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区县数据专题—山西篇

2021-07-16
兴业研究信用研究委员会
 

本篇报告为2020年区县数据系列专题第二十一篇,分析山西省11个地级市以及117个区县2020年核心经济、财政和债务数据变化,为城投债研究提供参考。

 

经济方面,山西省各地级市的经济体量较小,太原市优势突出。2020年,山西省下辖的11个地级市中,仅2个地级市的GDP总量高于全国中位数,其中太原市GDP为4153亿元,远高于全国上1/4分位数,是第二位长治市的2.43倍。其他9个地级市的GDP均低于全国中位数,其中阳泉市低于全国下1/4分位数。从GDP可比增速来看,8个地级市高于全国中位数水平,仅太原市、吕梁市和晋中市增速不足3%。区县方面,各地级市下辖区县的经济实力普遍存在分化,太原市经济实力较强的区县数量相对较多。
 
财政收入方面,各地级市财政实力存在分化,太原市优势突出。一般预算收入方面,太原市2020年完成378亿元,远高于全国上1/4分位数,占全省的比重为23%。太原下辖区县的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也多数高于省内中位数。其他地级市的一般预算收入均未超过200亿,其中收入规模较小的阳泉市低于全国中位数,但仍高于全国下1/4分位数。一般预算收入增速方面,共有53个区县的一般预算收入出现下滑,主要集中于太原市、运城市、吕梁市、临汾市、朔州市和阳泉市。政府性基金收入方面,仅太原市的规模超过全国上1/4分位数,为456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近40%,下辖市区的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普遍较大。其他地级市中,除晋中市以外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均低于全国中位数,下属区县的土地市场活跃度也较为一般。
 
政府债务方面,太原市的直接债务/一般预算收入、直接债务/政府性基金收入指标值处于省内第一梯队,均优于全国上1/4分位数,下辖区县的指标值基本都优于省内中位数。其他地级市的直接债务指标整体尚可,直接债务/一般预算收入指标方面,仅阳泉市弱于全国中位数,下辖区县的债务负担指标也普遍较重,且部分区县上升幅度较为明显。直接债务/政府性基金收入指标方面,阳泉市、吕梁市高于全国下1/4分位数,直接债务负担相对较重。
 
城投债净融资方面,山西省发债城投平台数量较少,涉及7个地级市和4个行政区县。地级市方面,太原市城投数量最多、债券规模最大,2020年净融资53.00亿元,同比下降41.34%。运城市2020年城投债净融资规模26.32亿元,仅次于太原市。其他地级市的净融资量较小,其中临汾市、晋城市均出现净偿还。区县方面,仅4个区县有发债城投平台,其中上党区2020年净融资为正(6亿元),尧都区为净偿还(-5.40亿元),长子县、祁县的平台2020年净融资均为零。

 

一、经济发展

 
2020年,山西省实现GDP17651.93亿元,位居全国第21,可比增速为3.6%,增速较2019年下降2.6个百分点。
 
分地级市来看,山西省各地级市经济体量分化明显,太原市优势突出。 山西省下辖11个地级市,2020年只有太原市的GDP高于全国上1/4分位数,为4153亿元,是第二位长治市的2.43倍,规模优势突出。除太原市以外,仅长治市(1712亿元)GDP总量略高于全国中位数水平。其他9个地级市的GDP规模均低于全国中位数,其中阳泉市的GDP规模低于全国下1/4分位数,为742亿元。从GDP增速来看,晋城市的GDP增速最高,达到6.1%,长治市、运城市和大同市的GDP增速分别是5.1%、5.2%和4.3%,也位于全国前25%水平。增速最低的地级市是晋中市,2020年GDP可比增速为1.5%,低于全国下1/4分位数。
 

 
分区县来看, 山西省117个区县中,110个区县已披露2020年GDP规模数据,省内上1/4、中位数、下1/4分位数分别为179亿元、109亿元、58亿元,GDP可比增速的上1/4、中位数、下1/4分位数分别为-0.2%、-1.8%、-3.7%。
 
