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概率不大—评人民银行记者会
3月9日央行记者会主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1,货币政策松紧适度要看货币总量,更要看通货膨胀和就业。是否加息要看国内经济和金融形势。我们认为当前我国经济、通胀和宏观杠杆率均比较平稳,短期内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必要性不大。但如果金融市场杠杆率出现异动,则可能触发央行逆回购利率的上调。2,金融控股公司监管重点在于夯实资本、股权透明和加强关联交易管理这三个方面。3,从继续推进金融市场的内外连通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4,数字货币应着眼于便利零售支付,而不是虚拟投机交易。5,房地产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需关注居民杠杆的过快增长。
央行记者会
3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副行长易纲,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就“金融改革与发展”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货币政策松紧适度的涵义,及中国是否加息
关于何为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周小川行长指出:
“假定说M2的口径短期内变化不大,……如果M2和名义GDP增长速度基本一致的话,从广义货币供应量的角度来讲就是不松不紧,……如果M2大于名义GDP的增长速度,货币政策就偏松一点,如果低于就偏紧一点。”
“如果一部分表外业务挪回表内的话,表内的增长可能就显得偏快。……我们还是更加注意总量指标究竟对经济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质量,对就业、对物价的这些影响。”
“更重要的指标,应该说还是要观察像是通货膨胀率和就业这样的指标……关注点可能逐渐从广义货币的数量变化,慢慢转到对于价格的关注……通过统筹考虑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率来看待货币政策是松是紧。”
同时,易纲副行长指出:
“松紧适度主要是看对实体经济而言,我们的实体经济能不能够得到各个方面有效的支持。能不能够创造一个防风险并且能够平稳推进金融改革的外部环境。”
“我们也要看到一些新的变化,市场的深化和金融的创新,使得像M2这样的指标跟经济的走势的相关性变得比较模糊,有的时候预测性也变得比较不确定。”
“我们看流动性方面,主要是看市场利率是不是平稳,整个的超额准备金水平是不是合适,各方面的指标是不是在合理的范围内。”
与此相关的问题是中国央行是否跟随美联储加息。对此周行长认为:
“过去全球范围内的数量扩张和低利率可能逐渐将告一阶段。中国也是整个世界经济的一部分,这个方面的影响大家应该可以预估到。”
“中国广义货币的总量在经济体中已经相当大,在追求质量型增长的时候,就有可能减少过去大量依靠资金支持的这种增长方式。”
易副行长则指出:“我们看中国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依据国内经济和金融形势,我们要进行综合考量。”
对照央行领导的上述讲话,我们可以发现:
第一,当前广义货币M2增速只有8.8%,低于2017年第四季度11.1%的名义GDP增速,但M2的重要性已不如从前。如果从支持实体经济的角度看,社会融资规模可能是一个相对更合适的总量指标。最新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为11.2%,基本与名义GDP持平,由此来看目前的货币政策是松紧适度的。
第二,中国短期内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必要性不大。从国内经济来看,经济增长保持平稳,同时虽然今年2月份CPI反弹到了2.9%,但PPI在持续回落,而且1月CPI比较低,综合来看今年前两个月的价格平减指数涨幅或较去年有所回落,通货膨胀总体比较平稳。因此从经济基本面来说加息(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条件不是非常充分。从国内金融形势来看,控制宏观杠杆率是政策重点。目前宏观杠杆率已经开始趋稳,短期内通过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控杠杆的必要性在下降。不过如果金融市场杠杆率出现异动,则可能会触发央行逆回购利率的上调。
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原则
关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重点,周行长指出了三个方面:
“首先一条,……强调资本的真实性、资本的质量、资本的充足,这是加强金融控股公司管理的一个内容。”
“二是你既然搞金融控股的话,你的股权结构,集团的股权结构和受益所有人的结构,实际控制人的状态应该保持足够的透明度。”
“再有……对关联交易的管理会有所加强。”
关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读者可参阅我们在3月8日发布的报告《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基石:并表监管的国内现状与国际经验》。
继续推进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
关于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周行长认为未来央行会从三个方面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一是在资本市场和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的连通方面,可能还有进一步可以做的事情。……再有,除了资本市场以外,整个金融市场其他方面的连通也会有所增强。另外,中国是稳步地、渐进地推进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可兑换以后,还存在着一些个别方面的限制,这些限制也会逐步有序放开……。”
关于债券通,周行长指出“如果开放‘南向’的债券市场,这没什么困难,我认为只要有需求,随时都是可以做到的。”此处“南向通”是指境内投资者可以投资香港债券市场。
那么央行认为目前是推进金融开放的合适时机吗?我们可以从潘功胜副行长的发言中看出端倪。潘副行长指出:
“在过去几年当中,我们按照中国现行的法律和外汇管理政策,加强了外汇市场微观监管,……这些微观监管措施不会因周期变化而发生改变,它会保持在不同周期的标准一致性和稳定性。”
“往前看,我国经济基本面比较稳定、稳中向好,汇率也比较稳定,双向波动。”
由此来看,央行对经济基本面相对比较乐观,认为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可控,因此目前是继续推进金融开放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合适时机。
数字货币应着眼于便利零售支付,而非资产交易
关于数字货币,周行长指出:
“研究数字货币不是说让货币去实现某一种技术方案的应用,而是说本质上是要追求零售支付系统的方便性、快捷性和低成本。同时也必须考虑安全性和保护隐私。这几项东西既可以是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或者是分布式记账技术、DLT为基础的这种数字货币,也可以是在现有的电子支付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技术。”
“有一些技术应用没有专注于数字货币在零售支付方面的应用,而跑到了虚拟资产交易方面。虚拟资产交易我们认为这个方向需要更加慎重,虚拟资产交易从中国的角度来讲,也不太符合我们金融产品、金融服务要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方向。”
关注居民杠杆的快速上升
关于住房信贷政策,潘功胜副行长指出:
在量的方面,“个人住房贷款比整体贷款的增长差不多多了将近10个点。虽然2017年和今年的1月份个人住房贷款的增长有所减少,但是它仍然是比较快的增长,可以满足市场的合理需要。”
在价的方面,“房贷利率是略有上升。……对住房贷款利率自主进行定价,扩大利率的浮动区间,总体上符合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和趋势。……对住房贷款执行差别化的定价,积极支持居民特别是新市民购买住房的合理需求。”
关于房地产金融风险,“房地产贷款不良率的水平好于整体贷款的不良率水平,其中个人贷款的不良率只有0.3%。……平均首付比在33%以上,去年新发放贷款的平均首付比在37%,这在国际上也是非常审慎的住房信贷政策。……个人住房贷款、家庭部门杠杆率增长速度有点快,个别的房地产企业可能在财务方面比较激进,会有一些风险,这些我们都在密切关注。”
我们在3月1日发布的报告《杠杆率缺口的是与非》曾指出,危险的不是高杠杆,而是加杠杆的速度!
特别提示:本报告内容仅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不包含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投资评级或估值分析,不属于证券报告,也不构成对投资人的建议。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021-2285275113262986013liliulin@cib.com.cn
-
汤灏021-2285263013501713255tanghao@ci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