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RS9如何影响银行的业务行为?
目录
一、IFRS9如何影响上市银行报表?
1、金融资产新分类改变银行报表利润结构
2、拨备计提的时间提前,减值资产基数扩大
二、透过表象看实质:IFRS9如何影响银行的业务行为?
1、预期信用损失法对贷款和债券投资偏好的影响
2、委托投资的利润波动加大,利率风险管理难度提升
3、票据资产的估值波动显性化,对票据交易水平要求提升
4、永续债分类新规对发行人和投资人的影响
5、商业银行投资他行资本工具的会计科目和资本占用
2018年,在A股和H股同时上市的企业开始使用新金融工具准则;2019年,新金融工具准则将进一步推广至全部A股上市公司。会计准则的改变,除影响银行报表之外,从实际业务角度,也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和业务逻辑产生深远影响。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TPL)规模的大幅度提升,加大了商业银行利润波动,分类的改变拉低部分银行净息差。商业银行投资公募基金及委托投资业务持有的资管产品,计入FVTPL科目,利润波动加大,利率风险管理难度提升。票据贴现大部分计入FVTOCI科目,票据资产的估值波动显性化,对票据交易水平要求提升。企业永续债的发行和投资方面,由于永续债认定为权益工具的条件更为严格,若被认定为金融负债将无法改善发行人报表杠杆率;对投资人而言,永续债的分类主要影响报表利润波动,认定为债务工具可能由于无法通过SPPI测试被动计入FVTPL,估值波动较大。商业银行投资他行的永续债,满足权益工具认定,仍然面临资本占用问题,票据互换工具无法降低资本占用。
预期损失模型下,拨备计提的时间提前,减值资产基数扩大,大多数银行的信用减值合计规模上升。新准则下,贷款业务方面,对于信用资质较差的客户,银行更加倾向于发放更短期限的贷款,或者提升该类客户长期限贷款的定价水平;信用卡方面,由于未使用的信用卡额度也要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商业银行确定信用卡额度会更趋审慎;债券投资方面,未违约债券也要计提减值损失,低评级、长久期债券的吸引力下降,或者需要更高收益率加以弥补。
IFRS9
2014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正式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 9 Financial Instruments)》(以下简称“IFRS 9”);随后,2017年3月31日,我国财政部正式发布了参照IFRS9修订后的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包括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财会[2017]7号)、《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财会[2017]8号)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财会[2017]9号)(以下简称“新金融工具准则”);2018年,在A股和H股同时上市的企业开始使用新金融工具准则;2019年,新金融工具准则将进一步推广至全部A股上市公司。
我们曾在2018年初发布了《IFRS9对商业银行报表有何影响?》[1]《IFRS9的致命细节:债券与非标如何估值与分类》[2],对IFRS9对商业银行报表的影响,以及债券投资、ABS投资和资管产品投资的估值和分类进行了系统研究。那么,站在商业银行实际业务(贷款、信用卡、票据、债券投资和委托投资)的角度,会计准则的改变会有哪些更为深远的影响?资产分类、拨备计提和利润科目的改变,如何影响银行的经营决策和业务逻辑?过去一年,这些影响在已经使用新准则的银行报表上,是否已经体现出来了?
一、IFRS9如何影响上市银行报表?