太原市 下辖区县的经济体量分化较大。太原市下辖10个区县,其中6个区县2020年GDP规模高于省内上1/4分位数,其中小店区(1064亿元)居于全省最高,迎泽区(895亿元)位居全省第二。其他4个区县低于全省中位数,其中娄烦县(31亿元)全市最小,低于省内下1/4分位数。从GDP可比增速来看,阳曲县出现负增长(-0.2%),其他9个区县均实现正增长,其中清徐县最高(5.1%)。
 
长治市 下辖区县的经济体量分化,经济增速较高。长治市下辖12个区县,沁县未披露2020年GDP情况。已披露数据的11个区县中,潞州区、襄垣县、上党区、长子县均处于全省前25%,其中潞州区规模较大,达473亿元;平顺县、黎城县处于全省后25%,其中平顺县规模最小,为24亿元。从GDP可比增速来看,除平顺县(3.8%)以外,其他区县的增速均高于省内中位数,整体经济增速较高。
 

 
运城市 下辖区县的经济体量分化。其下辖13个区县中有11个区县披露了2020年GDP情况,6个区县处于全省前50%,其中盐湖区(305亿元)、河津市(260亿元)高于省内上1/4分位数。5个区县低于全省中位数,其中平陆县的规模最小(53亿元),低于省内下1/4分位数。从GDP可比增速来看,闻喜县(7.9%)和新绛县(7.5%)均处于全省前25%,最低的永济市(1.1%)处于全省后25%。
 
吕梁市 下辖13个区县,孝义市、交城县、岚县和石楼县尚未披露2020年GDP数据。已披露数据的9个区县中,柳林县(221亿元)是吕梁市唯一一个超过省内上1/4分位数的区县;方山县(52亿元)、交口县(42亿元)最小,略低于全省下1/4分位数。从GDP可比增速来看,交口县2020年GDP可比增速为-11.9%,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其余已披露增速数据的各区县均为正增长,其中中阳县增长最快,为5.8%,处于全省上1/4分位水平。
 

 
临汾市 下辖区县的经济体量和经济增速均有较大分化。下辖17个区县中,尧都区经济规模最大,为347亿元,高于全省上1/4分位数。洪洞县、乡宁县等5个区县的GDP为110-150亿元,处于全省前50%-25%区间内。其余11个区县的GDP规模低于省内1/2分位数,其中6个区县低于省内下1/4分位数,古县(24亿元)、隰县(20亿元)、永和县(18亿元)、大宁县(11亿元)是全省GDP规模最小的四个区县。从已GDP可比增速来看,曲沃县(6.9%)、大宁县(6.6%)均高于省内上1/4分位数,浮山县(0.1%)、洪洞县(0.5%)、翼城县(1.7%)则低于省内下1/4分位数。
 

 
晋中市 下辖11个区县,榆次区(301亿元)、灵石县(243亿元)、介休市(242亿元)高于省内上1/4分位数。寿阳县(130亿元)、平遥县(112亿元)处于全省前50%-25%。其余各区县的GDP规模低于省内1/2分位数,最小的是榆社县,为38亿元,处于全省后25%区间内。从GDP可比增速来看,榆次区、平遥县增速均为负,分别为-4.8%、-3.3%;其余地区均实现正增长,其中昔阳县增速最快,为6.3%。
 
晋城市 下辖区县的经济体量普遍较大,经济增速较高。晋城市下辖6个区县,其中5个区县2020年的GDP规模均处于全省前25%,城区规模最大(352亿元)。全市规模最小的是陵川县,2020年GDP为49亿元,低于全省下1/4分位数。从GDP可比增速来看,各区县的增速在5%至7%之间,多数处于全省前25%。
 
大同市 下辖区县的经济体量和增速分化较大。大同市下辖10个区县,其中平城区和云岗区的GDP规模较大,2020年分别实现428、406亿元,远高于省内上1/4分位数。其余各区县中,除云州区(127亿元)高于省内1/2分位数,左云县(106亿元)高于省内下1/4分位数,其他区县的GDP规模为40-55亿元,均处于全省后25%区间内。从GDP可比增速来看,浑源县增速为-0.6%,其他区县均为正增长,其中左云县增速最快,为6.0%。
 

