,使该计划在8年时间内获得的资助总额达到1.5亿美元。在此项目中,保护了762,870公顷的湿地。

 

2020年3月13日,渣打银行发布2019年的《可持续发展总结》[8],由于非法偷猎野生动物使许多物种濒临灭绝。渣打银行将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视为金融犯罪。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估计,平均每年有超过2万头非洲象和1000多头犀牛被捕杀,但非法野生动物贸易(IWT)不仅仅是一个保护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估计,这一数字每年在70亿至230亿美元之间,使其成为仅次于武器、人口和毒品走私的第四大走私犯罪。渣打银行将非法野生动物贸易专项内容纳入所有员工完成的反洗钱培训中,并在关键市场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还通过新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工具,使非法野生动物贸易成为渣打的金融犯罪调查人员的工作重点。2019年,作为皇家野生动物基金会中的成员,渣打银行在巴西、柬埔寨、南非和越南等国的代理行与客户分享将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纳入业务的经验;还在提供了皇家野生动物基金会关于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培训讲习班。

 

注:

[1]资料来源:狮子共享基金,https://www.thelionssharefund.com/content/thelionssharefund/en/home/about-us.html

[2]资料来源:全球环境基金,https://www.thegef.org/topics/biodiversity(2019/4/17)

[3]资料来源:全球环境基金《GEF-7生物多样性策略》,https://www.thegef.org/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s/GEF_BiodiversityStrategy%202018_CRA_bl1.pdf(2018/11/7)

[4] https://www.ifc.org/wps/wcm/connect/topics_ext_content/ifc_external_corporate_site/sustainability-at-ifc/policies-standards/performance-standards/ps6

[5] https://www.ifc.org/wps/wcm/connect/5e0f3c0c-0aa4-4290-a0f8-4490b61de245/GN6_English_June-27-2019.pdf?MOD=AJPERES&CVID=mRQjZva

[6]资料来源:汇丰银行,https://www.hsbc.com/our-approach/risk-and-responsibility/sustainability-risk/forestry-and-agricultural-commodities(2018/11/10)

[7]资料来源:汇丰银行《2019年汇丰水项目报告》,https://www.waterprogramme.org/images/impact-reports/HSBCReport2019.pdf(2019/12/3)

[8]资料来源:渣打银行《2019可持续发展总结》,https://av.sc.com/corp-en/content/docs/2019-sustainability-summary.pdf(2020/3/13)

转载声明

转载申请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
    021-22852751
    13262986013
  • 汤灏
    021-22852630
    13501713255
查看简介及免责声明

兴业研究

下载或打开APP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打开

企业微信号已复制,请前往企业微信添加销售好友

您的手机不支持自动复制,请在企业微信手动输入***,添加销售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