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库策略谈第36期:有备无患—2018资本补充策略

郭益忻, 乔永远
2018-03-11

 

 

本周我们介绍年度的资本补充策略。总量来看,目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较高,但资本内部结构组成不尽合理。分机构来看,参次不齐,喜忧参半。严监管背景下,资本补充的需求在加大,频率在加快。未雨绸缪,需要早做预案,加快实施。在梳理了二级资本债、优先股、可转债、增资扩股等各类资本补充工具的优劣势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各类机构可行的资本补充策略。

 

本周市场回顾:

 

本周,资金面整体保持宽松。当周4天未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本周到期的MLF等量续作,或为后续提价操作埋下伏笔。本周央行公开市场累计净回笼2400亿。

本周,资金利率变化方面:14天以内回落幅度较大,1M期限跨月价格明显上行,3M以上部分变化较小。非银方面,交易所利率继续下行。

 

同业存单发行方面,本周周中再次放出大量,周五才恢复常态。到期量基本被覆盖。放量期限主要集中在3M和6M,上述单个期限均超过2000亿。

 

价格方面,1M期限由于跨月上行明显,其余期限总体保持平稳,期限结构再次变平。

 

国债方面,一级市场发行2期贴现国债200亿,3年期、7年各1期,共计400亿。二级市场,本周初受拨备下调消息提振而下行,两会期间领导讲话气氛也整体偏缓。本周,5年期品种收益率下行幅度相对较大。10-1利差仍在57BP的水平。国开债方面,10年国开作为流动性最好品种,下行4BP,隐含税率进一步回落到20.1%。地方债方面,一级市场发行广西债160亿。二级市场方面,成交量本周放量到306亿,利率走势整体有所上行,同期限地方债国债小幅展宽1BP。

 

 

本周,资金面整体保持宽松。央行考虑到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退缴和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操作可有效对冲逆回购到期,本周4天未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本周到期的MLF等量续作,或为后续提价操作埋下伏笔。本周央行公开市场累计净回笼2400亿。

 

本周,资金利率变化方面:14天以内回落幅度较大,1M期限跨月价格明显上行,3M以上部分变化较小。非银方面,交易所利率继续下行。

 

同业存单发行方面,本周周中再次放出大量,周五才恢复常态。到期量基本被覆盖。放量期限主要集中在3M和6M,上述单个期限均超过2000亿。

 

价格方面,1M期限由于跨月上行明显,其余期限总体保持平稳,期限结构再次变平。

 

放量的大环境下,本周并没有浮息品种成交。

 

 利率债市场

 

国债方面,一级市场发行2期贴现国债200亿,3年期、7年各1期,共计400亿。

 

国债二级市场,本周初受拨备下调消息提振而下行,两会期间领导讲话气氛也整体偏缓。本周,5年期品种收益率下行幅度相对较大。10-1利差仍在57BP的水平。

 

国开债方面,10年国开作为流动性最好品种,下行4BP,隐含税率进一步回落到20.1%。

 

地方债方面,一级市场发行广西债160亿。二级市场方面,成交量本周放量到306亿,利率走势整体有所上行,同期限地方债国债小幅展宽1BP。

 

本周二级资本债发行1期,金额10亿,利率5%。

 

  离岸人民币市场方面,本周全线上行,2周以内上行幅度尤其明显。

 

年度资本补充策略

 

本周我们介绍年度的资本补充策略。总量来看,目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较高,但资本内部结构组成不尽合理。分机构来看,参次不齐,喜忧参半。严监管背景下,资本补充的需求在加大,频率在加快。有备无患,需要早做预案,加快实施。在梳理了不同资本补充工具的优劣势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各类机构可行的资本补充策略。

 

资本充足状态

 

总量充足,结构失衡

 

从银行业整体的资本充足率水平看,2017年末,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 13.65%、11.35%、10.75%,均达到历史较好水平。然而,深究一下,还是可以发现一些问题。

 

首先,其他一级资本厚度不足;按照巴III和银监会的设想,其他一级资本应当达到1%。而去年4季度末实际仅有0.6%,这还是历史最好水平。形成这种局面,与目前的其他一级资本补充工具仅有优先股一种,发行人必须是上市银行这样的严苛条件不无关系。