 
朔州市 下辖6个区县,GDP规模较大的朔城区(317亿元)、平鲁区(242亿元)、怀仁县(228亿元)高于全省上1/4分位数;规模最小的右玉县(85亿元)、应县(77亿元)则处于全省前75%-50%区间内。从GDP可比增速来看,各区县增速差异较大,平鲁区(7.0%)、山阴县(6.6%)均处于省内前25%,右玉县(1.4%)则处于省内后25%。
 
忻州市 下辖区县的经济体量较小,经济增速分化较大。忻州市下辖14个区县,其中忻府区(169亿元)、原平市(147亿元)、河曲县(115亿元)GDP总量高于省内1/2分位数,其他11个区县的GDP规模均处于全省后50%,7个区县低于全省下1/4分位数,其中神池县经济规模最小,为28亿元。从GDP可比增速来看,偏关县(-2.4%)、神池县(-0.9%)、保德县(-0.5%)出现负增长,其余各区县均为正增长,最高为定襄县9.1%,最低为岢岚县1.1%。
 

 
阳泉市 下辖区县的经济体量普遍较大,经济增速较低。阳泉市下辖5个区县,GDP规模均高于省内中位数,城区GDP规模最大,为208亿元,高于省内上1/4分位数;平定县(115亿元)最低。从GDP可比增速来看,矿区未披露2020年增速数据,其他各区县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平定县可比增速最高,为3.7%,仍低于省内中位数。
 

 
二、财政收入
 
分地级市来看,山西省各地级市的一般预算收入规模分化较大,太原市规模优势突出,多个地级市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下滑。 山西省下辖11个地级市,太原市的财政收入规模尤其突出, 2020年一般预算收入为378亿元,占山西省全省的比重达到22.97%,是省内唯一一个高于全国上1/4分位数的地级市。其他州市的一般预算收入规模均未超过200亿元,其中长治市、吕梁市、临汾市、晋中市、晋城市和大同市的一般预算收入规模处于110-200亿元,处于全国前50%-25%区间内;运城市、朔州市、忻州市和阳泉市则处于全国前75%-50%区内,最低的为阳泉市(57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增速方面,太原市、吕梁市、临汾市、忻州市和阳泉市出现同比下滑,降幅在2%-3%之间;其余地市均实现正增长,且增速基本处于全国前50%-25%区间内,其中晋城市的增速最快(5.10%)。
 

 
除太原市以外,山西省其他地级市的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普遍较小。 2020年太原市实现政府性基金收入456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达到39.58%,是山西省唯一一个超过全国上1/4分位数的地级市。其他地级市的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均未超过150亿元,晋中市(133亿元)高于全国1/2分位数,其他地级市均低于全国中位数,其中阳泉市(10亿元)最小,低于全国下1/4分位数。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方面,吕梁市(49.66%)增速最高,高于全国上1/4分位数水平;运城市、临汾市和晋中市高于全国中位数水平;全省共有5个地级市出现负增长,其中阳泉市降幅最大(-41.17%)。
 

 
分区县来看: 我们统计了山西省117个区县的一般预算收入及政府性基金收入。在已披露数据的区县中,一般预算收入的上1/4、1/2、下1/4分位数分别为12亿元、6亿元和3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速的上1/4、1/2、下1/4分位数分别为7.99%、2.47%和-6.43%。政府性基金收入 [1] 的上1/4、1/2、下1/4分位数分别为4亿元、2亿元和1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增速的上1/4、1/2、下1/4分位数分别为125.17%、23.59%和-36.29%。
 
太原市 各区财政收入规模整体较大。一般预算收入方面,全市10个区县中,有6个区县的2020年一般预算收入规模超过全省上1/4分位数,其中小店区最大(24亿元);娄烦县的一般预算收入规模最小(5亿元),是全市唯一低于省内1/2分位数的区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方面,全市除娄烦县的增速为正(7.99%)外,其余区县的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均为负,其中晋源区下降幅度最大,达30.79%。政府性基金收入方面,6个市区的以及清徐县的土地市场均较为活跃,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上级补助收入)均超过省内上1/4分位数;阳曲县为4.19亿元,接近省内上1/4分位数;古交市、娄烦县则不足0.5亿元,均低于省内下1/4分位数。
 