1、金融资产新分类改变银行报表利润结构
在IFRS9下,金融资产的分类由“四分类”改为“三分类”(分类原则详见我们此前发布的报告《IFRS9对商业银行报表有何影响?》[3]):在原金融工具准则中,金融资产划分为四个科目,即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下简称“FVTPL”)、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四个科目,其中,前两个科目以公允价值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部分以摊余成本计量),后两个科目以摊余成本计量;在新金融工具准则中,对分类的逻辑进行了重新梳理,根据合同现金流和业务模式将金融资产重新划分为三个科目(见图表4),即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下简称“A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下简称“FVTOCI”)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下简称“FVTPL”),科目的名称直接反映其计量方法。
从不同科目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影响来看,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AC),资产的报表账面价值是使用实际利率折现并扣除累计的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净值,利润表上的收益反映为使用实际利率(或经信用调整的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FVTOCI),资产的报表账面价值为根据市场价格或估值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减值损失不减少资产账面价值,累计减值准备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不影响当期净利润,卖出时将持有期间的累计其他综合收益转入净利润(指定为FVTOCI的权益工具,卖出时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也不计入净利润,直接由其他综合收益转入留存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TPL),资产的报表账面价值与FVTOCI科目同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且无需计提减值,投资收益和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均计入利润表。从对银行资本影响的角度,虽然FVTPL和FVTOCI对利润的影响不同,二者最终都影响所有者权益,分别通过留存收益和累计其他综合收益计入核心一级资本。
在新金融工具准则中,计入AC科目(摊余成本法计量)的要求更为严格,必须同时通过SPPI测试和业务模式测试,在准则转换过程中,过去分类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收款项类投资科目下的债券或非标资产,部分无法通过SPPI测试,被分类至FVTPL科目;贷款科目下的票据贴现资产,由于业务模式为“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又以出售该金融资产为目标”,被分类至FVTOCI科目。计入FVTOCI科目的要求,也较原金融工具准则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更为严格,计入FVTOCI科目的债务工具,必须通过SPPI测试,否则应当分类为FVTPL科目。FVTPL科目则承担了“杂货铺”功能,不满足AC和FVTOCI科目判定要求的资产,均应当计入FVTPL科目。
在新金融工具准则下,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规模提升,分类变化拉低净息差。新金融工具准则下,由于上述的资产分类改变,根据上市银行2018年半年报披露的情况,大多数银行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FVTPL和FVTOCI)规模上升,FVTPL资产规模也大幅提升(由于科目转换和减值计提的变化,引起了资产账面价值的重估,上述资产的占比可能下降)。上述改变反映在利润表上,一方面,由于计入FVTPL的资产规模提升,商业银行利润波动加大;另一方面,由于部分资产由持有至到期科目和应收款项类投资科目调整至FVTPL和FVTOCI科目,票据贴现由贷款科目调整至FVTOCI科目,调整后资产收益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投资收益或其他综合收益,不计入利息收入,可能导致银行收入结构改变,进而导致净息差的下降。
2、拨备计提的时间提前,减值资产基数扩大
新金融工具准则中,引入了“预期信用损失”[4]概念和“三阶段模型”,要求对于未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也要计提信用减值损失;而原金融工具准则下,仅对已发生的信用损失计提减值,整体而言,减值计提的时间提前。此外,原金融工具准则下,仅对本金计提减值;新金融工具准则下,本金和利息均需要计提减值,减值计提的基数扩大。
从上市银行2018年半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大部分上市银行信用减值准备的合计规模提升,提升幅度在4%-36%之间,少数上市银行信用减值准备合计规模较此前略有下降或基本持平,可能与原金融工具准则下的计提较为审慎、新金融工具准则下的模型测算减值规模变化不大有关(见图表7)。
除了贷款以外,其他资产类型的减值变化也值得关注:一是债券投资未出现违约也要计提减值,原金融工具准则下,只有债券发生违约才计提减值,在新金融工具准则下,未发生违约的债券,也要根据三阶段模型计提减值。二是贷款承诺(包括贷款额度和信用卡透支额度)也要计提减值,减值形成商业银行表内负债,贷款承诺属于银行的表外或有负债,只有客户实际使用的贷款额度才形成银行表内资产,在原金融工具准则下,贷款承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核算,不计提减值,新金融工具准则下,贷款承诺的减值也适用金融工具准则,应当计提减值,减值列报在预计负债中,即形成商业银行的表内负债;三是FVTOCI科目下的权益工具投资无需再计提减值,原金融工具准则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下的权益工具投资也要计提减值,而新金融工具准则下,指定计入FVTOCI科目的权益工具投资不再计提减值。由于商业银行表内的权益工具投资规模较小,上述资产的减值规则变化整体而言会扩大商业银行计提减值的基数。
此外,应当指出的是,新金融工具准则下,FVTOCI科目的债务工具、贷款等资产计提减值,不影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减值准备在其他综合收益科目中累计;而原金融工具准则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减值,也影响资产的账面价值。
二、透过表象看实质:IFRS9如何影响银行的业务行为?

完整版内容仅限
用户查阅
兴业银行员工使用登记手机号登录兴业研究app即可查看全文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021-2285275113262986013liliulin@cib.com.cn
-
汤灏021-2285263013501713255tanghao@ci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