 

其次,二级资本偏多;按照巴III和银监会的设想,二级资本较为合适的比例应当控制在2%。而去年4季度末实际达到2.3%的较高水平。这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银行提取的拨备较为充足,超额拨备做了部分贡献;另一方面是二级资本债发行门槛低,补充效率高。

 

其他一级资本相对不足而二级资本偏多,这两个问题的存在告诫我们,对目前较高的资本充足水平其背后的真实质量,应该有更为清醒而全面的认识。

 

参差不齐,喜忧参半

 

不同类型的机构,其资本充足状态也有差异。国有大行、农商行整体充足水平较好,未来资本补充工具选择的余地相对较大。城商行相对较低,而股份行资本充足率最低,这两类机构后续补充资本的迫切程度最高。

 

补充资本的紧迫性

 

流动性新规、委贷新规 –抑制通道业务,回归传统信贷

 

去年年底出台的流动性新规新创设了流动性匹配率等指标,凸显出监管当局对银行资产负债摆布的偏好,即收缩同业业务,回归传统的信贷业务。而今年年初出台的委贷新规则进一步明确了对于通道类同业业务的限制。

 

同业业务得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个重要的优势就在于其对资本的节约。去通道,回归信贷,本质上是风险收益逐步对等的过程,这意味着之前计提不足的资本将逐渐补上。某种意义上说,除非大幅度缩表,银行回归传统信贷的过程将是资本耗用加剧的过程。

 

302号文及大额风险暴露 – 补充资本压力加大,频率加快

 

2018年开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监管新规将业务规模的上限与净资本/净资产挂钩,实际上提高了在一定规模下银行机构的资本要求。

 

此外,资管新规即将落地,以2017年11月中旬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来看,如存量非标必须要入表,也将带来额外的资本消耗。

 

未来对资本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要支持业务正常的发展,一方面要补齐过去粗放发展阶段遗留下来的短板。资本的缺口将日益凸显,资本补充的周期料将显著缩短。

 

三个层次的资本组成如下图:

 

存量资本工具状态

 

1.二级资本债-到期情况

 

2008年发行的次级债今年累计有654亿到期,2013年发行的有17亿到期。到期的绝对量不大,且到期高峰相对集中在9月和12月。到期的次级债须用新发行的二级资本债抵补,而进入首次赎回期的二级资本债则须视乎自身的资本情况决定续发之外是否还需要赎回。

 

2.优先股-进入赎回期

 

2014年四季度,境内上市商业银行启动了优先股的发行。目前优先股每5年设置一个赎回窗口。第一批发行的优先股进入赎回期最早也要等到2019年四季度。今年这一部分存量暂时不会有变化。

 

然而需要提示的是,2014年市场绝对利率水平较高,固定溢价水平处于[230BP,260BP]的高位,较之近期市场水平高出120BP以上。出于节省财务成本的考虑,首批高价发行优先股的机构有必要着手安排优先股的续发接续2019年~2020年进入赎回期的优先股。

 

3.可转债-进入转股期

 

存量的4支上市银行可转债当中,光大银行转债去年已经进入转股期。而宁波银行、常熟银行、江阴银行等三家机构发行的可转债将分别于6月、7月、8月进入转股期。可结合自身资本情况进行相关的市值管理运作,以期实现早日转股。

 

资本补充工具对比

 

1.二级资本债

 

发行二级资本债的优势在于门槛较低,发行效率较高,发行成本相对可控。但劣势在于,资本含金量较低,债券发行比例较高的机构可能收到限制。

 

2.优先股

 

优先股仅上市银行可以发行,可用于补充其他一级资本,含金量尚可,且为监管所鼓励。但优先股发行效率一般,且由于股息支付是税后列支,发行成本较高。相较于境内上市银行,在境外上市的银行发行境外优先股目前性价比相对更高一些,一方面流程短,一方面美元走软,或能节省融资成本。

 

3.可转债

 