 
长治市 各区县财政收入规模分化较大。一般预算收入方面,襄垣县、上党区、长子县和沁源县的规模为13-18亿元,超过省内上1/4分位数,其中襄垣县最大(18亿元);沁县和平顺县的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为全市最小,均为1.2-1.3亿元,低于省内下1/4分位数。一般预算收入增速方面,除上党区同比下降21.83%以外,其他区县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壶关县的增速最快(23.64%)。政府性基金收入方面,仅6个区县披露2020年数据,沁源县(5亿元)最大,超过省内上1/4分位数;襄垣县(3亿元)和黎城县(2亿元)的收入规模位于省内1/2分位数至省内上1/4分位数之间。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方面,襄垣县(-60.10%)、黎城县(-28.66%)出现负增长,其余区县增速均为正,其中武乡县增速高达1558.71%。
 

 
运城市 各区县一般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整体较小。一般预算收入方面,河津市(14亿元)、盐湖区(13亿元)超过省内上1/4分位数;闻喜县(6亿元)略高于省内中位数;其他区县均处于全省后50%区间内,其中万荣县、绛县均不足2亿元,低于省内下1/4分位数。一般预算收入增速方面,全市有五个区县出现负增长,其中夏县的降幅最大(-30.49);其他区县均为正增长,垣曲县(23.76%)的增幅最大。政府性基金收入方面,全市3个区县的政府性基金收入超过省内上1/4分位数,其中盐湖区(14亿元)规模优势较为突出;绛县规模最小,仅0.36亿元,低于省内下1/4分位数。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方面,河津市(-35.96%)、闻喜县(-56.97%)和绛县(-21.85%)的增速为负,其余增速均为正,其中垣曲县以196.40%的增速位居全市第一,万荣县和夏县的增速也超过130%。
 

 
吕梁市 各区县一般预算收入规模尚可,多个区县出现同比下滑。一般预算收入方面,吕梁市下辖13个区县,有5个区县2020年一般预算收入规模超过全省上1/4分位数,其中孝义市以27亿元位居全市第一,柳林县(26亿元)位居第二。全市规模最小的市石楼县(1亿元),低于省内下1/4分位数。一般预算收入增速方面,全市仅5个区县的增速为正,其中临县的增速最快,达46.59%;其余8个区县均为负增长,交口县的降幅最大,同比下降54.41%。政府性基金收入方面,石楼县未披露2020年数据,其他12个区县中,孝义市(7亿元)、方山县(5亿元)超过省内上1/4分位数;汾阳市、兴县高于省内中位数;其他区县均处于全省后50%,其中文水县为规模最小,仅0.1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方面,柳林县、文水县、交口县同比下降超过50%,汾阳市同比下降3.01%,其他区县实现正增长,增速多数超过100%。
 

 
临汾市 各区县的财政收入分化较大。一般预算收入方面,全市仅尧都区(19亿元)和乡宁县(17亿元)的一般预算收入规模高于省内上1/4分位数;蒲县、洪洞县、襄汾县、安泽县等4个区县则处于省内前50%-25%区间内;其他11个区县均低于省内中位数,其中6个区县低于省内下1/4分位数,最小的市大宁县(0.69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增速方面,全市有8个区县出现负增长,其中霍州市的降幅最大(-10.83%);其余区县均为正增长,其中浮山县的增速最快(43.97%)。政府性基金收入方面,共14个区县已披露2020年数据,尧都区(11亿元)、洪洞县(7亿元)高于省内上1/4分位数;乡宁县、侯马市、曲沃县和汾西县均实现2-3亿元,高于省内中位数;其他区县均低于省内中位数,其中6个区县低于省内下1/4分位数,最小的是永和县(0.14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方面,5个区县出现下降,其中永和县降幅最大,同比下降52.13%。
 

