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县一行”的启示—金融同业观察第九期

2018-09-19
孔祥
吕爽
 

 

近期据银保监会网站消息,银保监会同意15个中西部和老少边穷且村镇银行规划尚未完全覆盖的省份开展首批“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试点。根据试点安排,此次15个省份“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试点,可覆盖43个村镇银行空白县(市、旗),其中28个属于国定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县。[1]

 

 

农村金融村镇银行

 

 

村镇银行设立的出发点是解决农村金融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1) 农商行、农信社等区域金融机构则如毛细血管般深入在我国城镇乡村,立足于本地经营。根据行业协会统计,相关板块总资产规模2016年底近33万亿元,约占银行业总资产的15%。国有大行业务范围遍及全国,述诸法律、审计、财务报告等公开方式获取信息,故放弃了信息成本更高的中小微企业;本地银行有更多的私有信息来源,同时根植于本地更能建立与本地企业的信任,这种情况下区域银行更多参与到了本地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2)设立村镇银行,在补充传统农信系统不足的同时,一方面对社会资本放开,另一方面对所有金融机构放开,降低了设立银行的门槛和限制。如县市级成立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300万元和100万元,标准大幅低于民营银行。(3)政策红利下,村镇银行吸引了民营企业和外资行参与,有效利用了外部资本。如目前资产规模最大的村镇银行即为中国银行与淡马锡旗下的富登金融控股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在农村金融体系中,村镇银行是对农发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农商行等机构的补充。

从实际经营看,村镇银行的高存贷比指标体现了根植本地特征,信贷资产收益率高,这符合设立导向。(1)与农村金融其他同业机构比,由于负债主要来自于发债,而资产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发行有最高的存贷比[2](310%),同时村镇银行存贷比指标(约131%)仅次于农发行,高于农业银行(63%)和农商行(51%),而邮储银行由于资金业务参与多,存贷比相对较低(46%)。高存贷比表明村镇银行将获取的区域存款资金主要用于本地资产投放,符合设立导向。从息差水平看,已披露数据的村镇银行不乏500BP以上的息差水平,这表明区域中小微企业的资产有吸引力,根植本地的经营特点在资产端取得了良好效果。

 

但整体上村镇银行经营困难,ROE水平(行业平均约7%)大幅低于同业(一般在12%以上),这与成本收入比高和资本利用率低有关。通过筛选了九家有代表性的发债农村村镇银行分析,我们认为村镇银行总体绩效低的原因来自于:(1)资产规模小,物理网点少,品牌优势弱使得前期投入大,成本收入比畸高,村镇银行成本收入比一般在30%以上,最高近50%,而国有行一般在25%左右;(2)资本充足率(样本中最低约12%/最高约26%)大幅高于监管要求水平(10.5%)。这表明村镇银行杠杆水平实际使用不足,在降低经营风险的同时,资本冗余也限制了盈利能力的提升。

“多县可设一行”,银保监会允许在部分地区开展村镇银行经营传递了积极信号,如果政策可在其他农村金融机构拓展,这可能有新一轮发展红利。我们建议相关农村金融机构在符合监管要求下寻求兼并收购的机会。当前政策总体要求农村金融“总体上保证农村信用社县域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预计农村金融领域未来出现了大规模整合的可能性较低,可能以局部机会为主。对于农村金融机构而言,由于资金多来自于本地低成本的存款,如果可推进兼并收购,跨区域进行资产配置的话,这在获取本地较高收益资产的同时,有利于统一品牌,发挥规模效应进而减少成本开支,最终提升绩效。

 

另一方面,建议相关村镇银行扩大交易范围,适当参与同业和资金业务,减少本地区域的信贷风险暴露。人口向核心大城市发展,产业向龙头集中,长期看区域沉淀的优质企业稀少,优质资产愈发稀缺。如果单做本区域的存贷业务,区域银行的风险敞口波动更大。根据下表3显示,随着银行对90天逾期纳入不良贷款口径的要求,个别华北和西南片区的农商行资产质量恶化迅速,我们认为这种情况在村镇银行也会体现。资金和同业业务给了相关区域银行拓展跨区域经营、降低自身风险敞口的一个机会,建议趁机会相关村镇银行应合理运用自身资本,充分利用杠杆水平。

注:

[1]http://www.cbrc.gov.cn/chinese/newShouDoc/27E3ECF44CA744EEAAD533A95FA957A3.html

[2]存贷比指标在2018年5月23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中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
    021-22852751
    13262986013
  • 汤灏
    021-22852630
    13501713255
查看简介及免责声明

兴业研究

下载或打开APP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打开

企业微信号已复制,请前往企业微信添加销售好友

您的手机不支持自动复制,请在企业微信手动输入***,添加销售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