可转债同样仅为上市银行可发行,转股后可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含金量最高;同样为监管所鼓励;未转股之前,可转债的票面利率较低。然而可转债发行效率较低,转股进程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可转债发行时同样计入债券,也会受到债券发行上限的制约。此外,转债转股成功与否与其估值水平关联度较高,如市净率过低,将显著增加未来触发赎回条款的难度(转股价难以下调),延缓转股的进度。

 

4.增资扩股(IPO)

 

这是最为正统的资本补充形式,补充资本的含金量最高。然而,作为纯粹的股权融资,其募集成本最高、效率较低。而对于已上市银行而言,通过定增途径补充资本还要受到期限(相邻两次不得短于18个月)、价格等方面的限制。

 

资本补充建议

 

7号文-利好有限,不可高估

 

7号文根据《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银监会令2011年第4号),4号令设置了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2个重要监管指标:其中规定贷款拨备率基本标准为2.5%,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该两项标准中的较高者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该文件还明确“银行业监管机构依据业务特点、贷款质量、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贷款分类偏离度、呆账核销等因素对单家商业银行应达到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标准进行差异化调整”。

 

此次是在上述调整区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参考“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资本充足率”三个要素,结合现场、非现场检查都情况,给出差异化拨备达标要求。

 

由于上述三个因素中提及的“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的比例”、“银行处置的不良贷款与新形成不良贷款的比例”都无法获取到最新数据,且各行的现场、非现场检查情形难以获知。7号文的利好落实到对核心一级资本的贡献并不应该高估。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对不同类型的机构分别提出本年度资本补充策略如下:

 

国有大行

 

国有大行3个层次的资本充足率均处于较高水平,资本补充的迫切性相对不高。同时,大行债券发行空间较大,各类资本工具选择的余地也较大。

 

可行的资本补充组合是二级资本债+创新工具+可转债。二级资本债发行相对轻车熟路,但有两重额外的考虑:

 

1)可考虑尝试发行转股类型的二级资本债,以丰富资本工具的种类;

 

2)可与未来(2025年)针对系统性重要银行的总损失吸收能力达标指标相衔接;

 

可转债部分大行有操作的经验,对于估值在净值附近的机构,可尝试发行。作为创新资本工具的重要试点对象,国有大行应当积极探索新型资本的创设和发行,永续债[1]就是一个较好的着力点。

 

股份制银行

 

股份制行作为整体,资本充足状态堪忧,且部分机构核心一级资本长远看有缺口,资本(特别是含金量高的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存在一定的迫切性。此外,股份制二级资本债发行空间相对较小。这就进一步限制了资本补充工具的选择。

 

可行的补充组合是定增+可转债+优先股+创新工具,对于一级资本有缺口的,且18个月已定增的,可立即着手安排转债、优先股的发行。另一方面,大型股份制银行也是新型资本工具的重要试点对象,永续债同样是可以考虑的方向。

 

城农商行

 

城农商行整体资本充足率次于国有大行,但好于股份支行。机构内部差异比较大,资本充足水平参差不齐。

 

对于发债空间较大的机构,建议及时发行二级资本债,具体形式仍以减记为主。而对于发债空间受限的大中型城商行,建议及时安排优先股(境外上市的即AT1)发行。转债则适合资本充足率有余地,市值管理有规划的机构发行。

 

对于存在核心资本缺口,前期扩张过快难膺其重的机构,尽快启动增资扩股是合理的安排,对于情形相对严重的,亦可考虑并购整合的选项。

 

下周操作策略

 

根据我们对资产负债各主要项目的基本判断,提示以下关注点:

 

负债端提示:

 

随着NCD发行放出巨量,下阶段负债端重心应转向负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上,存款的吸收或更为紧要。进入中旬,短端波动也需要提防。

 

资产端提示:

 

资产构建窗口逐渐临近,但也须综合考虑季末指标的约束。

 

注:

[1]读懂银行资负表系列4:畅想银行永续债,作者:郭益忻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
    对集团外客户
    021-22852751
    13262986013
  • 汤灏
    对集团内用户
    021-22852630
    13501713255
查看简介及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查看更多研报,扫二维码,下载APP
兴业研究兴业二维码

兴业研究

下载或打开APP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打开

企业微信号已复制,请前往企业微信添加销售好友

您的手机不支持自动复制,请在企业微信手动输入***,添加销售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