 
晋中市 各区县一般预算收入规模尚可,榆次区、灵石县、介休市、寿阳县等4个区县处于全省前25%,其中最高的介休市规模为21亿元;全市最低的榆社县为4亿元,仍高于省内下1/4分位数。一般预算收入增速方面,灵石县、介休市和平遥县同比分别下降8.58%、3.17%、41.48%,其他区县有不同幅度的正增长,其中增速最高的是和顺县(52.85%)。政府性基金收入方面,榆次区未披露2020年数据,其他10个区县中,介休市(10亿元)规模最大,远高于省内上1/4分位数,平遥县(4亿元)、太谷县(6亿元)也处于省内前25%区间;和顺县和榆社县不足0.5亿元,低于省内下1/4分位数。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方面,介休市的增速最大,为349.77%,远高于其他区县;榆社县的降幅最大,下降了66.88%。
 

 
晋城市 各区县的财政收入规模整体较大。一般预算收入方面,泽州县、高平市、阳城县、沁水县的规模均超过全省上1/4分位数,其中泽州县最大,实现27亿元;陵川县(2亿元)的规模最小,低于省内下1/4分位数。一般预算收入增速方面,除沁水县同比下降13.66%,其余地区均为正增长,泽州县增速最高(12.38%)。政府性基金收入方面,仅3个区县披露2020年数据,其中泽州县(16亿元)仍有突出性优势,远超过省内下1/4分位数。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方面,阳城县同比下降52.29%,其余地区均实现正增长,其中泽州县增速最大,达62.83%。
 

 
大同市 各区县一般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分化。大同市下辖10个区县,仅云冈区(12亿元)、左云县(10亿元)和平城区(9亿元)的一般预算收入规模超过省内1/2分位数;其余各区县均低于省内下1/4分位数。一般预算收入增速方面,左云县、新荣区、天镇县同比分别下降4.58%、17.21%、20.81%,其他区县实现正增长,增速在2%-7.5%区间。政府性基金收入方面,云冈区、云州区未披露2020年数据,平城区的政府性基金收入远超其他各区县,达到14亿元,远高于省内上1/4分位数;广灵县、阳高县则处于省内上1/4分位数附近;灵丘县、浑源县、天镇县实现2.2-2.4亿元,处于省内中位数附近;左云县(0.4亿元)、新荣区(0.2亿元)则处于省内末25%区间。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方面,平城区、左云县、新荣区和灵丘县的收入规模同比下降,其他区县的增速均为正,其中阳高县的增速最大(183.72%)。
 

 
朔州市 各区县的财政收入规模尚可。从一般预算收入规模来看,怀仁县(13亿元)、山阴县(12亿元)处于全省前25%;朔城区(7亿元)、平鲁区(11亿元)处于全省前50%-25%;应县的一般预算收入规模最小(2亿元),低于省内下1/4分位数。从一般预算收入增速来看,除应县同比增长2.79%,其他各区县的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山阴县降幅最大(-18.00%)。从政府性基金收入来看,山阴县未披露2020年数据,其他区县的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均接近或超过省内上1/4分位数,且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平鲁区的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最大(11亿元),应县的增速最快(128.98%)。
 

 
忻州市 各区县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一般,全市仅5个区县的规模超过省内1/2分位数,其中河曲县(10亿元)的规模最大;5个区县的规模低于省内下1/4分位数,其中岢岚县、神池县最小,均不足2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增速方面,宁武县同比下降14.69%,其他区县实现不同程度正增长,其中繁峙县增速最高(22.55%)。政府性基金收入方面,全市仅繁峙县(5亿元)超过省内上1/4分位数;定襄县和河曲县均完成2.2亿元左右,处于省内中位数附近;其他区县规模较小,忻府区、宁武县、偏关县、五寨县等4个区县均不足066亿元,低于省内下1/4分位数。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方面,原平市、保德县、繁峙县和宁武县同比分别下降39.43%、68.50%、10.90%和81.65%。
 

 
阳泉市 各区一般预算收入规模普遍较小,全市只有盂县以8亿元超过省内中位数,最小的矿区实现3亿元,低于省内下1/4分位数。一般预算收入增速方面,除平定县同比增长6.73%以外,其他区县均为负增长,其中盂县降幅最大,同比下降13.09%。从政府性基金收入角度来看,仅3个区县披露2020年数据,其中平定县(3亿元)高于省内中位数,盂县(3亿元)、郊区(1亿元)均位于省内前75%-50%区间内。从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来看,平定县同比增长444.15%,盂县同比增长50.79%,郊区同比下降84.74%。
 

 
三、政府债务
 
我们用政府直接债务/一般预算收入、政府直接债务/政府性基金收入两个指标观察山西省区县的政府直接债务负担变化。
 
分地级市来看,山西省大部分地级市的政府直接债务负担较轻。 从政府直接债务/一般预算收入来看,截至2020年末,11个地级市中,仅阳泉市(402.30%)的指标值差于全国1/2分位数;临汾市(306.91%)、大同市(308.43%)、忻州市(317.26%)等三个地级市的指标值均处于全国上1/4分位数至中位数之间;其余地级市均优于全国上1/4分位数。从指标值变动来看,所有地级市的指标值均呈现出不同幅度的上升,其中阳泉市的上升幅度最大,达到了147个百分点,差于全国下1/4分位数。
 

 
从直接债务/政府性基金收入来看,截至2020年末,太原市的指标值为150.94%,是山西省唯一优于全国上1/4分位数的地级市,同比上升49.70个百分点。吕梁市、阳泉市的指标值分别为880.34%、2339.43%,均差于全国下1/4分位数,其中阳泉市指标值同比上升1460.22个百分点,变动幅度远高于全国下1/4分位数,而吕梁市同比下降了80.89个百分点。其他地级市的指标值多数处于全国上1/4分位数至下1/4分位数区间,其中大同(431.43%)、朔州市(509.78%)、忻州市(708.53%)、临汾市(696.24%)较高,均高于全国中位数。运城市(313.73%)、晋中市(308.02%)优于全国中位数,且指标值分别同比下降13.25和35.41个百分点。
 

 
分区县来看, 截至2020年末,山西省各区县直接债务/一般预算收入的上1/4、中位数和下1/4分位数分别为124.36%、214.89%、372.72%,指标变动的上1/4、中位数和下1/4分位数分别为14.13个百分点、34.05个百分点、69.47个百分点。直接债务/政府性基金收入的上1/4、中位数和下1/4分位数分别为261.46%、570.89%、1380.63%,指标变动的上1/4、中位数和下1/4分位数分别为-235.39个百分点、9.63个百分点、424.88个百分点。
 
太原市 各区县的直接债务负担整体较轻。直接债务/一般预算收入方面,杏花岭区未披露2020年数据,其他9个区县中,除阳曲县、娄烦县指标值超过150%,其他区县的指标值均优于省内上1/4分位数,其中太原市市区的指标值均低于70%。万柏林区指标值为太原市最小,仅2.88%。从指标值变动来看,各区县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 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阳曲县,同比上升了43.95个百分点。直接债务/政府性基金收入指标方面,娄烦县的指标值超过3700%(未显示在图中),古交市(570.89%)处于全省中位数水平,其他区县均优于省内上1/4分位数,其中太原市市区的指标值均低于40%。从指标变动来看,各区县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古交市、娄烦县同比上升超过470个百分点。
 

 
长治市 下辖区县的政府直接债务负担尚可。从直接债务/一般预算收入指标来看,仅6个区县已披露2020年数据,潞州区(89.45%)、沁源县(24.31%)、襄垣县(119.06%)优于省内上1/4分位数,沁县(449.82%)、平顺县(656.96%)则超过省内下1/4分位数。从指标变动来看,各区县指标值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上升幅度最大为沁县,同比上升99.57个百分点。从直接债务/政府性基金收入指标来看,2020年数据已披露的四个区县均低于省内下1/4分位数,其中襄垣县(708.03%)、武乡县(695.94%)的指标值高于省内中位数;最小的沁源县(72.94%)则低于省内上1/4分位数。与2019年相比,襄垣县的直接债务/政府性基金收入指标升幅最大,上升了497.39个百分点;沁源县、武乡县、沁县则出现了下降。
 

 
运城市 下辖区县的政府直接债务负担存在分化。从直接债务/一般预算收入指标来看,河津市、平陆县的指标值较低,分别为63.01%,113.88%,均优于省内上1/4分位数;而指标值较高的绛县(387.63%)、夏县(541.82%)则超过省内下1/4分位数。从指标变动来看,除万荣县略有下降外(同比下降30.32个百分点),其余区县均有所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夏县,同比上升了253.77个百分点。从直接债务/政府性基金收入指标来看,绛县(1661.25%)是唯一高于省内下1/4分位数的区县;闻喜县(673.97%)高于省内中位数;其他区县均优于省内中位数,其中盐湖区、河津市、万荣县、平陆县均优于省内上1/4分位数。直接债务/政府性基金收入指标变动方面,6个区县较2019年改善,其中垣曲县降幅最大,同比下降510.57个百分点;7个区县同比上升,其中绛县升幅最大(641.89个百分点)。
 

 
吕梁市 下辖区县的政府直接债务负担尚可。从直接债务/一般预算收入指标来看,已披露的12个区县中,柳林县、中阳县的指标值较低,分别为47.72%,82.75%,均优于省内上1/4分位数;石楼县指标值最高(1931.14%),超过省内下1/4分位数,远高于其余区县,债务负担较重。从指标变动来看,除临县、文水县有所下降外(分别同比下降42.64、10.64个百分点),其余区县均有所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石楼县,同比上升604.22个百分点。从直接债务/政府性基金收入指标来看,临县、文水县均高于省内下1/4分位数,指标值超过2000%。方山县(275.89%)最低,略高于省内上1/4分位数。指标变动方面,文水县、交口县、柳林县上升幅度较大,主要由于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减少所致。
 

 
临汾市 下辖区县的政府直接债务负担分化明显。从直接债务/一般预算收入指标来看,襄汾县、翼城县、古县未披露2020年数据,已披露数据的14个区县中,乡宁县、蒲县、曲沃县的指标值均低于200%,优于省内上1/4分位数;尧都区、浮山县、汾西县、吉县、隰县、永和县、大宁县的指标值较高,均超过390%,高于省内下1/4分位数,债务负担较重。从指标变动来看,除乡宁县、浮山县、汾西县、永和县略有下降外,其余区县均略有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尧都区(366.62个百分点)。从直接债务/政府性基金收入指标来看,12个区县披露了2020年数据,其中蒲县高于省内下1/4分位数,指标值达到了1968.81%。乡宁县、曲沃县、汾西县则优于省内上1/4分位数。指标变动方面,各区县指标值变化幅度均较大,主要由于政府性基金收入波动所致。
 

 
晋中市 下辖区县的政府直接债务负担分化。从直接债务/一般预算收入指标来看,榆次区未披露2020年数据,其他10个区县中,灵石县的指标值最低,为96.75%,优于省内上1/4分位数,此外介休市、昔阳县、和顺县均处于省内上1/4分位数附近;平遥县、太谷县、祁县、榆社县的指标值较高,均超过省内下1/4分位数,明显高于其余区县,债务负担较重。从指标变动来看,除和顺县、榆社县略有下降外(分别同比下降66.49、3.12个百分点),其余区县均略有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平遥县,同比上升了366.05个百分点。从直接债务/政府性基金收入指标来看,和顺县、左权县、榆社县均高于省内下1/4分位数,指标值超过2000%。介休市(284.14%)则优于省内上1/4分位数。其他区县多数接近或超过省内中位数。指标变动方面,榆社县上升幅度较大,超过4800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减少所致。
 

 
晋城市 下辖区县的政府直接债务负担较轻。从直接债务/一般预算收入指标来看,仅陵川县(667.67%)超过省内下1/4分位数,远高于其余区县,债务负担较重。其他区县均接近或优于省内上1/4分位数,其中泽州县、高平市、阳城县、沁水县均未超过85%。从指标变动来看,所有区县均有所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陵川县(192.54个百分点)。从直接债务/政府性基金收入指标来看,仅3个区县披露了2020年数据,其中阳城县的指标值超过1900%,高于省内下1/4分位数。泽州县(102.42%)则优于省内上1/4分位数。指标变动方面,阳城县上升幅度较大,超过1200个百分点,主要由于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减少所致。
 

 
大同市 下辖区县的政府直接债务负担偏重。从直接债务/一般预算收入指标来看,云冈区、云州区未披露2020年数据,其他8个区县中,平城区、左云县、广灵县的指标值较低,分别为136.17%、124.70%和213.83%,均优于省内中位数,但仍高于省内上1/4分位数;浑源县、天镇县指标值最高,超过省内下1/4分位数。从指标变动来看,除灵丘县略有下降外(同比下降20.89个百分点),其余区县均有所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新荣区,同比上升了142.03个百分点。从直接债务/政府性基金收入指标来看,左云县、新荣区因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很小,指标值超过3000%。浑源县、天镇县高于省内上1/4分位数,但低于省内中位数。其余区县则均优于省内上1/4分位数。指标变动方面,多数区县保持下降,仅平城区、灵丘县出现上升,分别上升了72.98、97.22个百分点。
 

 
朔州市 下辖区县的政府债务负担尚可。从直接债务/一般预算收入指标来看,朔城区、平鲁区、怀仁市、山阴县的指标值处于130%-180%区间内,均优于省内中位数,但高于省内上1/4分位数;应县(538.34%)指标值最高,超过省内下1/4分位数;右玉县(321.51%)则高于省内中位数。从指标变动来看,所有区县均有所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右玉县(91.58个百分点)。从直接债务/政府性基金收入指标来看,已披露数据的5个区县均优于省内中位数,其中朔城区、平鲁区、应县均低于250%,优于省内上1/4分位数。指标变动方面,仅平鲁区同比上升28.30个百分点,怀仁市、右玉县、应县均有所下降。
 

 
忻州市 下辖区县的政府直接债务负担偏重。从直接债务/一般预算收入指标来看,已披露数据的11个区县中,7个区县的指标值超过省内中位数,其中偏关县(425.16%)、繁峙县(382.61%)均高于省内下1/4分位数。河曲县的指标值最低,为103.37%,优于省内上1/4分位数。从指标变动来看,除原平市、定襄县略有下降外(分别同比下降32.42、12.22个百分点),其余区县均有所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代县,同比上升了205.76个百分点。从直接债务/政府性基金收入指标来看,偏关县、宁武县、忻府区、保德县、五寨县均高于省内下1/4分位数,指标值超过1800%。最低的是繁峙县(292.07%),略高于省内上1/4分位数。
 

 
阳泉市 下辖区县的政府直接债务负担较重。从直接债务/一般预算收入指标来看,城区(191.02%)、矿区(118.11%)优于省内中位数,盂县、郊区、平定县的指标值超过450%,高于省内下1/4分位数。从指标变动来看,所有区县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郊区(438.61个百分点)。从直接债务/政府性基金收入指标来看,仅3个区县披露2020年数据,其中盂县、郊区的指标值超过2000%,高于省内下1/4分位数;平定县(926.02%)则优于省内下1/4分位数。指标变动方面,平定县同比下降3991.73个百分点,盂县、郊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
 

 
四、区域城投债融资
 
兴业研究覆盖14家山西省城投平台,涉及7个地级市以及4个行政区县,存量债券余额合计605.82亿元。2020年上述山西省城投平台净融资规模67.28亿元,同比下降23.24%。从地级市层面来看,吕梁市、大同市、忻州市、阳泉市目前无公开发债的城投平台。其他7个地级市中,太原市城投数量最多、债券规模最大,2020年净融资53.00亿元,同比下降41.34%。运城市2020年城投债净融资规模26.32亿元,仅次于太原市。其他地级市的净融资量较小,其中临汾市、晋城市均出现净偿还。
 

 
分区县来看,山西省城投平台分布于117个区县中的4个区县,分别为长治市上党区、长子县,临汾市尧都区,晋中市祁县。其中上党区2020年净融资为正(6亿元),尧都区为净偿还(-5.40亿元),长子县、祁县的平台2020年净融资均为零。
 

注:
[1] 太原市市区的土地出让收入均统一上缴至市财政,以上级补助形式返还,导致太原市市区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为零,我们用政府性基金上级补助收入代替政府性基金收入进行讨论,下同。

转载声明

转载申请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务支持人员

  • 李璐琳
    021-22852751
    13262986013
  • 汤灏
    021-22852630
    13501713255
查看简介及免责声明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打开

企业微信号已复制,请前往企业微信添加销售好友

您的手机不支持自动复制,请在企业微信手动输入***,添加销售好友